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昱燁 (貴州商學院文化與藝術傳媒學院)
鋼琴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載體,無論在學校還是社會都有著極高的歡迎度,但是在“重利益、輕內涵”風氣的影響下,鋼琴教學的功利化色彩愈發凝重,比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追求學生的“速成”,采取違背音樂教育規律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從長遠來看無異于“飲鴆止渴”,主要表現為音樂技能與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等都不對等。奧爾夫音樂理念是改變這種情況的“靈丹妙藥”,但是想要發揮它的作用首先需要了解其內涵,然后以此為基礎進行改革創新。
奧爾夫音樂理念由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提出,在他看來,音樂教育要借助人們的本能與原始情感,比如人們在表達某種情感時,往往會通過嘴巴發出聲音然后配合形體動作來完成,因此奧爾夫音樂理念的核心在于引導人們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這種本能的表現力。這要求音樂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本能,從而在學習過程更加深入、自由地感受音樂情感。在奧爾夫音樂理念下,音樂教育的氛圍是和諧的、愉悅的,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供支撐。
從本質上分析,奧爾夫音樂理念追求的是人類的“純真性”與“本性”,而想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從五個方面進行培養:第一,聽力培養[1]。“聽”是感受音樂美感的重要渠道,懂得“聽”能夠將聲音形態的音樂轉化為腦海中活靈活現的景象,從而深入體會音樂的魅力所在;第二,節奏培養。音樂是具有節奏的,而與人的本能最接近的節奏能夠調動起學習者更大的學習熱情,從而讓他們對節奏更加敏感;第三,律動培養。在欣賞音樂時,形體律動可以讓學習者與音樂一起搖擺,感受音樂帶來的激情與碰撞;第四,語言培養。包括歌唱、念白等方面的培養,可以進一步增加音樂的表現力,并促進學習者與音樂的互動;第五,創造力培養。創造力是音樂內容不斷推陳出新的動力來源,是學習者自我創造與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
奧爾夫音樂理念是發揮音樂教育本體作用的支撐,可以引導人們追求純真音樂、激發內在音樂興趣以及提升音樂感悟,其對鋼琴教學的啟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興趣是鋼琴教學中需要著重注意的問題,如果學生對學習鋼琴沒有興趣,再多的培養也會無濟于事,如果一味提升對學生的要求,反而會激起學生更大的逆反心理。音樂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是人類本能的一種體現,因此人類與音樂是緊密相連的。學生對鋼琴沒有興趣并不代表對音樂沒有興趣,如果能夠按照奧爾夫音樂理念通過音樂來喚醒學生的本能,讓學生從音樂中體會美感以及利用音樂抒發情感,這樣可以逐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從而為學習鋼琴提供精神支撐。另外,奧爾夫音樂理念倡導教學內容的簡單易行,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這樣能夠避免枯燥的樂理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再加上教學方式的靈活多變,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不需要過多地考慮音樂水平,只需要基于本能來展現節奏感和律動感。
音樂教育具有其獨特性,不能僅通過理論灌輸來進行培養,還需要讓學生切實參與其中,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音樂體驗。在目前的鋼琴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將重點放在“練琴”環節,目的是通過“練琴”提升彈奏鋼琴的技能水平[2]。從參與的角度分析,學生“練琴”也參與到了鋼琴教學中,但卻會因為“練琴”重心的偏差而阻礙學生參與到音樂氛圍中,比如教師只是讓學生一味練習指法,卻沒有引導學生從音樂作品中感悟指法與音樂情感的關系,這樣的教學方式只能將學生培養成鋼琴演奏者,而無法成為“演奏家”與“音樂家”。在奧爾夫音樂理念中,強調讓學生自由感受音樂的節奏,并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呈現,而不是教條地遵從教師的指導。這樣可以讓學生切實參與到音樂教育中,從而讓“練琴”過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成為學生與音樂進行互動的“平臺”。
在奧爾夫音樂理念中,理論內容不是第一位的,而是更加注重學生感知思維的培養,讓學生能通過感知思維感受音樂的美感與魅力,從而為進一步提升音樂素質奠定基礎。學生主動性不足是鋼琴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不平等,即教師總是基于自己的意愿來教導學生,卻很少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因此造成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難以形成自己的思維。在奧爾夫音樂理念的影響下,鋼琴教師的教學觀念應該進行革新,要將重點由“教授”、“灌輸”向“引導”、“啟迪”轉移,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的感知思維,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音樂、感悟音樂以及創造音樂。培養感知思維是促進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基礎,這對于培養創造型音樂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感受音樂、通過音樂表達情感是人類的本能,但這種本能會因為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在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中,個體差異擁有充足的表現空間,能夠通過各自的感悟來獲得獨特的音樂感受,而這并不影響音樂教育的整體性,反而可以為音樂教育的不斷革新提供動力。在鋼琴教學中,教師通常會以相同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而忽視了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從而造成培養出的學生毫無特色可言[3]。音樂的精彩絕倫是基于個體差異而形成,而鋼琴作為演奏音樂的載體,也需要不同風格的演奏者進行演奏才能呈現出精彩的音樂內容。注重個體感悟不僅是尊重個體差異的表現,還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與探索精神的支撐,而想要讓學生獲得個體感悟,需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平臺,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相應的經驗與體驗。
在對奧爾夫音樂理念的內涵充分了解后,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來構建鋼琴專業教學模式,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氛圍。
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學目標作為引導,一般而言,教學目標越明確越具有指導性,但是明確教學目標并不意味著固化與局限教學目標,比如很多學校都是將鋼琴演奏等級作為教學目標,雖然具有一定的“明確性”,可是容易將教學目標局限于音樂技能的培養上,從而讓其它方面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在奧爾夫音樂理念的指導下,鋼琴教學中的教學目標應向“泛化”方向發展,要將音樂審美能力、音樂創造能力等都納入教學目標內,從而讓鋼琴教學的范圍更加廣闊,而不是局限于某個方面[4]。從目前情況看,鋼琴教學的功利性越發凸顯,各種盈利性質的考證機構層出不窮,而學校作為育人基地,應該通過積極貫徹奧爾夫音樂理念讓鋼琴教學成為全面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平臺,從而讓學生真正從鋼琴教學中感受到音樂美感以及獲得精神上的升華。
奧爾夫音樂理念倡導在音樂教育中引導學習者的音樂本能,而由于不同文化的影響,需要使用與學習者所處文化環境相匹配的音樂作品,才能有效調動學習者的音樂本能,比如中國學生在欣賞外來音樂作品時,雖然其中包含著一些共性內容,但仍舊會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學習者不能完全理解,從而影響最終的欣賞與學習效果。鋼琴作為一項西方樂器,與其相關的音樂作品大部分是西方作曲家所創作,但隨著鋼琴傳入中國,中國作曲家創作的鋼琴作品也逐漸增多,尤其那些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鋼琴作品,更是憑借著“中國風味”得到了人們的喜愛與歡迎。在改革教材內容時,應該將這些具有“中國風味”的作品引入其中,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為容易地理解音樂內容,而且還能為傳承傳統文化做出貢獻。鋼琴教學的本土化能夠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從而為日后的更好發展提供支撐。
奧爾夫音樂理念包含了豐富的教學方式,比如游戲教學法、圖形譜教學法、動作教學法以及律動教學法等,而這些教學法最大特點是引導學生進行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音樂體驗。在游戲教學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做一個游戲,比如讓學生根據聽到的音調做出相應的動作,如果做錯需要進行一定的懲罰。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還能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從而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一步得到調動。在鋼琴教學中,枯燥的“練琴”過程是削弱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而在引入更多教學方式后,能夠讓這樣的狀況得到緩解,比如在“練琴”過程中可以使用律動教學法,改變“練琴”時只集中于手部的弊端,從而讓學生更加自由地“練琴”。
在傳統的鋼琴教學評價中,通常是讓學生演奏教師選定的音樂作品,然后根據演奏效果做出評判。這樣的評價方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學生的演奏能力,但卻不能檢驗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并且在有限的演奏空間與約束性較強的評價環境中,學生的演奏能力很難得到充分發揮[5]。在奧爾夫音樂理念的指導下,教學評價方式應該進行革新,比如可以通過構建實踐平臺,而后將學生在實踐平臺上的表現作為評價內容;在考試評價中除了固定曲目演奏外,還應該加入自選曲目演奏,從而為真實呈現學生的演奏水平提供支撐;教學評價不僅是通過實際演奏來進行評判,還要加入語言表達環節,讓學生通過語言來描述音樂的美感以及提出創新性建議。鋼琴教學不能停滯不前,需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革新,而想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并通過教學評價來給予認可與支持,從而在良性循環中推動鋼琴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