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稀雯 (重慶文理學院)
2020年的新春,新冠肺炎席卷中華大地,這是一場災難,對于我們民族的每一個人。全國陷入從來沒有過的緊急狀況,醫生護士在第一線搶救病人,城管公安在保護城市安全,超市物流在保障我們民生補給等,各行業的工作人員都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數不清的感人事跡讓人淚目,他們的付出只為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全。但是疫情之下,多少巨嬰與奸商相繼出現,這些人不考慮他人,沒有規則與意識,只關注自己的利益,有的甚至給人民和社會帶來極其不好的影響和后果。我們的教育到底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國民教育問題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①家國情懷的培育不容輕視,學校作為價值觀養成的重要場域,在家國情懷的培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②學校教育的開端就是學前教育,孩子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幼兒園的學前教育,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隨著年齡的增長三觀慢慢建立,此時是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最佳時機。
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兒把個人的情感、意識投射到音樂中,從而使音樂賦予生機與活力,讓原本只擁有物理特性的音樂音響具有情緒,使原本無生氣的音樂音響富有生氣,這就是音樂特有的審美移情。移情是指人在觀照外界事物時,把沒有生命的東西看成是有生命的即有感覺乃至有思想、情感、意志的東西。同時,人自己也受到對事物的這種錯覺的影響,多少和事物發生同情和共鳴。③在音樂活動中,“音樂所喚起的感情,不像日常的感情那樣是由某種外在的動因所引起,而是由于音樂的主客一致的性格,感情才被喚起。”④音樂中的節奏節拍是讓幼兒產生與之相同的情緒,并達到共鳴狀態,使音樂特有的審美移情效能推進家國情懷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學前教育中,發展幼兒的多元智力,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幼兒集體情感家國情懷。音樂活動是學前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能喚起幼兒的情緒感情,節奏節拍讓幼兒產生與之相同的情緒,音樂特有的審美移情使幼兒達到共鳴狀態。音樂教育不單單只是關于音樂知識的教育,更要讓音樂教育作為切入點把幼兒的家國情懷教育滲透其中。
眾多音樂作品既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又比較熟悉的非兒歌莫屬,在兒歌里出現的家國情懷作品給幼兒有種熟悉感。有研究表明普通幼兒注意力是很有限的,只有通過訓練,幼兒的注意力和認知靈活性有一定提高。⑤陌生曲調讓幼兒維持注意力去欣賞學習,可見難度較大,但若是幼兒較為熟悉的曲調,欣賞學習的積極性與注意力則會有大幅度的提高。由于音樂審美移情的作用幼兒對兒歌會較有興趣,其中的曲調和歌詞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與接受能力,讓幼兒潛移默化接受家國情懷教育。幼兒內心接受用耳聆聽的過程,正是培養幼兒對音樂感受與審美能力的時候,潛移默化的將培養幼兒發現美好事物的觀察能力植入課堂。
共情是指個體理解和體驗他人內心世界和情緒情感狀態的能力,對幫助幼兒形成正確價值觀、建立優秀品格以及處理良好人際關系等都有不可小覷的意義。移情原本就與共情有著緊密的聯系,音樂審美移情使幼兒較容易通過兒歌的曲調與歌詞理解家國情懷,對家國情懷的思想內涵更容易理解接受,原本復雜的情感就能更好更貼切的設身處地體會。在傳統式的單一講授法中,幼兒受理解力的局限對復雜的思想情懷理解有較大困難,從而很難感受與體會其中的內涵所在,就更無法學習與理解。若從幼兒自身的感受能力出發,將幼兒能夠產生共鳴的兒歌作為素材,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家國情懷思想情感入手,在音樂審美移情作用下,使幼兒學習了音樂技能,促進了對幼兒家國情懷培養。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相互關聯,缺一不可。家庭和學校是幼兒相對熟悉的環境,但幼兒成人后終將踏入社會。正是幼兒年紀小,行為意識較為模糊,此時教師讓幼兒認知家庭、了解學校、認識社會,實現“三位一體”的整體教育格局,對幼兒的正確三觀養成有著重要意義。根據學前教育五大領域,教師在不同場景的課堂活動中選擇恰當的兒歌,利用音樂審美移情的效能,讓幼兒耳熏目染地接受家國情懷教育。
語言領域要求幼兒使用適當而且禮貌的語言交往。教師引導幼兒理解家長,正確合理表達自己的需要,禮貌對待家庭中每位成員,明白各位成員的責任與義務,感恩家長對自己的愛,體諒家長的辛苦,愛戴家庭每位成員。教師設置語言活動,結合藝術領域選擇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學習語言表達。以兒歌引入,通過對兒歌的演唱,讓幼兒產生音樂審美移情的感受,理解歌詞含義,把歌詞的經典部分用來練習語言表達。用兒歌《我的好媽媽》表達對媽媽的愛,當辛苦一天媽媽下班回家時,唱起歌兒為媽媽端茶倒水。爸爸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不辭辛勞努力工作,忙到沒有周末休息時間,為爸爸唱一首《爸爸是超人》,讓爸爸感受到孩子理解自己為家庭的付出。《家庭稱呼歌》使幼兒知道家庭各個成員的稱呼,每個人對家庭的責任。家國情懷教育的基礎就是親情教育,年幼時愛自己的小家,長大了才懂得愛自己的國家,培養幼兒成為懂得感恩有親情有家國情懷的人。
健康領域要求幼兒學會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教師指引幼兒學會與同伴和睦相處,感受集體生活中的溫暖,了解學校,感恩老師,使幼兒逐漸具有良好適應能力,喜歡集體生活,喜歡學校,喜歡與同伴交往,形成樂觀向上的品質。教師設置課堂活動,結合藝術領域把兒歌穿插其中,用音樂審美移情的特性,讓幼兒參與式感受學習,在良好的精神環境中使幼兒積極參與樂于學習。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和同伴結為好朋友,為自己的同伴演唱兒歌《找朋友》,學會和同伴和睦相處,謙虛禮貌待人。在教師節的時候,設置感謝老師的活動,演唱《老師謝謝你》,表達對老師辛勤付出的感謝,明白所有人對自己的關懷,都應該要表示感謝,從小有一顆感恩的心。在每學期開學,設置師生互動,用《上學歌》作為中心,使幼兒明白上學的意義,長大后為社會立功勞成為有用之才。家國情懷教育教師不僅要言傳,更重要的是身教,在校對幼兒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國情懷意識才能夠根植于心。
社會領域要求幼兒了解生活中各行業人們的勞動。教師培養幼兒主人翁意識,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責任感,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讓孩子擁有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教師設置故事活動,結合藝術領域用表演唱講故事的方式,將經典兒歌原詞加上改編歌詞來唱出故事,表演與唱歌相結合讓幼兒能全身心投入音樂,同時接觸了解社會,讓幼兒把對音樂審美移情的感受,投射并良性影響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培養幼兒主人翁意識,用《我們的祖國是花園》使幼兒知道自己是祖國的一份子,增強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主人翁意識,改編歌詞部分應突出要成為優秀接班人當下要怎么做。引導幼兒認知不同工作,用《社會職業名稱歌》使幼兒知道各種職業是做什么,改編歌詞部分應突出每種職業都值得尊敬,所有人都是為了建設我們的祖國,為祖國添磚加瓦。樹立幼兒遠大理想,用《長大你要當什么》使幼兒從小樹立正確三觀與遠大理想,改編歌詞部分應突出要達到自己的理想,從現在就需努力學習,一步一步向自己的理想靠攏。家國情懷教育讓幼兒從小意識到職業不分貴賤,在自己的崗位上踏實前行,就有職業幸福感,努力奮斗,都能有所收獲,和全社會人民攜手建設我們的祖國。
學前教育五大領域具有全面性與啟蒙性。將家國情懷教育融入學前教育五大領域,與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讓幼兒對家國情懷耳濡目染的學習時,也從不同的角度促進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幼兒,必須有正確三觀與家國情懷,在幼兒園課堂活動中,以優秀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熏陶幼兒的心靈,促進家國情懷的升華,對幼兒茁壯成長與心靈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五節
② 張金秋.培育家國情懷要堅守學校教育的主陣地[J].中國教育學刊,2020,(03):105.
③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597.
④ 渡邊護著,張前譯.音樂美的構成[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215.
⑤ 李泉,宋亞男,廉彬,馮廷勇.正念訓練提升3~4歲幼兒注意力和執行功能[J].心理學報,2019,(03):32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