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嘉斌
(保山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云南 保山 678000)
在后顱窩腫瘤患者的手術切除腫瘤治療后,可能會引發顱內感染的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很大幾率會導致患者死亡[1]。本研究隨機選取10 例在后顱窩腫瘤切除術后發生顱內感染的患者,進行治療并分析,現將本次研究報告闡述如下:
隨機選取的10 例患者中,男性7 例,女性3 例,年齡45~70 歲,其中橋小腦角聽神經病3 例,小腦半球腫瘤3 例,枕骨大孔區腫瘤4 例。手術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眩暈頭痛、平衡障礙等癥狀。
患者均確診為進行后顱窩腫瘤切除術后發生的顱內感染,我院立即使用腦脊液細菌培養并進行藥敏性的的試驗。對患者進行階梯式的抗生素治療并使用腰大池導管設置引流。
患者的顱內感染情況明顯改善,白細胞、蛋白質在腦脊液中的含量恢復到標準值、患者的體溫正常、血常規正常,腦脊液切口漏現象消失,傷口愈合[2]。
10 例患者中,成功治療8 例,有2 例患者因急性并發腦炎癥、心臟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死亡。
患者進行手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其中后顱窩腫瘤切除術有本身就存在的危險因素,手術操作過程中也存在較多原因,如操作方面的原因、手術進行時間方面的原因、患者本身存在的其他方面的疾病和并發癥、使用的麻醉藥物、患者對麻醉劑的抗藥性,抗菌藥物的使用、腦脊液漏、腦皮質發生應激反應等。但發生腦脊液漏是在進行手術過程中最危險的一個因素(包括之后腦脊液切口漏的發生),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由于后枕部的脂肪等軟組織比較肥厚,在手術中如果氣竇開放就會使手術的切口產生感染[3];在進行手術時如果切口的位置太低,手術最后縫合階段操作者沒有嚴格按照標準對硬腦膜進行嚴密縫合,這些情況都會造成手術后發生腦脊液切口漏,因為有切口的存在,病菌就會通過這個途徑進入到患者的顱內,導致患者發生顱內感染,同時在患者手術完成后,也可能會由于手術創面滲血、腦脊液蛋白質和細胞的含量過高,組織物脫落等因素,阻塞了腦脊液的循環,進而使患者發生高顱內壓性腦積水。有研究表明,手術后發生顱內感染的概率最高可達到8.9%,而因為顱內感染死亡的患者高達21.02%,同時如果患者發生了腦脊液切口漏的情況,那么會比普通情況患者高于10 倍的發生顱內感染風險[4],死亡率也比一般情況高出許多。
通過研究發現,造成患者顱內感染的重要原因就是腦脊液切口漏,那么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就可以很好地進避免患者發生顱內感染。首先,在手術前要準確評估、試驗患者的藥敏性,明確麻醉劑的使用分量和所需要的使用的抗菌類藥物種類,要詳細詢問、查詢患者本身所患有的其他疾病,做好預防手術中其他疾病及并發癥發生的措施,做好各項應急搶救準備。
在手術中,要對患者的切口進行嚴密縫合,避免細菌在手術中、手術后進入顱內。如果發生患者硬腦膜比較特殊,無法完全進行嚴縫合的情況,或者需要對患者顱內進行敞開減壓,則需要對患者的帽狀腱膜、肌層、枕上骨膜等嚴密縫合,降低腦脊液切口漏在手術后發生的幾率。同時,在進行手術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的標準,減少手術進行的時間,在手術后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工作,時刻關注患者的生理各項指標和傷口情況是否在正常值范圍內,如有特殊情況發生,要第一時間進行治療救護,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發現患者在手術后發生腦脊液切口漏,要立即進行處理,如果不是很嚴重,可以選擇持續使用腰大池防止導管引流的方法,使用生理鹽水對漏口的部位進行壓迫包扎,引流時間在患者腦脊液切口停止滲漏后持續七天左右即可;如果使用此方法患者情況仍未好轉,則需要立即對患者進行手術在此縫合患者的肌層和皮下層;如果患者符合分流條件,在腦脊液的培養和進行生化檢查指標符合標準后,可以進行分流術,對患者發生顱內感染可以有效地進行避免。
在患者手術后,明確發生了顱內感染的情況后,要及時進行處置,初始要采用正確的抗生素,使用“降階梯治療”法進行醫治,同時應當進行腦脊液細菌培養,培養結果出來后再采用抗生素靜脈注滴的方式[5]。
患者后顱窩腫瘤切除手術并發顱內感染,往往會擴散較快,在顱內集聚分泌物,最后導致大腦的神經中樞發生功能性衰竭,造成患者死亡;其次,進入到顱內引發感染的細菌數量龐大,抗藥性強,分裂速度快,使用劑量抗生素無法解決問題,進而導致感染周期過長,患者不治身亡。
綜上所述,要在手術中、手術后避免出現腦脊液切口漏的現象,同時在治療期間要加強觀察、積極處理,以預防為主、分析為輔,從各個方面抑制顱內發生感染,采取切實有效的治療辦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