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區直幼兒園 吳清欣 張 娟
學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礎,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是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而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則是教研。但是傳統的教研活動往往注重形式,內容以自上而下為主,不以問題需求為導向,教師缺乏主動性,并且教研模式單一缺乏機制,教師主觀能動性不強,教研效率低。因此,在幼兒園開展多元教研模式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等國際組織的推動下,終身教育理念得到廣泛傳播,也是很多國家與地區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導原則。在教育改革中,教師是改革最重要的一環,教師必須去更新、深化和充實自己的知識,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從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是獲取優質資源的重要途徑,也是二十一世紀生存的需要,是新世紀幼兒教師的需要,是時代的呼喚,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扎根性的,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具備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以此不斷更新自己的幼兒教育觀念、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使自身知識體系與教學方法等跟上時代的變化。在我國,教師的終身教育更具目的性、系統性和緊迫性,開展多元化教研模式也就迫在眉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前進方向,對教師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總書記提出“四有”好教師的標準,為教師明確了努力的目標。要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四有”好教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知識修養與人格品質,在工作中不斷學習。而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教研,教研是解決教師教學實際、提升專業素養的重要方式。
教研活動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傳統教研活動往往以園長或教研主任的意愿為主,自上而下,且形式主義,使教師在教研活動中呈現“被教研”的狀態,教研效果不理想,影響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與自主性。教研應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通過開展有效教研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基于這樣的考慮,教研應該調整方向與方法,從教師需求出發,自下而上,采用多元教研模式,并用有效教研機制來運行,真正把教研的作用發揮出來。因此,開展多元教研模式可以有效改變傳統教研模式,讓“被教研”變“要教研”。
多元教研模式是指充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的專業需求,在傳統集體性教研方式基礎上,采取多元化的教研活動模式,包括教研活動環境的建設、教研活動內容與形式的探討、教研活動管理體系的構建等方面,強調教研模式的開放性、多樣性和差異化、個性化,以達到教研高質量、有實效的目的。
環境是指對工作績效起著潛在影響的外部力量,是工作效率的各種潛在外部力量的總和。從廣義上說,它是指一定組織的所有成員所處的大環境;從狹義上說,工作環境是指一定組織的各部門工作所處的環境,它包括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即顯性環境與隱性環境。目前的教研忽視了隱性環境,只重視顯性環境,比如教研的地點,一般只選擇教研室、會議室等。然而地點的選擇,可以是室內,也可以是室外,選擇室內,要考慮空氣、光線、顏色、教研設備和布局、布置等因素;選擇室外,則應該考慮氣候、天氣等因素。比如根據教研內容,可選擇室外的沙灘、樹林、健身場、園內活動場等,也可以選擇室內本園的會議室、教研室、會客廳、休閑吧等,也可以選擇園外的咖啡館、茶館、健身房、電影院等,使教研環境有差異性與變異性,時時保持教師教研活動的新穎性與積極性。教研的人文環境氛圍應該是和諧、平等的,在活動中不存在上下級的官僚制度,每位參與人員心態是開放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有大局意識,要包容、尊重、鼓勵他人,以此激發教師的主動參與性,尋求教師的主動發展。這是教師教研質量提高的前提條件。
教研是教師專業化成長和構建終身學習型組織的最有效途徑,幼兒園的教研內容既要自上而下也要自下而上,既要滿足幼兒園自身發展的需要,又要立足幼兒園的長遠發展,既要以幼兒的發展為起點,更要以教師的教育需求為出發點,涉及的教研內容要豐富多彩,滿足不同層次教師與幼兒的需求。
首先,來自管理者上級制定的教研內容,園長、教研主任是幼兒園先進教育理念的先知者,要把幼兒教育的前沿信息傳達給教師。如最新教育政策、方針和法律規定以及先進的幼教理論與發展動態,教研是學習的最好途徑。比如近幾年的安吉游戲風靡全球,園長有機會進入安吉進行觀摩學習,但是教師卻很難有這樣的條件,園長可以把掌握與了解的有關的理論、理念、實踐經驗等在教研會上進行分享,讓每位教師都有學習的機會。
其次,教研的主體是教師,所以自下而上的教研內容才能讓教師成為教研的真正主人,但內容要以幼兒園保教為根本。比如近年來為了使我們的教育內容形象、生動、美觀地傳遞給家長或管理者,我們需要做美篇或PPT,這是我們教師迫切需要掌握的教育技術。只有存在迫切的需求,教師才會認真迫切地去學習,才能達到教研的真正效果。
最后,要達到教研效率的最大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或產生共鳴的教研內容是關鍵所在。比如園長要求幼兒的出勤率,這也是與教師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話題,也是反映保教質量的重要因素。把這樣的話題拋出來大家一起教研,如幼兒出勤與季節天氣有沒有關系,如果沒有,季節交替時幼兒出勤率下降是什么原因;如果有,幼兒園方面該怎么做,教師該如何做,家長該怎么配合,對幼兒進行怎樣的教育等;與飲食有沒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教師觀察幼兒進餐狀況需不需要餐廳人員同時教研等,順著問題層層遞進,才能使教與研和諧美妙,必然使教研的效果事半功倍。
總之,教研內容選擇一定要多樣化,既要有必須掌握的先進理論與教育實際問題,也要有教師感興趣與幼兒身心健康密切的相關內容。
教研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了一個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平臺,是教師走向學術型與研究型的主要途徑,應該通過不斷豐富教研的組織形式,力求實現教研的實效性。例如目前的視頻式教研,視頻的內容可以是專家的講座,一部電腦就可以聆聽幼教專家的講座;可以是幼兒一日生活的記錄。如我園通過觀看幼兒自主取餐的視頻,發現了在充分信任幼兒的基礎上,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幼兒能熟練用勺子、夾子自主取餐,幼兒規則意識強,自主取餐井然有序,使其真正成了餐桌的主人。同時反復觀看視頻發現了其中的不足,如取餐工具:幼兒取湯的勺子把太長,菜夾夾起食物的力度超越了幼兒年齡,屬于成人工具,以至于取餐速度慢且不方便;米飯太黏,在取餐過程中米飯容易粘在勺子上,幼兒取餐時容易撒飯。教研后商討解決策略:如把取餐工具更替為幼兒專屬工具,小中大班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取餐工具;米飯的黏度要適中,大班米飯可以干一些,以增加幼兒的咬合力,有助于幼兒換牙,小班可以黏一些,利于幼兒咀嚼以便容易消化。視頻的內容還可以是電影類的,比如我們走進電影院觀看了《中國機長》后的教研,反思我們幼兒教師雖然職務很小,但責任重大,我們在想機長專業的同時也在思考我們的專業;還有信念的重要性,機長如果沒有把乘客安全送到地面的信念支持,乘客也不會安全著地,我們也一樣。我們要有幼教人的信念,才能把我們的幼教事業做好,影片中的信任、配合,讓所有人難以忘懷,這也正是幼兒園家園合作的重要基礎。最后,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是我們每一個行業的座右銘,更讓我們在觀影中反思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的重要性。比如我們每天早上入園時檢查教室有無異常、設施是否安全,看似微乎其微的制度,不但為幼兒提供了安全保障,更為我們自己提供了安全保障。利用這樣的一部電影進行視頻教研,形式輕松卻又讓每個人收獲滿滿,效果事半功倍。
教研活動要實現有實效、高質量的目的,教研機制尤為重要,主要包括教研組建設及作用的發揮、教研制度建設及機制運轉與教研成果轉化和再利用等。
首先,教研組的組長一定是品德高尚、業務一流并有著較高組織協調能力的領頭羊,應該是民主推薦的而非領導指定,這樣的帶頭人才能起到教研的管理與指導、組織與研究的功能。其次,教研制度的制定也要多元,有獎有罰,獎罰比例要適中。調動教師積極性的一定是獎勵機制,但教研并非不需要懲罰,懲罰要恰到好處,要懲到“畫龍點睛”的妙處。最后,對教師的評價機制也要多元化,評價不但要有利于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更要有利于教師不斷自我反思與成長,要重視師德,也要考核業務,不斷完善多元化的教研考核機制。
綜上所述,采用多元化的教研模式,實現了教研環境的豐富性、內容的多維度以及組織形式的多樣性、機制的多元化,徹底改變了傳統教研模式的弊端,從而使多元模式的真教研逐步扎根生長,有利于實現教研的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