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楊 峰
捶背,是一種在民間流傳已久的健身方法,很受中老年人的青睞。清代養生家曹庭棟在《老老恒言·雜器》篇中說:“捶背以手,輕重不能調。制小囊,絮實之,如蓮房,綴以柄,微彎,似蓮房帶柄者,令人執而捶之,輕軟稱意,名‘美人拳’。或自己手執,反肘可捶,亦便。”在《紅樓夢》一書中,我們看到善于養生的賈母經常讓丫環們為她捶背,使其感覺松快舒暢,心身康泰,活過耄耋之年,榮登壽域。
具體來說,常捶脊背可有以下4大好處:
振奮陽氣、抵御寒邪中醫認為,督脈是循行背部之主干,統攝一身之陽氣,而“背為陽中之陽”,為“陽脈之海”。人進入老年期后陽氣日衰,易受風寒之邪入侵,尤其是背部受寒,更耗傷人體陽氣,致使陰陽失衡,抗病能力下降,引發感冒,老慢支、哮喘等病患者,易復發而使病情加重。捶背,通過對脊柱正中督脈及脊柱兩旁足太陽膀胱經的大椎、命門、膏盲腧、心腧、脾腧等53個穴位的刺激,可振奮陽氣、疏經通絡,調整臟腑功能,陰陽和諧平衡,提高機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
疏通經脈、消除病痛中醫認為,經脈暢通,可調理虛實,運行血氣,營養陰陽,濡潤筋骨,滑利關節。一旦不通暢,經絡堵塞,就會出現氣滯血淤,引發多種疾病和疼痛。故中醫有“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之說。捶背,可行氣活血、疏通經脈,減輕和消除疾病引起的疼痛。如輕捶大椎穴,可治感冒頭項強痛;輕捶背部的肝腧、脾腧、胃腧等穴位,能疏肝理氣,治肝胃不和所致的脅肋脹疼不舒及胃痛;刺激厥陰腧、心腧等穴,可理氣通絡寬胸,治胸悶胸痛;老年人常會出現脊背強痛,輕捶大杼、風門、至陽、靈臺、身柱等穴,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疼痛。對于長期臥床的老年人來說,輕輕扣擊后背可以振動呼吸器官,幫助排出痰液,有助于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暢通氣血、祛病強身捶背可以刺激背部皮膚和皮下組織,并通過神經系統和經絡傳導,促進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環,氣血通暢,加速五臟六腑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達到祛病強身之目的。
愉悅情緒、寧心安神輕捶刺激背部經絡上的穴位,可反射刺激神經系統,增強內分泌與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利于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的和諧平衡。白天,當你感到心身疲勞時,輕快的捶背可使人渾身舒坦,情緒愉悅,神清氣爽。有失眠的中老年人,睡前輕柔而緩的捶背可使心情變得安寧,較易進入夢鄉。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擊法兩種,均沿背部脊柱兩側進行。拍法,即用虛掌拍打背部;擊法,即用虛掌、掌根、掌側叩擊背部。捶背時用單手或雙手均可,剛柔快慢適中,動作要協調,節奏均勻,著力富有彈性。每次捶背至少30分鐘,每天1~2次,以上下輕拍輕叩為宜。捶背既可自我捶打,也可請他人幫忙,最好是夫妻相互捶背,其樂融融。
需提醒的是,捶背應注意禁忌癥,對于各種表皮濕爛的皮膚病、發熱、急性傳染病、癲癇、嚴重心臟病、肝脾腫大、各種出血傾向的疾病、婦女月經期、眩暈、內臟腫瘤、骨折未愈合、骨結核、類風濕等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