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志
家在福建省泉州市的公司白領黃華玢(化名),平日外出都會涂上厚厚的防曬霜。最近,黃女士外出流汗時,皮膚如有小針刺,而且還伴有瘙癢。隨著天氣越來越熱,這種刺癢感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一曬太陽,臉上甚至會出現一串串的小紅疙瘩。這其實是一種過敏反應。
“夏秋季節天氣炎熱,人體常易出現皮膚過敏,最有效的措施是尋找出過敏誘發因子。”對此,全軍皮膚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福建醫科大學兼職副教授陳向齊副主任醫師建議,根據患者的皮疹情況,詢問病史、癥狀,來尋找致敏原因,并根據過敏原檢測結果,避免接觸相應過敏原,有針對性給予消炎和抗過敏治療藥物,同時可配合輔助治療,如拔罐、藥物濕敷、藥浴治療、激光照射治療、耳針治療、冷噴等。
人的皮膚對陽光中紫外線的承受力,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皮膚敏感的人群在天氣炎熱時里最好不要化妝,甚至減少涂抹隔離霜、防曬品等。因為任何防曬品其實都是化學防曬,基本都含有防曬劑,或多或少都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如一定要選擇防曬化妝品,那也應遵循個體化的原則,注意化妝品的防曬強度,以及耐水、耐汗性,涂抹之后皮膚不變白、不油膩、能防水、舒服自然。生活中,每天通過2~3次溫水洗臉清潔更好,可調理面部水油結構,控制皮脂與水分的平衡,以達到控油去油的效果。
當出現皮膚瘙癢或被蚊蟲叮咬時,不要用手搔抓,更不能隨意使用激素類藥物涂抹。平時可多運動,強身健體,改善自身過敏體質。多喝水,多食新鮮的水果、蔬菜,營養要均衡,保持充足的睡眠,是任何護膚品都不能代替的。此外,還要勤洗溫水澡,盡量穿寬松、透氣、吸濕性均好的棉質衣服,流汗后應立刻擦干,勤換衣服,多注意皮膚清潔。鞋也要經常曬一曬,還要勤換鞋墊。室內應保持空氣流動,使用空調時室溫建議保持在26~28℃為宜。
特別強調的是,皮膚病千萬不要聽信街頭小診所或網絡上的“獨特偏方”。因為,民間“偏方”對個別人可能是有效果的,但不是對所有同樣癥狀的患者都有效,應用這樣的“偏方”時需慎重。目前正規醫院常用的治療方案是依據大量臨床試驗,對多數人是較有效和較安全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