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歡 (江西農業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
為把瑞金打造成為贛南的紅色旅游龍頭,不斷豐富瑞金市的紅色旅游業態,中共瑞金市委辦公室、瑞金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提升改造我市紅色演藝工作(三年計劃)的實施方案》。方案指出,利用現有條件,力爭2019年開始,實現瑞金境內每天都有不同場地、不同劇目的單場紅色文藝演出活動。力爭自2020年6月開始,實現瑞金每天都有多場各具特色的紅色演藝活動,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游客及百姓觀看文藝演出需求。
“永遠的瑞金”大型紅色演藝(紅舞臺教學)是中共瑞金市委、瑞金市人民政府文旅融合的重點項目,并得到了江西省文化廳、贛州市文廣新居,中共瑞金市委宣傳部等各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持。“紅舞臺教學”將革命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及廣大紅軍在中央蘇區的戰斗、生活情景,通過舞臺藝術的震撼呈現,讓蘇區精神和蘇區好作風得到生動演繹,讓學員和觀眾在濃濃的藝術氛圍中接受黨性教育、蘇區廉政教育、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②
自2016年3月至今,紅舞臺教學已經演出200余場,觀看人數超5萬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參觀舊址與觀看演出相得益彰、互為補充,這樣別具一格的教學形式,讓黨員及群眾心靈得到洗滌,思想得到升華,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理想和信念得到進一步鞏固。
為活躍鄉村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共贛州市委、堅持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從全年財政預算中安排一部分資金對瑞金紅色文化進行包裝宣傳,進一步打響文化品牌,“紅都之春”藝術節就是其中一項。
從1983年開始至今,每年舉辦一次,由各鄉鎮、各部門組織參與匯演,每年藝術節演出5至7個專場,上演節目150多個,千余名演員參加演出。該藝術節旨在通過重溫革命歌曲,傳唱紅色經典,回顧蘇區時期和長征路上的崢嶸歲月,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激勵廣大干部群眾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如今“紅都之春”藝術節已成為瑞金市民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5周年,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瑞金市委,江西省群眾藝術館等單位承辦了“紅都今朝更好看”蘇區歌曲合唱比賽活動、“紅色記憶 代代相傳”革命歌曲邀請賽和“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頒獎文藝晚會等系列大型歌詠活動。
2005年以“紅色旅游、綠色家園”為主題的中國(江西)紅色旅游博覽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博覽會內容包括圖片、紅色歌曲、影音展播、資料宣傳等方式,集中展示了瑞金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和深厚文化底蘊;充分體現了紅色之魂、綠色之美、古色之特無窮魅力。
除此之外,瑞金市還特意為此次博覽會打造了一部以“共和國搖籃”為主題的本土音樂劇《紅都,生命的禮贊》。此部音樂劇是瑞金歌舞團根據蘇區時期“八兄弟齊當紅軍”的真實故事而編寫的大型音樂報告劇。全劇分《新婚出嫁》、《思念情深》、《奉命尋親》、《八子凱旋》等四場,真實再現了瑞金在中央蘇區時期黨和人民在浴血奮戰中演繹出的軍民情及紅軍長征艱苦卓絕、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劇中將《送郎當紅軍》、《哥哥出門當紅軍》、《紅軍歌》、《送親人》等膾炙人口的瑞金紅色歌曲融入重新編配并融入到音樂劇中,力求真實展現當年‘擴紅運動’的‘全貌’,以情景交融喚起歲月情感。
近年來,江西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贛州市委組織了文藝骨干采風隊深入到瑞金體驗生活,采擷了豐富的革命歷史史料和鮮為人知的革命歌曲,并相繼創作了《紅井》、《歡慶蘇維埃》、《十送紅軍》、《浩氣長存》、《八子參軍》等十二部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劇,這些以紅色歷史為素材創作的音樂報告劇不僅為那些不為人知的革命歌曲提供較好的宣傳平臺,而且熏陶和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紅都新人。
瑞金市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從2012年開始由瑞金市和中華詩詞學會、《詩刊》雜志社共同策劃了“中國紅詩晚會”文化項目,著力打造全國知名的紅色文化品牌。紅詩會通過朗誦紅色經典詩詞賦之外還注重對瑞金紅色題材歌曲的挖掘,并在晚會中演唱(奏)這些經典的紅色歌曲,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永遠的紅都》、《蘇區干部好作風》等等。“紅詩會”其宗旨意在用詩詞、紅歌喚醒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
2006年,由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承擔拍攝的大型十二集文獻記錄片《中國工農紅軍》在江西南昌舉行了隆重的開機儀式。《中國工農紅軍》是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而創作的諸多作品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部,該大型文獻紀錄片也是電視界首次把中國工農紅軍自1927年誕生至1937年改編出征抗日前線的十年中,為民族解放而浴血奮戰的悲壯歷史形象化地搬上熒屏。③
在第三集《鑄造軍魂》中,不僅向觀眾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而且還提到了,為了讓“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深入人心,特別創作了革命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④
在第五集《紅星照耀》中播放了由當年蘇區紅歌手謝永蓮老人演唱紅歌《送郎當紅軍》時的視頻錄像。
在文化部、中央音樂家協會和省地縣文化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下,由中共瑞金市委宣傳部,瑞金市文化教育局工作人員于1979年開始到1983年為止,首尾五年時間,走過18個公社250多個生產大隊,1800多個自然村鎮步行3600多華里路。訪問了老歌手395人,新歌手132人,蘇維埃工農劇社老演員34名。號召他們為挖掘和傳承紅色革命歌曲出力,五年中共收集革命歌曲127首,其中一些歌曲在中央一級刊物發表,傳唱至今的有《瑞金斗笠送紅軍》、《歡慶蘇維埃成立》、《紅井水》等等。
近年來,瑞金市在實踐中尋求積極探索,把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道德教育優勢,針對全市中、小學生啟動“紅色文化育新人”系列教育活動。團市委要和求緊緊圍繞“五進”、“三個原則”、“八個一”、“三個結合”全面開展紅色教育,全市人民都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在“八個一”活動中要求全市中小學在班主任和音樂老師和的指導下,每學期至少學會二首至三首紅色歌曲,并以班級為單位在課前五分鐘開展“紅色歌曲每日一歌”活動。在每年五四、六一活動中開展紅色歌曲歌詠比賽或專場音樂會。
“三個結合”即: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將紅色文化進校園與學生實踐活動相結合,紅色文化與校本課程開發相結合。⑤校園廣播站在午飯、課間期間,播放經典紅歌,每次播放10分鐘。如《紅井水》、《十送紅軍》、《蘇區干部好作風》、《神奇的羅漢巖》、《瑞金斗笠送紅軍》等經典紅色歌曲,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既能欣賞優美旋律,又能感受紅色精神。有些學校組織文藝特長生,排演了《活捉張輝贊》、《報名參軍》、《發展生產》等三部情景劇。與音樂學科相結合,收集紅色歌曲,開發瑞金本土的民間文化資源,編寫音樂教材。
瑞金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國重點紅色旅游區、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⑥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講話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瑞金市注重歷史的演變,挖掘和利用紅色歷史文化,開展“紅色文化”進景區活動,每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組織瑞金市文藝愛好者深入紅色景區,為游客表演《一蘇大選舉》、《送郎當紅軍》等革命音樂劇,為游客表演《打好草鞋送紅軍》、《鐮槍舞》等蘇區歌舞,組織游客學唱《送郎當紅軍》、《紅米飯、南瓜湯》等革命歌曲。
瑞金市注重以身邊鮮活、極富感染力的紅色文化、革命遺址教育黨員干部群眾,積極開展“學習革命史、弘揚好作風,建設新瑞金”主題教育及“1133”活動(即熟記一篇課文,朗誦一首詩詞,學唱三首革命歌曲《送郎當紅軍》、《紅井水》、《蘇區干部好作風》,極大地增加了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革命歌曲和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昔日“十送紅軍”,今朝喜迎高鐵。2019年12月26日,昌贛高些正式開通運營,這意味著井岡山、瑞金等贛南原中央蘇區正式邁入高鐵時代,邁入嶄新的發展快車道,高鐵既能為革命老區輸入旅游等經濟因素,也能不斷向外輸出革命老區的文化與紅色精神傳承。不僅能極大便利革命老區人民群眾出行,也能促進老區紅色革命文化傳承和紅色旅游資源開發。首發當日,鐵路部門邀請了紅軍后代江滿鳳,當日她在車廂里為旅客深情演唱了他爺爺當年編寫的歌曲《紅軍歌》。
昌贛高鐵的開通,一方面寓意著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另一方面告訴大家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紅色革命精神。
紅色文化是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⑦近年來,中共贛州市委、瑞金政府高度重視對瑞金地區相關紅色文化及紅色革命歌曲的宣傳,大力開發紅色旅游產業,積極開展群眾歌詠比賽等等,這些都為瑞金紅色歌曲的傳承和推廣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注釋:
① 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② 中國瑞金網:我市紅舞臺教學深受學員好評,2018年6月20日
③ 寧歡.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瑞金地區革命歌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④ 同上
⑤ 紅色文化 開紅色文化之源 揚勵志教育之帆.百度文庫,2011,11.
⑥ 江西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國小康網,2019,11.
⑦ 把紅色資源運用好 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中國青年報,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