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
摘要:對畜牧養殖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及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畜牧養殖;環境污染;對策
中圖分類號:?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11-0034-02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與此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態環境失衡代價。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將大力治理污染,保護生態平衡,建設綠色節約型社會。畜牧業一直是農村重要的支柱型產業,近年來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隨著建設美麗鄉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理念的深入人心,環境問題也成為國家和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所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對畜牧養殖的過程監測與環境整治對于建設生態型社會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當前,畜牧養殖在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上仍然存在許多不足。本文就畜牧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及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幾點解決方案,以供參考。
1? 畜牧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直以來,畜牧業在助力我國經濟騰飛方面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不合理的養殖方式也加速了環境的污染。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部分養殖戶的環保觀念不強,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年齡、意識等各方面的限制,他們對環保的認知不夠,認為祖祖輩輩都是按照這種模式養殖的,并無不妥[1]。而且,他們認為污染這個問題看不見、摸不著,所謂危害也并不是顯性的。他們認為區域面積大,動物糞便還是很好的有機肥料,不足以造成什么影響。二是某個地區輕生態、重經濟的思想嚴重,對畜牧養殖過程監管力度不足,導致畜牧養殖過程中違規操作屢禁不止。三是當地畜牧業技術力量薄弱,無法為養殖戶提供及時、專業的技術支持,導致養殖戶在養殖模式上一直未得到明顯提升,養殖技術落后。當前,畜牧養殖業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糞便污染,一些地區的養殖業規模普遍較小,投入較低,養殖地點選址不科學,靠近水源地,動物糞便未經處理集中堆放臭氣熏天或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會造成生物污染,動物糞便中含有多種隱性病菌,若未經及時滅活處理,就會在短時間孳生蚊蟲,蚊蟲是多種疾病的主要傳播源,不僅會危害其他動物,也會給人類健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如登革熱病毒就是最為典型的經由蚊蟲傳播的病毒,而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防治起來較為困難,每年國內外因為登革熱病毒傳播而被威脅到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報道很多。二是污染空氣,有機物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有害氣體,而很多呼吸道疾病都是因為嚴重的空氣污染所導致的,如支氣管炎等,在我國患有不同程度呼吸道疾病人群的數量逐年增多,且患病的年齡呈低齡化趨勢,嚴重危害了人體的健康,究其原因,與大氣污染有很大關系,而大氣污染中,有機物分解所造成的有害氣體排放占據了主要位置[2]。三是動物糞便中會釋放有機物,滲入土壤中導致土壤肥力受影響,影響土地價值,流入水中會嚴重污染水源或加重水中的富營養化現象,水中生物過度繁殖而導致水生態失衡。水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水質的優劣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息息開關,被污染了的水環境無論是對經濟還是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都是深遠的、顯性的。
2? 改善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對策
2.1? 科學選擇場址
畜禽舍場址的選擇尤為關鍵,也是有效避免畜牧養殖污染的重要手段。通過科學選擇和規劃養殖場地從源頭避免或減輕養殖污染,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要遠離水源地。水源若被污染其治理難度和造成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所以選址務必慎重;同時也要遠離居民生活密集區,遠離居民密集區意味著從物理層面減輕了畜禽糞便造成病菌傳播的可能性。其次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及風向來選址,盡可能選擇位于居民生活區的下風向建設欄舍,以防止和當地居民之間發生環境污染糾紛,在選擇好場址位置之后,要合理進行規劃,并采取科學的建設手段設置好相關的排水系統及除糞裝置,為后續養殖時的糞便無害化處理打好基礎[3]。
2.2?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養殖戶的環保意識
改善畜牧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落實環境保護措施的關鍵是人,環境保護的實施主體也是人,人是一切問題的核心。所以,必須從思想源頭上提升廣大養殖戶的環保意識,讓他們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才可能有效地降低畜牧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可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提升養殖戶的環保意識,如開展環保宣傳教育進鄉村、進學校活動,通過開展知識講座、散發環保資料、有獎問答等形式,從環保的概念、環境污染的危害等方面提高村民對環保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還可以利用社交平臺,以村組為單位組建QQ群、微信群,建立微信公眾號等形式不定期地向群內發布、推送環保小知識,環境治理小技巧等,潛移默化地影響養殖戶的意識和行為[4]。
2.3? 加強畜牧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畜牧業是專業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行業,技術人才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成果,在科技與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新時代下,要積極結合畜牧業發展實際,首先要高度重視對專業人才的引進,重點培養學科和技術帶頭人,利用畜牧行業協會開展多種形式的講座及技術交流等提高專業能力,對農牧民定期開展相關的養殖技能培訓。其次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專業工作者的實際問題,建立健全規范的人事制度、考核制度及各種獎罰機制等,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服務意識和接受掌握新觀念、新方法與技巧的自覺性,并通過精神與物質上雙重激勵來充分調動起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全面提升畜牧業專業團隊的專業能力。
2.4? 加強生態保護,確保草畜平衡
正確樹立草地生態系統具有的綜合功能和多元化價值觀,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綠色生態的屏障保護,地方政府要加大對生態保護的宣傳,堅決打擊人為破壞。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矛盾,就要建立穩定、優質的人工草地基地,不斷增加人工草地的面積,同時積極參考或借鑒國內外的成功案例進行人工草地建設[5],以緩解畜牧業發展和草地供應不足的矛盾,以此來滿足畜牧生產的需求。同時要結合植被、土壤實際對退化草地進行恢復重建,對割草地與放牧地進行統籌規劃安排,科學規范載畜量,建設人工草場,引進優質高產的飼草料品種,確保草畜平衡。
2.5? 建立科技入戶機制,推行良種繁育
首先要轉變傳統落后的養殖觀念,加大科技入戶機制的推廣,重點推廣高產技術、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及標準化生產技術;同時加強品種改良的力度,推行良種繁育,調整畜群結構,并根據當前的市場需求特征科學合理地布局畜禽種群,改變傳統以數量取勝的養殖觀念,向效益型、生態型畜牧業轉型[6]。
2.6? 全面加快畜牧業基礎建設步伐
為了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從源頭解決問題,良好的養殖環境是畜禽規模養殖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快基礎建設步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大力改善養殖戶的生活條件,讓他們有充裕的資金投入環境治理。二是加強對人工草地、人畜飲水、水利設施的資金投入,對養殖場所的防火設備進行更新,提高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三是要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為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四是提高養殖戶的意識,引導他們用知識武裝頭腦,對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行正確解讀,幫助他們用更長遠的目光來發展畜牧養殖業。五是完善畜牧業的技術服務體系,同時呼吁廣大牧民投入到保護環境的活動中來,努力保護環境,建立一個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畜牧生態系統,使經濟與生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實現經濟與生態共贏[7]。
2.7? 加大環境污染監管力度
一是通過建立起城鄉聯合性、綜合性的環境保護治理體系,自上而下、由點及面形成有效的環境保護網絡。二是要加強對畜牧養殖污染的監管整治力度,要通過經濟手段與行政手段雙管齊下,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依法對違規排放的畜牧養殖企業采取限期整改甚至停業整頓的措施。三是要進一步調動職能部門的工作積極性,不斷建立健全環境管理機制,如對臨水的畜牧養殖企業逐一進行污染源排查。以預防和控制污染源為主,建立起區域合作機制,促進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協同應對污染的能力[8]。從而更好地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3? 小結
隨著畜牧業的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對生態的破壞日益嚴重,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深刻認識到當前畜牧業在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上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并針對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治理力度,不斷地完善環境保護的治理機制,加大政策及資金的投入力度,落實和強化畜牧生產環境保護機制,切實提高環境治理的綜合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孫艷茹,郝競軒.畜牧養殖對環境污染的現狀及治理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3):39.
[2] 鞠興龍.淺析畜牧生產中環境污染問題及其防治對策[J].獸醫導刊,2020(7):276.
[3] 包彩玲.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原因及有效對策分析[J].養殖技術顧問,2020(9):208.
[4] 李? 猛,陸冬冬.畜牧養殖環境污染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J].畜牧業環境,2020(8):15.
[5] 李文佼,謝? 婕,王宏棟,等.畜牧行業環境污染現狀及解決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20(3):138.
[6] 張麗娟.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原因及有效對策分析[J].現代畜牧科技,2020(3):35-36.
[7] 趙瑞生,梁茂文,王? 呈,等.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原因及有效對策[J].畜禽業,202031(5):40,42.
[8] 趙德寶.談當前畜牧養殖業發展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和治理對策[J].吉林畜牧獸醫,20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