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凱煌,蔡高陽,劉新城
(1.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胃腸外科,廣東 汕頭 515065;2.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廣東 汕頭 515065)
肝細胞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均有升高的趨勢[1]。對于早期肝癌患者來說,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包括腫瘤局部消融、手術切除和肝臟移植治療;但對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研究者們卻尚未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2-4]。近年來,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的出現給中晚期肝癌患者帶來了新希望[5],科學家們把可以同時阻斷mTORC1 和mTORC2信號的哺乳動物雷帕鳴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劑稱為雙mTOR 抑制劑,目前比較常見的雙mTOR 抑制劑有PP244、AZD8055 及AZD2014 等,有研究表明,雙mTOR 抑制劑AZD2014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它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出現凋亡、細胞周期阻滯和自噬,且可抑制腫瘤細胞的上皮-間充質轉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進程[6-7]。然而截至目前,AZD2014的作用靶點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腫瘤細胞中含植物同源結構和環指域泛素樣蛋白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UHRF1)的表達可被mTOR 抑制劑Torin-2顯著抑制[8],這表明UHRF1可能是mTOR 抑制劑Torin-2發揮抗腫瘤作用的藥物靶點。我們的前期研究表明,mTOR 抑制劑AZD2014 具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6]。為進一步確定UHRF1 是否為mTOR 通路抑制劑發揮抗腫瘤作用的藥物靶點。我們用不同濃度的AZD2014 來處理人肝癌細胞HCCLM3,并檢測AZD2014對肝癌細胞增殖及細胞中UHRF1表達水平的影響,進而探討AZD2014在肝細胞癌中發揮抗腫瘤作用的機制。
HCCLM3 細胞購于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AZD2014 購于美國Selleckchem 公司;Trizol、逆 轉 錄試劑盒及熒光定量PCR 試劑盒均購于日本TaKaRa 公司;CCK-8試劑盒購于日本同仁公司;UHRF1抗體購于美國Abcam公司。
將適量狀態良好的HCCLM3 細胞接種于96 孔板中,置于37 ℃、CO2體積分數為5%、飽和濕度的細胞培養箱中培養,待細胞生長至底面覆蓋率為30%~40%時分別加入完全培養基和不同濃度的受試物,實驗分為空白對照組,陰性對照組,AZD2014 10、100、500、1 000 nmol/L 組。繼續培養細胞,分別于加入受試物后0、24、48、72及96 h按操作說明向各細胞培養孔中加入適量CCK-8 溶液,37 ℃條件下孵育1 h,然后用酶標儀測定不同時間點各細胞培養孔在450 nm處的吸光度D(450),并以此繪制各組細胞的增殖曲線。
HCCLM3細胞經不同濃度AZD2014處理96 h后棄去舊培養基,冷PBS 洗滌細胞2 次,再向各培養孔中加入適量Trizol,輕輕搖動培養板,使細胞裂解液流遍所有細胞表面,反復吹打使其充分裂解成勻漿,加入氯仿,離心后取上清,再加入異丙醇,離心后用75%乙醇洗脫,風干后用滅菌用水溶解,測定RNA濃度后取適量RNA按說明配制反應體系進行逆轉錄反應,再取適量反應產物按熒光定量PCR試劑盒說明配制反應體系并進行反應(引物序列見表1),根據每個樣品不同復孔的CT值計算各組平均CT值及△CT值(△CT=CT,UHRF1-CT,GAPDH),并由此計算出2-ΔΔCT值。

表1 熒光定量PCR引物序列
HCCLM3細胞經不同濃度AZD2014處理96 h后用RIPA 裂解液與蛋白酶抑制劑PMSF 提取細胞蛋白,BCA法測定蛋白濃度,裂解并煮沸變性后,取適量蛋白進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轉膜后封閉非特異性抗體,再加上合適濃度的UHRF1 抗體,4 ℃孵育過夜;次日洗凈UHRF1 抗體后加上HRP 耦聯的二抗,搖床上室溫孵育1 h,洗凈后進行化學發光檢測、圖像采集,之后再根據ImageJ軟件計算出的各蛋白條帶的相對灰度值來計算蛋白的相對表達水平。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實時熒光定量PCR數據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增殖實驗數據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采用雙側性檢驗。
細胞增殖實驗結果顯示,10、100、500、1 000 nmol/L 的AZD2014 均可顯著抑制肝癌細胞的增殖能力,抑制作用程度與其濃度呈正相關(P<0.05),且AZD2014 在濃度為500 和1 000 nmol/L 時對肝癌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強(P<0.05,圖1)。

圖1 不同濃度AZD2014對肝癌HCCLM3細胞增殖的影響
實時熒光定量PCR 檢測結果見圖2,與空白對照或陰性對照組相比,可見HCCLM3 細胞中UHRF1 mRNA 的表達水平在經500 和1 000 nmol/L AZD2014處理后顯著下降(P<0.05),且濃度為1 000 nmol/L 時最明顯,但10 和100 mmol/L 濃度的AZD2014 對HCCLM3 細胞中UHRF1 mRNA 的表達水平無明顯影響。據此我們初步認為,UHRF1可能是mTOR抑制劑AZD2014發揮抗腫瘤作用的藥物靶點。

圖2 不同濃度AZD2014對肝癌細胞內UHRF1 mRNA表達的影響
Western blot 檢測結果見圖3,與空白對照或陰性對照組相比,可見HCCLM3細胞中UHRF1蛋白的表達水平在經500和1 000 mmol/L AZD2014處理后顯著下降,且濃度為1 000 mmol/L 時最明顯,但10 和100 mmol/L 濃 度的AZD2014 對HCCLM3 細胞中UHRF1 蛋白的表達水平無明顯影響,這和上述mRNA 表達實驗結果是一致的。這更加進一步證明,mTOR 抑制劑AZD2014可能是通過降低肝癌細胞中UHRF1的表達來發揮抗腫瘤作用的。

圖3 不同濃度AZD2014對肝癌細胞內UHRF1蛋白表達的影響
mTOR 在體內主要以mTORC1 和mTORC2 兩種形式存在,與腫瘤細胞的增殖能力密切相關,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9-10]。活化的mTORC1使4EBP1和S6K發生磷酸化,促進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進而提高細胞的增殖能力[11];mTORC2 則可活化AKT 信號通路,參與細胞內多種生理過程[12]。然而,mTOR 信號通路異常激活阻礙細胞的分化,激發腫瘤的生成,加重腫瘤的惡化程度[13]。有研究表明,約一半的肝細胞癌患者存在mTOR 信號通路異常激活[14]。因此,針對mTOR 相關信號通路的藥物研究對肝細胞癌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既往研究表明,mTOR 抑制劑除了本身具有抗腫瘤作用,還能使得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更敏感[15-16]。近年來,研究者發現AZD2014是一種較好的mTOR 抑制劑,它不僅能較完全地阻斷mTORC1信號,還能阻斷mTORC2 信號,具有理想的抗腫瘤作用[6]。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UHRF1可顯著抑制肝癌細胞的增殖能力,但其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明確。
UHRF1是近年來發現的一個與腫瘤進展相關的核蛋白基因[17],它通過與體內DNA甲基轉移酶以及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相互作用,參與調節DNA甲基化及染色質修飾等基因表達調控[18],并調控體內抑癌基因的表達,從而影響腫瘤的進展[19]。我們既往的研究表明,UHRF1在肝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與肝癌患者的預后呈負相關,此外,敲低細胞中UHRF1的表達不僅可以顯著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遷移、侵襲以及EMT 進程,還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出現細胞周期阻滯[20]。在本實驗中我們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經AZD2014處理后,肝癌HCCLM3細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顯抑制,且AZD2014濃度越高,肝癌細胞增殖能力被抑制得更明顯;同時我們還發現,經AZD2014處理后肝癌細胞內UHRF1的表達水平顯著下降,因此,我們認為,mTOR 抑制劑AZD2014 可能是通過降低肝癌細胞中UHRF1的表達來發揮抗腫瘤作用的。當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未通過進一步實驗來驗證AZD2014是通過何種途徑來影響UHRF1的表達等,仍需繼續深入研究。
通過本研究我們發現,AZD2014可顯著抑制肝癌細胞的增殖能力,且可顯著降低肝癌細胞內UHRF1的表達水平,因此我們認為,AZD2014可能是通過抑制肝癌細胞內UHRF1的表達來發揮抗腫瘤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