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緯三十五度,秦巴山區、黃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匯區,有一個神秘的地方,曾被我國卓越地質學家李四光稱為“復雜的寶貝地帶”,這里就是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康縣坐落著一個面積83萬多畝的大型國有林場,被稱為“隴上綠色明珠”,那就是隴南市康南林業總場。通過國有林場改革,康南林業總場實現了“十大轉變”,猶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康南林業總場成立于1964年4月,縣級建制,事業單位。經營總面積83.28萬畝,林業用地83.05萬畝,其中國家林草局區劃界定的重點生態公益林82.42萬畝。康南林業總場原為木材生產經營性林場,下轄陽壩林場、清河林場、豆壩林場、長壩林場和經銷公司、林產品加工廠、汽車隊,年消耗蓄積3萬多立方米,生產木材1.5萬立方米。1998年10月1日,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停止國有天然林采伐,關閉了經銷公司、林產品加工廠、汽車隊及各林場所屬的木材生產、加工、運輸企業13個。2001年3月,作為甘肅省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試點單位,在全省率先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
全場及時將工作重心由木材生產轉向森林資源保護培育,為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做出了艱苦的努力。但是,由于林場功能定位不明確,單位定性不準確,始終維持著“自收自支”狀態,加之天然林保護工程一期實施方案漏項較多,許多關鍵項目缺失,未核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全場經費,截至2017年底,全場共拖欠職工工資686萬元、應交稅金102.6萬元、“五險”368萬元、撫恤金178.5萬元、基建款437.9萬元、退休人員工資272萬元,其它負債2318萬元,累計達4263.01萬元。林場不堪重負,職工怨聲載道,問題堆積如山,由于沒有進人渠道,隨著自然減員,人員、編制不斷減少,林場的生存和發展舉步維艱。
黨的十九大之后,康南林業總場班子調整。新班子把“破難題、打基礎、利長遠”作為“施政綱領”,表示“新征程當有新作為,一定要把國有林場改革的事辦成、辦好!”總場負責人與市林業局、市林草局前后兩任領導一起,采取一一匯報、各個爭取的辦法,主動作為,重新啟動了國有林場改革。帶上國有林場改革方案,首先找市委、市政府領導匯報,爭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然后一一找人社、編制、財政、社保等部門匯報,探討解決林場定性、機構編制、人員供給、社會保險等問題的辦法,逐一破解制約國有林場改革的難題。一次不成兩次,兩次不成三次……不厭其煩,不畏其難,通過多次匯報爭取,加快了國有林場改革進程。
隴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聽取匯報后明確表示:國有林場改革就要往好里改,不能往差里改!為隴南國有林場改革定下了總的基調。市政府分管財政、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對國有林場改革堅定支持,積極開展協調工作,督促相關部門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的決策部署。
國有林場改革最大的難點是林場納入財政預算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市政府分管領導不僅通過電話進行協調,還安排市政府辦公室主持召開由市財政局、市林業局、康南、岷江兩總場參加的協調會,進行專題研究。市財政局領導明確表示:國有林場既然定性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就必須落實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所有財政待遇。經過充分的醞釀討論,決定國有林場人員及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解決了國有林場改革的核心問題。
人員問題也是國有林場改革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康南林業總場自1998年停止天然林采伐以后從未招工招干,人員由333人減少到136人,而且平均年齡超過52歲,面臨管理人員短缺、技術人員短缺、管護人員短缺的問題。四個基層林場只有88名職工,人均管護森林面積將近1萬畝,遠遠超過了天保方案核定的管護面積。干部自2006年5月之后從未進行過調整,科級中層干部均在同一崗位工作十多年,一些關鍵崗位在自然減員后處于真空狀態。
2018年5月11日,隴南市委組織部主要領導到康南林業總場調研,對人才工作做出了明確指示,并出面協調解決總場的人才引進問題。5月16日市人社部門將康南林業總場人才引進列入計劃,使原本封閉的康南林業總場打開了進人渠道,一舉打破了連續20年沒有招工招干的歷史。2018年6月和2019年9月,市委組織部按照國有林場改革“三定方案”核定的機構編制,先后兩次對全場科級班子進行調整,中層干部按新的崗位設置全部配備到位。2019年11月,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經過調研,決定增加康南林業總場人員編制,逐年調整到位。
通過國有林場改革,康南林業總場實現了“十個明確,十大轉變”:
一是明確了林場功能定位,林場職能由“木材生產”轉變為森林資源管理、保護、監測、培育。康南林業總場雖然從1998年10月1日禁伐起,職能已經發生轉變,但對林場功能定位從來沒有明確的文件規定,始終停留在木材生產經營上。通過國有林場改革,明確規定:按照《甘肅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全省“三屏四區”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康南林區屬于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長江上游西南高山峽谷山體坡度36度以上地區,屬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西南高山峽谷區、長江上游“兩江一水”流域以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重點的生態屏障,為國家級生態公益林。康南林業總場的主要功能定位為管理、保護、監測、培育森林資源,建設生態公益林、維護生態安全、提供生態公益服務和生態產品。
二是明確了國有林場定性,單位性質由“生產經營性事業單位”轉變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康南林業總場從木材生產時期到天然林保護一、二期工程時期,一直被作為“生產經營性事業單位”管理。通過國有林場改革,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的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市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隴南市康南林業總場主要職責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的通知明確規定“康南林業總場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完成了由“生產經營性事業單位”向“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歷史性轉變。
三是明確了事業單位分類,單位類別由“自收自支”轉變為“按公益一類管理”。在木材生產時期,總場屬于“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由于有木材收入,名副其實;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后,雖然沒有任何經營性收入,卻仍然被確定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實際上有“自支”,無“自收”。通過國有林場改革,2018年12月25日,市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復:康南林業總場按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管理。
四是明確了林場供給渠道,職工工資由“統籌統撥”轉變為“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在天然林保護工程一期期間,康南林業總場職工除800元管護費外,須通過參加項目實施,自掙工資;天然林保護工程二期實行市財政“統籌統撥”,統籌天保資金撥付職工工資。通過國有林場改革,將國有林場事業編制內人員經費和相關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2019年12月25日,市林業和草原局發函通知全場職工工資全額納入市財政預算,實行市財政統發。
五是明確了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險由“企業社保”轉變為“機關事業單位社保”。在進行天然林保護工程試點時,由于核定的養老金嚴重不足,在沒有事業單位社會保險政策規定和先例的情況下,全場整建制參加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退休人員按照企業社保人員發放基本養老金,由于企業基本養老金與事業單位退休費相差三分之一,離休人員和職工意見很大。通過國有林場改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19年9月23日批復總場納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全部由企業社保轉入了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實現了“五險一金”全覆蓋。2020年4月,全場所有退休人員工資由社保部門按照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標準發放。
六是明確了林場法人資格,國有林場由“企業法人”轉變為“事業法人”。2018年4月,康南林業總場所轄4個基層林場全部注銷了“企業法人”,6月份相繼完成了“事業法人”注冊登記。
七是明確了政府建設政策,基礎設施由自主投資建設轉變為政府投資建設。通過國有林場改革,將國有林場管護站點用房、道路、供電、廣播電視、飲水安全、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國有林場公租房建設、棚戶區(危舊房)改造納入政府總體建設規劃。完成公租房建設139套,棚戶區(危舊房)改造320套,硬化林區公路57公里,職工住宅全部進城進鎮,林區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根本改善。
八是明確了林場管理體制,機構設置由生產經營取向轉變為森林資源保護培育取向。康南林業總場從建場起就是縣級建制,但50多年來,正職一直按副縣級配置。在國有林場改革中,市委落實了場長、書記的正縣級配置。市機構編制委員會綜合考慮功能區位、經營規模、森林面積和生態建設需要等因素,重新核定了總場主要職責、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撤銷了與木材生產經營相關的機構,增加了與森林資源保護培育相關的機構,直屬機構設立林業勘查設計隊、森林病蟲害與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林木種苗管理站,實行場長負責制,建立了與森林資源保護、生態公益林建設相適應的管理體制。
九是明確了財政支持政策,相關債務由“自主清償”轉變為“政府清償”。在國有林場改革中,市財政解決了總場拖欠的“五險”680多萬元、撫恤金350萬元、其它債務1500萬元,消除了國有林場的債務負擔,確保國有林場在林業高質量發展中輕裝上陣。
十是明確了干部人才政策,人員流動由“只出不進”轉變為“公開招聘”雙向流動。停止天然林采伐、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后,總場始終沒有正常的進人渠道,人員“只出不進”,編制“只減不增”,干部人才極度短缺,甚至中層干部都無人可配,只能從工人中自行聘用。通過國有林場改革,市人社部門將國有林場納入事業單位人才引進和干部招聘計劃。通過統一招考,2018年引進人才8名,2019年招聘干部6名,初步解決了國有林場管理人員短缺、專業技術人員短缺的問題。

通過國有林場改革,曾經死氣沉沉、死水一潭的康南林業總場重新煥發了生機,總場在積極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的同時,全面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管理工作規范化,集中印發了黨建規章制度10項、行政管理制度18項,各基層林場制訂黨內政治生活制度、管理制度20多項,積極推進林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林業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思想保證、組織保證、紀律保證、作風保證。林場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場容場貌煥然一新,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根本改善,干事創業的熱情空前高漲。2018年到2020年,全場實現了“四個歷史性突破”:森林撫育取得歷史性突破,共完成19萬畝,年任務量為歷年最大;各種造林取得歷史性突破,共完成1.21萬畝,年造林面積為歷年最大;林區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硬化林區公路57公里,屬歷史首次;科技推廣取得歷史性突破,承擔了《迭部林區中華松針蚧生物學特性與防治研究》技術成果推廣示范項目,屬建場以來首次承擔大型科研項目。
康南林業總場從木材生產到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再到國有林場改革,走過了一條U字型發展道路,林地面積由1998年的74.2萬畝增加到83.28萬畝,森林蓄積由1998年的381萬立方米增加到50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1998年的68.18%增加到97.77%。目前,全場正以昂揚的姿態奮進新時代,開創林業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