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新鎮中心幼兒園 錢 琴
說起閱讀,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讀文章、讀故事、讀有圖有畫的書等。在閱讀中首先要感受的就是樂趣,有了樂趣就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這也能直接影響孩子的閱讀行為。曾經的猶太人,在書本上抹上甜甜的蜂蜜,把它作為禮物送給孩子!讓孩子們直接感受“書本是甜的”。
那么,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孩子的閱讀積極性呢?
孩子的成長、發展離不開與主客體之間的交互過程,也就是說良好的閱讀環境能激發幼兒審美情趣,提高幼兒感受、喜歡閱讀的能力。
我們將各種閱讀作品布置在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中,使幼兒有意無意地處于與閱讀作品的交互作用中,充分感受體驗閱讀的氛圍。比如:在主題墻中有幼兒學習的故事、詩歌等并以多種形式展示,包括幼兒的繪畫作品等;區角中有幼兒喜歡的閱讀材料和表演道具;其他墻面與吊飾中也會有一些圖片和圖示,隱性地豐富幼兒的閱讀內容。同時,我們也會利用各種空余時間播放與學習相關的一些視頻、錄音等,幫助幼兒提前感知以便更好地展示閱讀活動。如:根據大班幼兒自我表現欲強的特點,我們在閱讀區角中配置了錄音筆、電子書等,將圖書故事錄好后慢速播放,讓孩子們邊聽故事邊翻看圖書,并通過一些簡單的提問:“請找找‘大紅蝦,跳跳跳,跳到媽媽嘴里了’是哪幅圖片?”這樣,讓幼兒能有目的地進行翻閱,并感知畫面與錄音之間的對應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嘗試獨立閱讀,我們將一些可替換的自制圖書、電子書放在區角中,讓幼兒自己講述故事并錄音,并播放給其他幼兒聽。這樣一來,不僅豐富了幼兒閱讀經驗和內容,還可以通過讓孩子猜猜誰在講故事的方式提高幼兒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閱讀區角中還有形式各異的故事盒,準備了不同的背景圖和各式手偶,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背景和手偶,自己創編小故事來講述和表演。在這些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個觀察者和引導者,適時地提出要求,傾聽幼兒的講述,觀看幼兒的表演,幫助幼兒掌握相應的閱讀方式和方法。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了,也能更愉快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閱讀活動更快樂。
大班幼兒正處于幼小銜接的關鍵期,為更好地完成入學前的閱讀準備, 閱讀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我們在閱讀區角中分別布置了“看、說、修、做”幾個區域,提供適合大班幼兒閱讀的各種繪本,還會根據主題的開展進行投放,包括幼兒學習過的、內容熟悉的圖書和故事讓幼兒自由翻閱。結合“動物王國”這個主題時,我們在閱讀角里也提供了相關的圖書《十萬個為什么》《恐龍之謎》等,讓幼兒翻閱,互相提問。
大班幼兒已基本學會按順序觀察畫面,在自主閱讀時,一些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也就逐步養成了。在幼兒初步了解圖書的基本構成(有封面、封底、頁碼)后,我們還會提供不同的材料讓幼兒根據需要進行自制圖書的活動,可以是模仿自己看過的圖書,也可以自己創編內容,自由想象將各種畫面畫出來。最后幫助孩子裝訂成書,投入到閱讀區豐富幼兒的閱讀內容,也可以讓孩子將自己自制的圖書做一個展示和講述。這樣的活動給了孩子們充分想象和表現的機會,他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小伙伴們,閱讀的氛圍更濃厚了。等幼兒逐步對圖書有了了解后,我們還挑選了一些有趣的故事講給孩子聽,不失時機地介紹圖書,讓孩子們發現這些畫面是有順序和連續性的。只有看好頁碼有順序地翻閱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在語言閱讀教學活動中就關注幼兒的正確的閱讀方法。
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因此,除了物質環境的創設以外,在教學中,我們還比較注重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當孩子看書時不強制他看某本書,也不規定孩子閱讀的時間,使閱讀成為幼兒喜歡的事情。有的孩子能力較差,就耐心地引導他從簡單的或已講述過內容的書看起,還可以讓能力較強的幼兒與他同看一本書,啟發他們相互交流,使每位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其實閱讀就是一個聽、說、讀、寫的過程,要讓幼兒樂意閱讀,就要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以兒童的繪畫作品為閱讀藍本,訓練孩子看圖說話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還培養孩子愛上閱讀的行為習慣—孩子們閱讀的是自己觀察、感受后創作的作品,并用語言表達出來,這就完成了一個閱讀全過程。經常會聽到孩子自豪地說:“我畫的是恐龍世界;我畫的是會跳舞的貓……”孩子們的創意無限、想象無限。這樣的過程是開心的;開心地畫畫,開心地講述和分享,得到了贊揚也就更開心了。而把 “開心”作為閱讀習慣培養的開始,也就奠定了閱讀的快樂之始,孩子們很快就在這愉快的氛圍中愛上閱讀。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雖然大部分的孩子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但都愛聽故事。因此我們從這點出發,為孩子讀故事,讓孩子聽故事,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在給孩子讀故事時要注意運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肢體語言、夸張的動作呈現故事的趣味,故事中畫面與文字的關系,引發孩子對故事中表達的情感情緒的共鳴。在讀故事的過程中,適宜的留白與設置懸念能有效幫助幼兒大膽想象,提出自己的疑問。幫助孩子理解圖書中圖畫和文字的內容,引發其情感上的共鳴。在讀完故事后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并進行簡單的角色分配,在表演中再現故事,從而大膽表現自己。總之,閱讀帶給孩子們的應該是快樂和享受,在組織孩子閱讀的同時有意識地將一些必要的閱讀技能融入其中,自然而然也培養了幼兒的閱讀習慣。
我們從環境創設到課堂教學,從區域活動到專題活動等,進行了多方位的嘗試。如:每班開辟一個有關“讀書”的板塊,創設“閱讀角”,每周展示“最好看的圖書”吸引幼兒;各個樓層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創設不同層次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們在參與環境布置的過程中、與書本的對話中進行閱讀;開展了以班級為單位的“早讀、午誦、暮悟”為形式的誦讀活動,形成了“每天講一個故事”和“每周誦讀一首古詩”的氛圍。開展了“快樂閱讀,和諧成長”親子共讀活動,讓閱讀從幼兒園走進每一個家庭。進行了“圖書漂流活動”“愛心捐助活動”等活動。同時每月舉行一次故事會或詩文吟誦比賽,進行“故事大王比賽”“爸爸媽媽講故事”親子讀書畫報比賽、親子自制圖書比賽等。
我們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斷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孩子們變得“會看、會讀、想說、敢說、會說、 善說”,真正實現了讓幼兒愛閱讀、善閱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