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進行科學合理的科研評價對于高校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科研評價可以明確的了解本校的科研現狀,有助于將高校有限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進行更為合理的配置,為高校的發展規劃提供重要的數據、信息參考和決策輔助支持。
科技論文作為科技產出的主要成果之一,已經成為科技評價與測度的重要指標之一[1]。一個科研機構發表的科技論文可從相當程度上反映出該機構的研究狀況和學術影響力水平。評價和分析科研產出及影響已成為國內外進行科學研究評價的通行做法。
本研究通過發文量、被引頻次、期刊、作者情況等幾個方面的指標來反映和評述北京林業大學(以下簡稱北林大)及相關院校的科研水平和發展狀況,從而為學校的科研管理及學科建設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1)制定文獻檢索策略,檢索并保存檢索結果。
(1)檢索ESI[2],獲取北林大相關數據,并根據ESI 排名(根據2019 年5 月數據),查詢在中國大陸高校排名中比北林大高一名次的大學和在中國大陸農林類高校排名中比本校高一名次的大學,這兩所大學分別是杭州師范大學(以下簡稱杭師大)和華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華南農大),在SCI[3]中查詢這兩所大學2016-2018 年的相關論文數據
(2)選擇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檢索式:機構擴展=Beijing Forestry Univ,出版時間限定為2016-2018,文獻類型限定為article 和review,檢索時間:2019 年11 月下旬,檢索結果為3 247條;選擇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檢索式:機構擴展=Hangzhou Normal Univ,出版時間限定為2016—2018,文獻類型限定為article 和review,檢索時間:2019 年11 月下旬,檢索結果為1 992條;選擇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檢索式:機構擴展=South China Agr,出版時間限定為2016-2018,文獻類型限定為article和review,檢索時間:2019 年11 月下旬,檢索結果為3 985 條。
將以上數據,導出選擇其他文件格式,記錄內容選擇為全記錄與引用的參考文獻,文件格式選擇為制表符分隔(Win,UTF-8),保存到文本文件中。
(3)檢索JCR,獲取期刊影響因子(IF)。
2)將文本文件中的數據導入MySQL 數據庫,運用PHP 腳本、SQL 腳本、Excel 等處理數據并進行分析,分析的主要數據內容為發文量、被引頻次、來源期刊、作者等情況。
3)清理數據、轉換數據格式并統計和分析數據;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提出建議和討論。
2.1.1 近三年發文情況

圖1 北林大近三年發文量
由圖1 可以明顯看出,近三年北林大發文量逐年上升,2018 年有明顯加快的跡象。
2.1.2 刊載北林大論文的期刊情況
1)近三年刊載北林大論文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IF)。

圖2 近三年刊載北林大論文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
期刊的影響因子在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刊載文章的質量,圖2 中的數據顯示,近三年刊載北林大論文期刊的總體影響因子逐步在提升,從一個方面反映出北林大的論文質量在不斷提升。
2)近三年北林大在高影響因子期刊的發文情況。
表1 的數據顯示,2017 年度在高影響因子期刊的發文情況顯著好于2016 年,2018 年的數據有所回落,但依然明顯優于2016 年的數據。
2.1.3 作者情況
1)通訊作者近三年的平均發文量。
如圖3 所示,近三年來,北林大通訊作者的年人均發文量都接近于2,2017 年數據最差,2018年的平均數較前兩年有明顯的提高。
2)第一作者近三年的平均發文量。
以第一作者來統計年人均發文量,數據更為零散,2016-218 年的數據分別為1.255 025,1.227 863,1.263 598,人均1 篇稍多,其中2018 年的情況最好。

圖3 近三年刊載北林大通訊作者年人均發文量

表1 近三年北林大在高影響因子期刊的發文情況
3)高產作者[4]近三年的發文情況。

表2 近三年北林大在高影響因子期刊的發文情況
如表2 所示,近三年來,北林大高產作者(按通訊作者發文量排序前十名)的發文量基本穩定在8 篇以上,按年度來看,少部分高產作者的科研產出(論文)較為穩定,就近三年的數據來看大部分高產作者的科研產出并不穩定。
2.1.4 合作情況
1)國內合作情況。

表3 近三年北林大與國內機構合作情況
從表3 可以看出,中科院是北林大在國內首選的合作機構,結合被引用頻次來看,2016 年與2017 年度與中科院合作發表的論文被引頻次(6.81,4.04)低于北林大同年度發表論文的平均被引頻次(8.38,4.88),但2018 年度與中科院合作發表的論文被引頻次(2.03)高于北林大同期發表論文的平均被引頻次(1.61);結合期刊影響因子來看,2017 年度刊載合作論文的與中科院合作論文的期刊平均影響因子(2.93)略低于當年刊載北林大所有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3.01),2016 和2018年度刊載合作論文的期刊影響因子(2.81,3.15)則略高于當年刊載北林大所有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2.77,3.10);北林大與中國林科院,與北京師范大學的合作也較為穩定,與其他單位的合作隨機性更大一些。

表4 近三年北林大與國外合作情況
2)國外合作情況(按國別計數)。
表4 的數據表明,美國是北林大合作機構最多的國家,但在2018 年合作論文數量明顯下降,與澳大利亞的合作明顯增多。從被引頻次數據來看,北林大與美國相關機構或者學校在2017 年度合作發表的論文被引頻次(3.78)低于北林大當年發表SCI 論文平均被引頻次(4.88),2016 和2018 年度北林大與美國合作發表的論文被引頻次(8.86,2.57)要高于北林大當年的平均水平(8.38,1.61),2018 年表現的尤為明顯一些;從刊載論文期刊的影響因子來看,2016 年刊載合作論文的期刊平均影響因子(3.2)要高于北林大當年平均水平(2.77),2017 和2018 年度刊載合作論文的期刊平均影響因子(2.74,2.98)要低于北林大當年平均水平(3.01,3.10)。
2.2.1 發文情況對比

圖4 近三年各校發文量
由圖4 可以看出,三校的年度發文總量都在增長,杭師大增速最慢,北林大和華南農大發文量增速較快,但北林大增速要低于華南農業大學,2018年北林大增速有所提高,依然低于華南農大;就年度總量而言,三校之間年度發文總量差距有增大的趨勢。
2.2.2 論文年度總被引量和單篇平均被引頻次和對比

圖5 近三年年度發文被引頻次總量分布情況

圖6 近三年年度發文篇均被引頻次分布情況
由圖5 中的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就每年發表的論文的總被引量而言,每年都是華南農大最高,北林大次之,杭師大最少。就近三年每年發表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而言(如圖6 所示),都是北林大最少,杭師大和華南農大各有所長。
2.2.3 ESI 數據對比
表5 中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 年3 月,北林大ESI 學科最多共有6 個,華南農大ESI 學科4 個,北林大和華南農大都進入的MAL SCIENCE;CHEMISTRY;AGRICULTURAL SCIENCES 三個學科而言,北林大論文篇均被引量均大于華南農大,AGRICULTURAL SCIENCES 學科表現的尤為明顯,華南農大的MICROBIOLOGY 學科很不錯,杭師大的CHEMISTRY 學科優勢非常明顯;就全部論文篇均被引量而言,杭師大最高,北林大最低,華南農大居中;就ESI 學科而言,;總被引量北林大最少,華南農大最多,杭師大居中;就高水平論文而言,北林大最少,華南農大最多,杭師大居中。

表5 2019年3月三校ESI數據
1)近三年以來,北林大SCI 論文數量逐年增加,刊登北林大SCI 的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在逐年提高,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論文質量在提高。
2)就通訊作者而言,年人均發文量變化不大,基本維持在人均不大到2 篇的水平上;高產作者群體組成每年都有變化,有少數高產作者連續三年排名都較為穩定;在高影響因子期刊的發文情況發展向好,但有波動,人均高影響因子期刊論文偏少。
3)與北林大合作最多的機構是中科院,就刊載論文期刊的影響因子而言,二者合作的論文所在的期刊影響因子與刊載北林大期刊平均水平持平,就被引頻次而言,前兩年合作論文的被引頻次低于當年的全校平均水平,但在2018 年合作發表論文的被引頻次超過了當年北林大平均水平。
4)與北林大合作最多的國外機構來自美國,與這些機構的合作沒有明顯的有助于北林大在具有更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發文;就被引頻次而言,北林大與美國相關機構合作發表是有益的,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篇均被引頻次,但并不穩定,2017 年回落明顯。
5)通過對三校相關數據的對比分析,總體而言,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北林大發表SCI 論文的質量和數量,就篇均被引頻次而言,杭師大的論文水平最高,北林大最低,近三年的每年發表論文的總被引量已經超過杭師大,杭師大論文水平雖然高,但由于數量少,在不遠的將來,在ESI 排名中會被北林大超越是大概率事件(自2019 年7 月,北林大的ESI 排名超越了杭師大);北林大發表的論文被引頻次要低于華南農大,而且總發文量與華南農大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雖然ESI 學科中,北林大有三個學科篇均被引頻次都高于華南農大,但要在總被引量上趕上乃至超越華南農大,還需要付出相當的努力,這個時間也會比較長(2019 年7 月以來的ESI 數據印證了此結論)。
1)學校要繼續加大人力和財力投入,保持乃至提升已有的ESI 優勢學科的發展態勢,不斷提高論文質量和增加論文產量,以便鞏固乃至擴大已有的優勢。
2)對于新進入ESI 排名學科,要繼續加強管理,不斷提升其學術水平,著重提高篇均被引頻次。
3)選擇合作機構,要把與其合作能否有助于提升科研產出的質量或者數量作為一個重要標準,要重視與國內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秉承與時俱進的精神,加強對外合作,加強對研究前沿和熱點問題的研究和科研選題,重視科學研究的先進性和創新性,不斷提高北林大或者本學科的學術影響力。
4)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實踐經驗表明,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最為核心的要素是學術隊伍,沒有一流的學術隊伍,就不可能有世界一流學科,也不可能有世界一流大學。當然,如果一門學科已經躋身世界一流學科的行列,如果一流人才的流失將導致一流學科地位的喪失。在全球化的時代,學術資源是全球配置的,一流學者也是全球性流動的[5]。
要制定適合本校情況的并且適時改進的激勵政策,鼓勵廣大師生發表科研論文,尤其是高水平科研論文,營造積極、良好的科研氛圍;制定相應的考評標準,要逐步擴大、穩定高產出作者的隊伍,高度重視科研中堅力量的培養,不斷提高學校科研生產能力、科研創新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北林大在全國的科研競爭力和學術影響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本項目中的數據和統計結果都是在限定條件下得到的,并且由于不可避免的存在作者單位著錄不標準、作者縮寫不標準、同名作者以及數據著錄不標準等情況,所采集的科技論文數據肯定存在著誤差甚至是錯誤。
2)article 和review 只是科學研究成果的兩種表現形式,科學研究成果還可以以軟件、專利、會議論文、科技報告等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并且SCI 數據庫中收錄的論文也不是全部的科研論文,因此本研究只是在某些方面部分的反映了高校的科學研究績效,可以作為參考和借鑒,并不是完整的描述和評價高校的科研績效。
3)文獻計量學角度看,論文數量、被引用頻次、期刊影響因子、合作情況等僅是論文研究的角度之一,尚不能完全和精準的反映論文的價值所在。
4)包括北林大在內的很多高校,對于認定SCI 論文是有著一些自己的指標的,不少學校規定必須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同時為本校的人員才能被認為本校發表的SCI 論文,而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售后人員確認,ESI在計算文章被引頻次的時候是不區分作者的先后的,即如果一篇文章是多作者的,那么該文章被引用1 次,所有作者的都會被記錄為被引用增加1 次,在計算作者成果時通訊作者或者是第幾作者都平等對待。
為了滿足這部分高校的需求,本研究中實現了從含有本校作者的SCI 論文題錄中提取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同時為本校的論文題錄的小工具。
5)本次研究尚未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和分析,有待進一步的努力和投入。
6)查詢不到影響因子的文章在一些計算中會被自動剔除,會影響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