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 珊
(江蘇省無錫市五愛小學,江蘇 無錫 214062)
小學音樂教學是教育部要求的培養德智體美勞人才的重要環節,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音樂美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藝術價值觀,以表現性評價為導向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全面推動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音樂氛圍,加大對學生音樂教學的培養力度,引導學生積極健康成長,充分激發學生音樂細胞活力,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完善,音樂素質還有待提高,很多學校由于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教育模式的束縛,僅僅只是關注學生的文化成績高低,學校在開展教學時將大部分教育資源投入在語、數等應試科目上,而忽視學生音樂教育的資源投入。許多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也是只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忽視了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感知和渴望。很多音樂教師由于長期得不到重視,自暴自棄導致自身專業知識不足,專業技能水平有所下降,在教導學生音樂時僅僅只是照本宣科,要求學生朗讀背誦歌詞就行,缺乏對歌曲蘊涵的情感解讀,沒有真正去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和藝術的價值,沒有主動同學生交流探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開展自主創新創造,結果學生沒有發現音樂藝術美能力,對音樂教學的理解不夠深刻。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要把理論知識同現實生活進行有效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在生活中發現音樂,主動創作音樂,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彼此對于音樂教學的理解認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身音樂水平的應用探究,完成學生音樂藝術的培養和素質教育的進步。
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很多學校過于追求文化成績,忽視小學音樂教學,教學目的是想法設法提升學生的文化課成績,開設大量的文化課程,減少音樂課程教學,積極招聘優秀的文化課老師,對于音樂老師的要求不高,很少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音樂,忽視了學生的音樂交流,在開展課外活動時也很少開展音樂教學的深入探究,導致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產生厭煩心理,缺乏學習興趣,難以在音樂教學中取得收獲。
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主要是加強學生對于歌詞大意的理解介紹,開展音樂基礎考試知識的講解,而很少考慮小學音樂教學需要以表現性評價為導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課堂,才能有效促進學生音樂藝術的建立與培養,部分教師當年學習的時候接受的就是應試教育,全身心地投入在文化知識的學習之中,很少接觸到音樂教學,缺乏科學有效的音樂教學手段,也不具備專業性的音樂教學知識,自身音樂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學生因為受到家庭環境或者個人興趣愛好的影響,缺乏對音樂教學的認知,不理解小學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建立音樂基礎知識,感受音樂藝術魅力和音樂美感,塑造學生健康完善的人格和優秀的音樂藝術鑒賞能力,培養學生面對生活磨難時可以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渡過難關,幫助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逐漸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建立正確向上的音樂價值觀。
很多學生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只有一個,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就行,根本不關心音樂教育,這對孩子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對音樂教學產生誤解,缺乏對音樂教學的正確認知,失去對于音樂教學培養藝術的興趣,缺乏積極向上的情感會導致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知所措,不能積極有效地與人溝通交流,在社會中很難生存下去。在小學音樂教學階段,就有很多學生由于受到父母的影響,沒有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培養音樂細胞,對音樂教學感到厭煩,上學時不能很好地與教師、同學溝通,嚴重影響自身的學習和成長。
部分學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時過于形式化,僅僅只是建設完善音樂教學設施,滿足上級關于素質教育的要求,缺乏對音樂教學的課后評價,教師也僅僅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沒有把音樂教育擺在教學的首要目標,只是帶領學生根據課本內容簡單的介紹音樂基礎知識,而沒有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建立自身優秀的個人品質。學生音樂教育缺乏相互交流討論的氛圍,音樂教學課堂缺乏生機,學生難以理解教師上課的內容,對音樂表達的情感概念缺乏有效的體會,教師也沒有主動引導學生走進音樂世界感受音樂價值,導致音樂教育過于形式化。
小學音樂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以表現性評價為導向,積極鼓勵學生開展音樂知識的學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條件,全面使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音樂美,通過歌聲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加強學生感同身受的意識,建立正確的音樂認知價值觀。很多學校教師音樂教學方法單一,不能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在音樂教學中難以取得收獲。
科學有效的小學音樂教學體系可以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積極有效的幫助,學校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教學課堂,要求教師運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充分調動學生身上的音樂細胞,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培養音樂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音樂教學對于個人修養培養的積極作用,了解到音樂教學的價值所在,促進學生個人品格的全面塑造。
教師作為音樂教育的實施者,直接影響著學生音樂知識的建立與音樂興趣的培養。全面提升教師音樂教學水平,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建造科學有效的音樂教育課堂,要求教師以表現性評價為導向引導學生加強對音樂教學的認知,把自身的研究方向同音樂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把音樂教育作為主要教學目標融入教學計劃之中,開展以表現性評價為導向的音樂教學的創新性研究,促進學生音樂知識的發展,大力推動素質教育發展。
小學音樂教學的參與者不僅僅只有學生和教師,還需要學生家長的全面配合,共同完成音樂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家長在開展家庭教育時要主動引導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以表現性評價為導向,鼓勵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經歷開展音樂學習和創作,同時家長也積極參與其中,加強家庭親子的溝通交流,促進彼此共同成長進步。
將音樂教學融入生活實際中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到音樂的實踐價值,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音樂的魅力,開展以生活感悟為主題的音樂創作,以表現性評價為導向積極表揚學生自主創作的音樂,主動和學生交流生活中的音樂應用實例,教會學生面對生活,利用音樂放松自我,面對生活中的樂趣利學會用音樂表達欣喜之情,全面提高學生音樂應用水平。
學生音樂意識的培養需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作為,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主動開展音樂探究,鍛煉自己靈學活用的能力,在課堂上積極學習音樂基礎知識,根據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開展音樂練習,磨練自身音樂技巧,全身心投入音樂探究與學習之中,用心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塑造完善自身的音樂欣賞能力。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應該把自己當作是學生的朋友,主動尋找與學生心靈的契合點,站在平等的位置同學生主動交流,真誠地同學生開展音樂對話,共同欣賞音樂帶來的美感,彼此身臨其境感受音樂的魅力,互相交流音樂的感受,共同探討音樂創作的心路歷程,建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音樂教學僅僅只是依靠教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拓展音樂練習,激發學生音樂細胞,以表現性評價為導向強化學生音樂意識的培養,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態對學生音樂學習開展客觀正面的評價,主動發現學生音樂認知獨特的一面,幫助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種下一顆音樂種子,埋下音樂夢想。
傳統的音樂教學手段主要是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講,讓學生記住音樂的基礎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僅僅依靠基礎理論知識很難完成音樂教學,豐富音樂教學形式,開展以評價性為導向的音樂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感受到音樂價值。通過豐富音樂教學形式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感受歌曲意境,享受音樂美,加強對學生的音樂文化熏陶,建立正確向上的音樂價值觀念。
小學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全面豐富自身藝術情感,是未來小學素質教育發展的重點對象。利用以表現性價值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展示自身音樂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濃厚的學習興趣,全面推動小學素質教育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