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聯飛
(馬山縣人民醫院 廣西 南寧 530699)
手足口病是一類急性傳染性疾病,多受到腸道病毒的感染所致,常見的發病人群為5 歲以下的兒童,兒童發病后可累及手、足、口腔及臀部等,在這些部位中出現皰疹,大部分患兒在一周內可以自愈,但也有部分患兒會繼發肺水腫、心肌炎或無菌性腦膜腦炎等情況,極少數的患兒病情發展比較快速,成為重癥手足口病而出現致死情況情況[1]。而脫甲是手足口病治愈后一種常見的癥狀,臨床指出患兒發生手足口病后脫甲癥便是其中一種常見的遠期并發癥。故本組研究旨在分析手足口病所致脫甲癥患兒的臨床情況,現將具體的研究報道如下。
搜集在2014 年1 月—2018 年11 月間,回訪7821 例手足口病出院患者,發現有188 例手足口病致脫甲癥患兒,其中,男性患兒有108 例,女性患兒有80 例;年齡3 個月~6 歲,平均是(3.56±0.43)歲;病程25天~50天,平均是(33.25±3.86)天。
納入標準:患兒手指或腳趾中有1 個或1 個以上的甲板有橫向斷裂或近端甲板脫失,而遠端甲板則連接于甲床上;發病3天內且有口咽部和掌趾或臀部出現水皰及斑疹的患兒;患兒的家屬對于本組研究的相關內容明確知曉,并同意參與,自主簽署了同意書[2]。
排除標準:排除有心、肝、腎等臟器合并癥的患兒;排除合并有創傷性疾病的患兒;排除有系統性疾病癥狀的患兒;排除有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兒[3]。
普通病例:有發熱癥狀,伴發手、足、口腔及臀部皮疹,部分患兒無發熱癥狀。重癥病例:有神經系統受累情況,呼吸和循環功能均有一定障礙。極少數部分重癥患兒皮疹不典型,導致臨床診斷比較困難,在結合病原學后作出診斷。確診病例:這類患兒臨床診斷存在以下癥狀其一便可確診:2014 年1 月—2017 年12 月送咽拭子標本到金域做腸道病毒核酸檢測腸道病毒71 型(EV71)RNA 和柯薩奇病毒A 組16 型(CoxA16)RNA 檢測,以下簡稱“手足口病二項”,2018 年1 月—11 月在本院做“手足口病二項”檢測,經鑒定,屬于腸道病毒71 型(EV71)和柯薩奇病毒A 組16 型(CoxA16)或者其他可引發手足口病的一些其他腸道病毒。188 例中腸道病毒71 型(EV71)RNA 陽性11 例,柯薩奇病毒A 組16 型(CoxA16)RNA 陽性62 例,“手足口病二項”同時陽性8 例?!笆肿憧诓《棥蓖瑫r陰性78 例。患兒入院時均達到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伴有以下表現:持續性高溫,體溫在39℃以上,常規退熱措施效果不明顯;精神萎靡,肢體抖動,易驚;呼吸及心率加快;厭食或拒食;抗拒服藥;血WBC計數明顯升高,外周血WBC 可超15×109/L。
本組188 例患兒在脫甲時均無局部疼痛、紅腫、瘙癢或者全身不適情況。病變初期,可見其甲根處有白色的裂紋,隨之便出現和甲床斷裂情況,甲床開始從里向外脫落,直至逐漸長出新甲,在脫落后甲床不會出現結構異常改變和滲出狀況,且長出的甲板也沒有增生表現,可見表面光滑,無肥厚狀,所有患兒均無其他的嚴重后遺癥。
188 例患兒從手足口病到甲部病變的時間最短是25 天,最長是50 天,平均是(33.25±3.86)天。其中,發病時間在25~29 天的共有74 例,30 ~34 天的共有36 例,35 ~39 天的共有36 例,40 ~44 天的共有17 例,45 ~49 天的共有17 例,50天的共有8 例。
188 例中腸道病毒71 型(EV71)RNA 陽性11 例,占9.32%,柯薩奇病毒A 組16 型(CoxA16)RNA 陽性62 例,占32.98%,“手足口病二項”同時陽性8 例,占4.25%,“手足口病二項”同時陰性78 例,41.48%。
脫甲癥指的是甲板從甲板開始和甲床分離直至完全脫落的一種癥狀,當指甲板脫落后,其甲基質組織沒有明顯的異常情況,新的指甲可以重新長出來?,F代臨床醫學認為,脫甲可包含先天性因素所致和后天因素導致的不同癥狀,一般情況下,后天因素以甲傷、甲營養不良或感染等為主,常見的有放射性皮炎、大皰性藥疹或者是重病剝脫性皮炎等[4]。有部分研究結果指出,脫甲癥屬于手足口病患兒治愈后的一種遠期并發癥,還有一些托幼機構報道手足口病患兒爆發聚集性脫甲癥的報道,但在我國尚未發現有這類事件的相關報道。所以對兒童手足口病所致脫甲癥的臨床特征加以分析和總結具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數據指出,手足口病的患兒當中,約有3.5%左右的患兒會發生脫甲癥,但當前尚未發現更加詳細具體的研究結果。在本組研究中,收集到共計188 例手足口病所致脫甲癥患兒,脫甲癥的發生率為2.4%。對188 例手足口病所致脫甲癥患兒臨床狀況加以詳細分析之后可知,脫甲過程中患兒沒有局部疼痛、發紅、發癢或全身不適等情況,在甲床脫落時不會有異常狀況,例如結構異常變化和滲出,并且生長的甲板沒有增生,可以看出表面光滑且沒有肥大,未進行治療,本組所有患兒都沒有其他嚴重的后遺癥。由此可見,對手足口病所致脫甲癥患兒的臨床狀況進行詳細分析,可以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
臨床有研究認為,一些腸道病毒感染的發生也會引發脫甲癥,該研究對手足口病所致脫甲癥患兒進行調查后發現,大部分的脫甲癥患兒其腸道病毒感染包含了C0xA10、CoxB1 或CoxB3等腸道病毒[5]。所以臨床對手足口病所致脫甲癥患兒進行診療時可從這一方面進行考慮,以保證患兒可以得到更加及時有效的預防和救治。雖然手足口病和脫甲癥之間的確切關系尚未在醫學界得到明確的界定,但從眾多的文獻報道中可知,手足口病和脫甲癥之間是有一定關聯的??梢哉J為,脫甲癥并非屬于一種感染性疾病,而是指甲和甲周感染所致的后遺癥。但是關于脫甲癥是受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感染而直接導致,還是腸道病毒引發人體甲基質出現相應免疫反應而導致,亦或是和手足口病患兒在發病后是否給予高強度的衛生措施而導致等,當前醫學界還無法明確確認。另外,有學者指出,手足口病的發生會對年齡比較小的患兒身體發育帶來極大的影響,導致其指甲生長的時間停滯,從而導致脫甲癥的發生。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從本結果可以看出,手足口病的后期會有脫甲癥情況發生,手足口病后致脫甲的機制尚未明確,需要進一步探索。但是手足口病的后期會有脫甲癥這一癥狀存在一定的自限性,一般在2 個月內就可以恢復,對患兒身體無影響,無必要過度治療,也不會遺留嚴重的并發癥。對此,臨床對手足口病患兒進行治療時,應該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進行明確辨別,根據不同的臨床特征和臨床分析結果實施相應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