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書畫藝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其經典不朽的作品占有光輝的篇章,這與我國悠久的收藏傳統密不可分。清乾隆、嘉慶時期,內府所藏的書畫作品達到鼎盛,《石渠寶笈》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石渠寶笈》初編成書于乾隆十年(1745),后又有續編、三編,跨越七十余年,著錄了清廷內府所藏歷代書畫藏品。經過歷史的變遷,《石渠寶笈》所著錄的書畫藏品經歷了聚散分合,在清代晚期和民國初年,大量書畫珍品流入民間。據不完全統計,已有二百余幅《石渠寶笈》著錄作品在拍賣市場出現過,其中由中國嘉德經手的有99件。《嘉德經眼錄?石渠寶笈珍品》是中國嘉德自1993年至2019年所“經眼”的《石渠寶笈》著錄精品的集合,從1995年春拍出現的沈煥《皇清職貢圖》開始,包括了王羲之《平安帖》、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宋高宗《養生論》、仇英《赤壁》等,其中幾件國寶級作品,已重新回歸博物館收藏體系或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這些散落民間的《石渠寶笈》作品能夠重現,具有很強的文獻和研究價值,也兼備賞心悅目的鑒賞價值,本期專題選取《嘉德經眼錄?石渠寶笈珍品》的部分作品及相關研究文章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