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西希(北京協和醫院內科醫師、醫學博士) 編輯/易可
根據2013年的統計,前列腺癌是我國男性的第六大癌癥,占所有腫瘤病的3%。并且它的增長勢頭迅猛,1998年到2008年,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每年都在以12%的速率增長。
1988年在65歲以上老年男性中,前列腺癌的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9.2例,而在2007年上漲到每10萬人中75.6例,到2015年為每10萬人89.9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發病率為5%,而在79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中,尸檢發現59%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更多的男性會遇到前列腺癌的問題。隨著人的壽命延長,檢驗手段的加強,全世界范圍內,前列腺癌發病率都在增加。全球各個地區,前列腺癌的發病率相差很大,在西方發達國家,這個腫瘤的發生率很高。實際上,美國2019年的數據顯示前列腺癌占新發腫瘤的1/5,排名第一。在全世界不同地區,前列腺癌的發病率相差很大,在不同地區間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差異也很大,讓腫瘤醫生和流行病學家非常困惑。大家試圖通過各種理論來解釋這一現象。

其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東亞,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普遍比較低,在2004年日本每10萬人發病率為26.6例,中國為12例,但是同樣是中國人或者日本人,移居到了美國后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就會驟增,在美國生活的日本人發病率是每10萬人115例,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發病率是每10萬人84.8例,發病率是五倍或更多。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亞洲人到美國生活后有一些生活方式上的改變,導致了前列腺癌發病率增加,第二方面是美國的腫瘤檢測水平更高,篩查機制更完善,能更早期地發現腫瘤。
在這兩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膳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減少它的發生,通過積極的篩查和早期發現減少它對男性健康的不良影響。
對于前列腺癌,有三個明確的危險因素。
● 人種。非洲裔更容易得前列腺癌。
● 家族史。前列腺癌有很強的遺傳傾向,如果一個人的父親、爺爺、哥哥、叔叔等一、二級親屬有前列腺癌,會明顯增加他得前列腺癌的概率。
●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明顯增加,30歲以下的人中發病率僅5%,而79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中,尸檢發現59%的男性患前列腺癌。

年齡、種族和家族史是我們不能控制的危險因素,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種族、不能選擇家人、不能選擇年齡。但有一個明確的危險因素,是我們可以控制的,那就是——肥胖。對人群中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
● BMI(身體質量指數)每漲5個單位,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增加11%。
● 腰圍每漲10cm,得進展性前列腺癌的概率增加12%。
● 腰臀比(腰圍:臀圍)每增加0.1,得進展性前列腺癌的概率增加15%。
肥胖嚴重影響人體的代謝,隨著脂肪含量上升,人體內的胰島素和瘦素明顯升高,而且內臟脂肪含量越高、胰島素抵抗越明顯(胰島素抵抗的人需要更多胰島素)。胰島素在各種組織中都有促進生長的作用,對于腫瘤細胞也不例外。另外,前列腺組織是受到性激素影響的,睪酮(男性性激素)可以幫助前列腺組織分化(經過分化的組織一般是良性的,而未分化的腫瘤惡性度更高)。而肥胖的男性睪酮水平偏低,所以肥胖男性的前列腺癌惡性度容易更高。
所以,對于老年男性,體重過大、腰圍過大的人,減肥還是有必要的。對于肥胖趨勢的分析顯示,在女性中,肥胖和超重的增加趨勢會逐漸放緩,而男性則沒有。社會和女性本身往往都對女性的外表要求更苛刻,而男性,特別是中老年男性往往對于減肥是棄療的。
●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子刊上的研究結果顯示,4 577名診斷早期前列腺癌的男性平均隨訪8.4年,結果發現,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增加能減少致死性的前列腺癌和總死亡率。如果把10%的熱量攝入從碳水化合物換成植物來源的脂肪(植物中單不飽和脂肪較多),可減少29%的致死性前列腺癌;而增加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攝入會增加總死亡率。

有研究發現多吃簡單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多喝含糖飲料會增加前列腺癌的發生。這一方面證明含糖飲料常常是造成肥胖的原因,另一方面簡單碳水化合物本來就是腫瘤細胞喜歡的食物。由此可見,減少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可以減少前列腺癌的發生率。
而對于前列腺癌的發生發展,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差不多,沒有太多好的影響。而植物類食物,因為簡單碳水化合物以及飽和脂肪含量低,所以可以減少前列腺癌的發生和進展。
● 紅肉和加工肉類
紅肉和加工肉類本身是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在烹飪紅肉的過程中高溫加熱紅肉會產生致癌物質,包括多環胺類以及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PAH是當含有脂肪的肉汁與高溫的表面反應,出現火和煙的時候產生的。讓肉和煙會接觸的烹飪方法都容易產生PAH,在煙熏肉類時也會產生。
在加工肉類的過程中,某些添加劑有致癌作用。肉類在腌制的時候會加入亞硝胺類物質,肉類中的血紅素鐵(heme iron)也會增加體內亞硝胺類物質的產生,這些都會增加消化系統腫瘤的風險。加熱后的香腸、培根等致癌物質更多。所以總體紅肉和加工肉類是增加癌癥風險的,進食要適量。
● 西紅柿和番茄紅素
有一些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增加每日番茄或番茄類物質的攝入,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發病率。番茄紅素是一種脂溶性物質,為類胡蘿卜素的一種,賦予番茄紅色的顏色。番茄紅素是一種富含雙鍵的物質,可以中和氧化自由基,而氧化自由基可以造成基因損傷,是造成腫瘤發病的一種原因。番茄紅素在人體主要分布在睪丸和腎上腺中,肝臟、脂肪組織、前列腺及卵巢中分布也較多。在體外細胞實驗中番茄紅素可以有效防止DNA損傷,但是在前瞻性的干預實驗中沒有陽性結果。也就是說,多吃番茄對于預防前列腺癌可能有好處,但是并不絕對確定,不過總體來講,番茄是一種比較健康的食物,熱量較低,營養密度高,增加膳食中的番茄攝入是一個不錯的改變,而且番茄味道也不錯。
● 維生素E和硒
維生素E是人體內的重要抗氧化物質,實驗室研究證實維生素E在細胞層面具有防止DNA損傷、增加DNA修復、中和亞硝胺類致癌物質等作用。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是全谷物、植物油、堅果、綠葉菜。
硒是一種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主要作用是參與含硒蛋白質的生成,而這些含硒蛋白質很多都用于中和氧化自由基,所以硒對于抗氧化也很重要。硒主要來源于植物類的食物,食物的硒含量和土壤中的硒含量相關,吃含硒量高的草和谷物的動物體內的硒含量也較高。30g左右的巴西果就含有每日推薦攝入量700%的硒。
但是同樣的,維生素E以及硒這類抗氧化物質和前列腺癌的關系,僅僅在體外實驗中得到了證實,在干預性實驗中沒有明確的陽性結果,所以,在流行病學研究中,膳食中維生素E和硒含量高可能只是健康膳食的一種表現,預防前列腺癌的可能是一種整體比較健康的植物為主的膳食方式而非某一種特定的營養素。
● 多酚:綠茶
綠茶中含有多酚,包括從綠茶中提取出來的一種茶多酚沒食子酸酯,具有對抗氧化自由基的作用,喝茶似乎能減少一些腫瘤發病的風險,包括前列腺癌。在體外細胞中的試驗證實了綠茶多酚可以抑制致癌物質的產生,減少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在動物試驗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結果,但是人群中的研究尚沒有明確的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