彭訓文
近期以來,“新發展格局”短短5個字,牽動人心。
它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被反復提及。之于規劃《建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作用堪稱綱舉目張。從目標到原則,再到專章,都有它的身影。
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規劃《建議》對提高“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提出要求。對“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規劃《建議》進行專章部署。
新發展格局,如何構建?規劃《建議》從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等方面進行部署。具體來看,就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出依托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就全面促進消費,要求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就拓展投資空間,計劃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等等。
新發展格局,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它不是國內經濟的單循環,而是國內國際雙循環。規劃《建議》中,對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作出明確要求。如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等等。雙循環之間相互促進,有了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