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楠 鄒霓(通訊作者)
(1 濱州醫學院 山東 煙臺 264003)
(2 濱州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 山東 濱州 256600)
結締組織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累及全身的一組自身免疫性疾病,CTD-ILD 是CTD 最主要的并發癥之一,目前診斷CTD-ILD 主要依靠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肺活檢以及肺功能評估等[1]。HRCT 敏感性高,但價格昂貴,具有放射性,而肺活檢作為有創操作,臨床利用率低,同樣不作為診斷CTD-ILD 的首選。因此,尋找及運用簡單、安全的方法診斷CTD-ILD 具有可觀的應用價值。本文就血清標志物診斷CTDILD 的研究進展作論述。
SP-A/D 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細胞產生,與肺纖維化的形成、發展密切相關,有研究顯示,SP-A 可以幫助預測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病死率,并且用于評估肺纖維化。馬芹等[2]研究發現CTD-ILD 患者血清SP-A、SP-D 水平明顯升高,SP-D 水平與肺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負相關。
KL-6 是由增殖、受損的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分泌,肺組織增生、損傷后分泌增加。吳雪[3]等的研究發現,CTD 患者血清KL-6 水平與FVC、FEV1 等呈負相關,提示KL-6 能夠幫助檢測CTD-LID 的活動性并預測患者的預后。由于KL-6 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特異度,有研究提出其診斷CTD-ILD 的價值高于SP-A/D。
MMPs 是一組Zn2+依賴的蛋白酶,TIMPs 是MMPs 的抑制劑,兩者與肺纖維化時細胞外基質(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重塑密切相關。徐曉萍[4]的研究顯示,CTD-ILD 患者血清MMP-3 水平明顯升高,陽性率達到84.7%。有多項研究表明,MMPs 在CTD-ILD 患者血清中有高表達,與FVC、DLCO 呈負相關,并對患者的病情評估具有一定價值。
BAFF 屬于腫瘤壞死因子家族,與B 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抗體分泌以及效應性T 細胞的免疫應答密切相關。Hamada[5]的研究表明,CTD-ILD 患者的血清BAFF 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血清BAFF 水平與患者肺功能呈負相關,故表明了CTDILD患者血清BAFF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白介素在炎癥反應中能夠起到非特異性免疫調節作用。有研究表明,CTD-ILD 患者血清IL-4、IL-9 水平均高于單純CTD 患者及健康對照組。另有研究顯示SSc-ILD 患者血清IL-21 水平升高,IL-17、IL-23 降低,IL-17 水平與HRCT 評分正相關,與病程負相關,IL-23 與肺總量呈負相關,提示這些細胞因子能夠早期預測SSc-ILD 的肺功能下降。
CCL及CXCL對T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具有較強的趨化作用,在CTD 患者受損肺組織的修復、重構過程中發揮作用。有研究表明,SSc-ILD 患者血清CCL18 水平升高,并可能與ILD 的活動度有關。另一項研究提示,SSc-ILD 患者血清CXCL10 水平顯著高于肺臟尚未受累的患者,CXCL10 對SSc-ILD 的早期診斷具有一定意義。
除上述血清學生物標志物,另有研究證實,抗氨酰tRNA合成酶、抗Scl-70 等自身抗體、熱休克蛋白90、TGF-β1、幾丁質酶、糖蛋白YKL-40 等與CTD-ILD 的發病機制可能有關。聯合臨床表現、血清學檢測、影像學發現及病理是未來診斷CTD-ILD 的趨勢,盡管KL-6、SP-A/D 等血清學標志物已經逐漸應用于臨床,但大多數血清學標志物尚處于實驗研究階段,相信越來越多的血清學標志物能夠被證實用于CTD-ILD 的診斷及預測,為CTD-ILD 的診斷、治療提供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