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晉梅
(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南門學校,福建 莆田 351100)
小學音樂學科同其他學科相比,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都具有極明顯的特殊性。因為這份特殊性,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和音樂之間的共鳴,加強小學生的心理體驗,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小學音樂對于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當注重對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多為學生播放相應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音樂背后所蘊含的情感,了解音樂的創作歷程和創作目的等等,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能夠加強與音樂作品間的共鳴,以及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而這份理解,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產生興趣,讓學生能夠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音樂課堂上。因此,體驗式教學對小學音樂教學而言,十分重要。
大多數小學音樂教師經過長年累月的教學后,往往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一套教學模式。而大多數音樂教師的教學模式都千篇一律,或是通過領唱,逐句教會學生演唱,或是通過錄音機向學生播放音樂作品,讓學生聆聽和理解,不對音樂做過多的解釋。或是恰恰相反,對音樂做了過多的解釋,讓學生沒有聯想和思考的余地。這些過于單一的音樂教學方法,對于小學音樂教學而言不僅沒有很大的幫助,甚至對小學音樂教學產生了極大的阻礙。由于這些方法的影響,學生在進行音樂欣賞和音樂學習時,往往會對教師產生過多的依賴,有時換一個教師,學生便對音樂學習完全無所適從。這種對教師極度依賴的現象并不能表現出教師的實力強悍之處,反而暴露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真正優秀的教師應當教會學生音樂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即使沒有教師的幫助,也能對音樂有一定的感知力和欣賞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借助足夠優秀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地進行同行之間的交流,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多進行新穎的嘗試,才能更好的完成小學音樂的教學。
小學音樂同小學美術等其他素質類科目一樣,并不是以升學為目的,而是以提高學生的素養為目的。因此,小學音樂的課堂評價方式就應當有所改變,而不是同其他學科一樣,以成績論一切。不同的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是不同的,理解力也是不同的。因此,音樂理論知識同音樂賞析素養應當分開進行評價。對于死板的理論知識,教師可以采用考試等模式進行評價。但對于音樂的欣賞,教師應當秉承求同存異的理念,盡可能的包容所有學生的理解,采用學生自評、互評等方式。在評價學生的欣賞能力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彼此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讓學生能夠了解針對同一音樂,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在表達自己的同時,也能聽到更多的聲音,有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增長。
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僅僅是停留在學習成績方面,學習成績成為了評價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這種方法本身就是不客觀的。音樂學科不同于其他的學科,是不列入考試范圍的,也不包含對學生的評價這一項內容,所以很多教師認為音樂課程是可有可無的,經常會把音樂課程當作是其他課程學習的時間,大量的搶占音樂教學的時間,讓很多的學生無法獲取到音樂知識,不能夠在一個比較寬松的學習環境下學習,無法提升自己的音樂水平,對于學生來講,缺少了一個提升綜合素質的機會。而且長此以往下去,學生就會對音樂學習不感興趣,無法奠定堅實的基礎,容易影響學生日后音樂課程的學習。
對于小學生而言,純粹的音樂理論知識對他們是沒有多少吸引力的。小學生正處于心智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年齡,天生愛玩愛鬧,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接受度很低。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當想方設法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產生聯系,寓教于樂,讓學生能夠對課堂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繼而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游戲教學又是激發學習興趣的必然要素,在現有的教學水平以及科技水平下,游戲教學是將樂理知識精彩化、促進學生提高樂理水平最有效的方式。而要在班級組織游戲,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就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兩點。首先,要注意擺脫單一的游戲規則以及游戲方式,在選擇游戲時,不僅要注意游戲是否符合小學生的智力水平以及興趣,更要注重游戲的多樣化;其次,一定要設定游戲教學的目的,那就是寓教于樂,不是只有玩,也不是只有學,而是將玩和學緊密結合,在學習中玩,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比如在音樂游戲《你拍我拍真快活》中,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上的游戲中來。這一課所采用的音樂是《老農打兔》,是一首民歌,具有獨特的音樂特點。教師可以選擇不在課前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普及,而是先進行音樂游戲。首先由教師做示范,跟著音樂節拍打拍子,然后再讓學生同教師一起打拍子,做互動,等到所有學生都對音樂拍子有所熟悉之后,教師可以在此播放音樂讓每個小組輪流打拍子,看誰打得準,設置有趣的賞罰制度,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愉快的參與到音樂游戲中來。在音樂游戲結束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疑問,或是讓學生自行表達對這首曲子的感受,并向學生征求問題,讓他們講出自己對這首曲子和這個游戲的疑惑之處。隨后,教師針對問題進行解答,并向學生普及樂曲的背景知識,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的玩耍中,感受到樂曲所包含的情感,了解到樂曲背后的故事,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現如今,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的基礎音樂教學設施已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也讓小學大多安裝了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施,充分利用這些設施來進行小學音樂的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師所應掌握的一門技能。情景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十分好用的一種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教學設施,情景教學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例如在演唱歌曲“鳳陽花鼓”的教學中,由于鳳陽花鼓對大多數小學生而言依舊是陌生的內容,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或不曾接觸到這一類的內容,因此,這些內容對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隔閡,他們很難感受到歌曲所描述的內容,或在腦中產生具體的形象。這種時候,就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來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鳳陽花鼓。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鼓的演奏節拍,讓學生根據音色和節拍來猜測是什么樂器,當學生猜出是鼓時,教師再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導入課堂學習的內容——《鳳陽花鼓》。而后教師向學生展示該堂課的學習目標:聽懂節奏,并學會演唱歌曲。首先,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演示一次歌曲的演唱,讓學生大致了解歌曲的內容和風格,隨后多次播放歌曲,讓學生開始自學。給予一定自學時間后,再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根據書上的歌譜來自行學習,這部分的關鍵是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學和討論的時間。第二部分完成后,教師可以開啟第三部分教學,即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演唱學習。結束教學后,教師再安排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和集體練習,以確保學生能夠一定程度上掌握該歌曲的演唱。最后一部分便是歌曲的理論知識部分,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歌曲背后所蘊含的情感,以及鳳陽花鼓的相關文化,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鳳陽花鼓。
音樂課存在的意義不簡單的讓學生學習唱歌,而是要懂得音樂的意蘊,也就是能夠達到靈魂與音樂的高度契合,深刻地體會音樂的美妙。《音樂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的“創造”部分的學習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即通過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學生應當學會在聆聽音樂或歌曲時做出即興動作,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旋律和情緒一致的動作或舞蹈,會用各種方式或唱或跳來表現音樂,體驗音樂的美和成功的喜悅。由此可見,即興創作對音樂學習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創造力不是能夠憑空產生的,而是需要后天的一定實踐來進行培養。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根據音樂來進行一定的創作,量變終將引起質變,在達到足夠的練習量之后,學生在即興創作部分的能力一定會有所增長。這時就需要教師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采取聽唱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這一基礎上學習歌曲就輕而易舉了。但是聽唱的方式并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聽幾遍歌曲,再自己練習唱幾遍,而是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決定聽和唱的次數。例如在進行綜合表演《黃鼠狼拜年》的學習時,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情景導入,向學生介紹《黃鼠狼拜年》所講述的故事,讓學生對音樂背后所展現的故事有所了解,而后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并解答學生的疑惑,在正式的課堂開始前,讓學生充分了解故事背景。隨后,教師再開始正式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先向學生通過視頻的方式播放其他學校學生進行《黃鼠狼拜年》綜合表演的視頻,讓學生大致了解表演的形式和流程,可以采用小小的“激將法”,告訴學生,其他學生能夠做得很好,他們也可以做得很好。而后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自行設計出每個小組的動作和語言、神態等。最后再根據歌曲來讓學生進行整體的綜合表演,并進行各組的表演效果比拼,選出優勝者予以褒獎。在創作動作、語言、神態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的鍛煉自身創新能力和即興表演能力,在實踐中培養自身創造力。
音樂不是一門單純的學科,而是可以與個人靈魂高度契合的一種精神支撐,學生們要學好音樂,首先要學會熱愛音樂,在音樂的陪伴下健康成長。根據音樂產生相應的聯想,是感知音樂中所蘊含情感的最佳途徑之一。學生只有創造一個非常舒適的想象空間,進入到歌詞或者旋律中去,才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把握所要表達的情感,對音樂產生興趣,把音樂學科學好。但是,小學生因為普遍年級比較小,生活經歷尚且不足,而且對于教師的依賴性很強,所以想象空間是比較受限的,也沒有徐德喜主動性,不會利用想象空間來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歷,讓學生可以更容易的盡心更空間創設,教他們在傾聽音樂,感受音樂時,學會如何結合生活進行聯想。例如聽賞樂曲《月亮河》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遍樂曲,讓學生描述自己在傾聽音樂時所聯想到的事物,再播放樂曲,在播放樂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展開場景的聯想。同理,在學習聽賞《美麗的夏夜》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向學生來描繪夏夜場景,樹上的蟬鳴,荷塘里的蛙叫,漸漸回涼的氣溫……等等,并鼓勵學生沿著教師的思路發散開來,繼續進行其他方面的聯想,一旦有了提示,學生的聯想便更加容易。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對于心愛的事物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尤其是一些比較有趣的內容,更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小學階段的學生單純而專注,這也正是其他年齡的學生所做不到的地方。因此,在課本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投其所好,結合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從中選出優秀的音樂作品進行演唱的教學和音樂賞析的教學。要能夠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融入到課堂中來,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不會感覺到疲憊,甚至還會更有積極性、主動性,達到更好地學習效果。例如,在提前完成課本上所要求的學習內容后,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所喜愛的諸如《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類的動漫主題曲,對學生進行演唱的教學。或是截取動漫中某一情景的背景音樂,讓學生感受音樂中所包含的恐懼、緊張、歡快、喜悅等各種情緒,借此來培養學生對音樂中情感的感知能力。優秀的影視作品中所選用的音樂,往往也是極具探索性和欣賞性的,教師若加以充分利用,同樣可以在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等方面,為學生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一定是從學生實際出發,貼近學生生活,打造學生真正喜歡的音樂課堂。那么體驗式教學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喜愛,讓學生能夠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作品的欣賞和學習中來。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和內涵,讓學生能夠與音樂作品更好的產生心靈的共鳴;進一步提升了欣賞音樂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獲得身心愉悅的體驗。當然,教師還可以在適當的范圍內,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音樂創作來表達自己的內心和感受。總之,體驗式教學對于共建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而言,具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