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茲豪 游益晨
摘要:大型養殖場水淹后,定位欄內生豬死亡后無法浮出水面,造成后續衛生、環保、社會輿情等一系列影響。通過對一例水淹種豬場采取圍堰封閉、水體外排、消毒處理、覆蓋掩埋等無害化處理措施,給當地防汛指揮部提供了很好的技術路線,及時處理了一起重大生物安全危害事件。
關鍵詞:水淹種豬場;無害化處理;方案
中圖分類號:S851.33?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11-0013-02
2020年梅雨季節以來,南方多地暴雨,湖北省陽新縣軍墾農場緊靠富水河,7月9日因富水河潰壩,導致中糧集團軍墾種豬場淹沒。淹沒后對種豬場的無害化處理工作顯得非常急迫。為妥善處理中糧集團軍星種豬場水淹死豬,控制和減少腐爛尸體對水環境的影響,防止動物疫病傳播擴散,危害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自然災害衛生應急工作指南》《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農業農村部《洪澇災害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指南》《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和中糧集團軍墾種豬場提供的受災情況及周邊環境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1? 基本原則
按照依法、安全、快速的處置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科學可行、因地制宜、就地處置、整體協同、規范高效,對中糧集團軍墾種豬場水淹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相關工作準備充分、快速有序、處置得當,避免長時間浸泡導致生豬尸體和土壤中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擴散造成大面積水體污染,防止動物疫病以及人畜共患傳染病擴散傳播等次生災害發生。
2? 危害性分析
根據中糧集團提供的受災情況,預計本次洪災導致中糧集團軍墾種豬場還有2 000余頭淹死母豬尸體沉于豬場繁殖區水體之下。因母豬死亡數量較多,一旦尸體發泡、發漲甚至高度腐爛,存在病原感染擴散風險,可能會造成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以及炭疽、豬鏈球菌病、鉤端螺旋體等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和流行。同時根據相關學術研究,腐敗菌感染肉樣以后繁殖速度較快,6 d后進入穩定狀態,細菌濃度可達到10 CFU/g,鑒于水下生豬尸體群及周邊水體病原腐敗菌濃度,氨、氮、磷、BOD、COD等指標可能大幅超標,且一旦生豬尸體露出水面后會產生大量惡臭氣體,極易引發周邊區域群體事件。總之,中糧軍墾種豬場水淹生豬尸體如不迅速處置,則有可能引起重大動物疫病、人畜共患傳染病的傳播、流行,危害環境,引發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影響社會穩定。
3? 技術路線
按照農業農村部《洪澇災害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指南》,洪澇災害死亡的畜禽采取的無害化處理方式首選焚燒、化制,不具備條件的可選擇深埋。目前中糧集團軍墾種豬場水淹豬群尸體在水下浸泡已近半月,根據前期打撈時浸泡3 d左右的生豬尸體已經開始腐敗的實際情況,推測水下生豬尸體己經高度腐爛發脹,且均困于鐵質限位欄內,收集、轉運難度很大,且在轉運過程中極易引發新的風險產生,由此,綜合考慮,本方案采取就地深埋無害化處理方式進行。目前中糧集團軍墾種豬場水淹死豬集中在其繁殖區內6棟欄舍,該區域水深約3 m左右,面積約4 hm2,周邊有高2.2 m的場界圍墻,結合實際情況,并參照農業農村部《洪澇災害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指南》和《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擬采用圍堰封閉、水體外排、消殺處理、覆蓋掩埋、消毒監管等5個步驟開展處置。為確保迅速消除安全隱患,建議所有工作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
3.1? 圍堰封閉
以中糧集團軍墾種豬場繁殖區場界圍墻為界限,迅速對受災的6棟欄舍實行圍堰封閉,根據水位高度,推薦使用草土圍堰,用一層草一層土再一層草一層土在水中逐漸堆筑形成擋水結構,圍堰高度必須高于水面0.3~0.5 m,且圍堰成功后,保證堰外水體不會向堰內滲漏,隔絕場界內外水體流通,有效阻止堰內底層水域中生豬尸體孳生的各種病原物和有害物質通過水流向外擴散傳播,同時為后續水體消殺和尸體掩埋等無害化處理工作奠定基礎。圍堰完成后,縣防汛抗早指揮部協調相關部門對圍堰內水體開展水質監測,監測數據為后續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3.2? 水體外排
采用大功率抽水機進行抽水作業,盡快將圍堰內水體排出圍堰。水體抽排結合水情、環境監測數據逐步進行。在抽排過程中,注意保持堰內自然水層分布,由水面至水底逐層排水,不可將底層未經消殺生豬尸體群周邊水體直接排出堰外。根據監測數據綜合判斷,適時調整抽排方案,適時按技術規范做好消殺,同時做好相關水體和受納水體監測。
3.3? 消殺處理
待堰內水位下降到符合人員進場作業條件后,按照“逐一檢査,不漏一棟,不漏一頭”的原則,對每棟欄舍內所有生豬尸體用生石灰進行覆蓋,覆蓋厚度不低于5 cm,圍堰內其他區域同時用生石灰進行消殺。工作人員在無害化處置作業時要做好安全防護,穿戴防護服、橡膠手套、口罩、護目鏡和膠靴。處置完畢后及時清洗消毒,接受健康監測,出現不適癥狀時應盡快到衛生部門檢查。
3.4? 覆蓋掩埋
生豬尸體用生石灰覆蓋消殺完成后,參照《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用覆土深埋法處置死豬尸體及相關物品。首先對圍堰內所有下水管道及排水口進行封堵,并對需要破拆的欄舍及相關設施進行破拆、清理。清理完畢后,對生豬尸體及相關區域用泥土進行覆蓋,就地進行無害化處理。生豬尸體及相關區域表層以上覆土厚度不低于1.5 m,最后再覆蓋一層5 cm厚的生石灰,并根據覆蓋面積安放適量的排氣管道,便于排出生豬尸體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在泥土覆蓋處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識,并在四周做好防滲防漏處理,防止污水滲漏。
3.5? 消毒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