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沖沖
國歌的全稱是《義勇軍進行曲》,這首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義勇軍進行曲》的全部素材來源于當年的東北抗日義勇軍,也可以說是東北抗日義勇軍打響了抗日的第一槍。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王亞編的《東北抗日烈士傳》中介紹的第一位抗日烈士就是鄧鐵梅烈士。書中對其介紹極為詳盡,摘錄一段:
烈士鄧鐵梅,沈水縣南人也。一九八一年生(原文誤,應該是1891年生,有的資料寫的是1892年生)。家世業(yè)農。七歲時烈士入塾受書。十三歲,遭父喪,奉母躬耕(略)。介紹其寫有絕筆:“五尺之軀何足惜,四省土地何時復!”,四省指:黑吉遼熱。
“九·一八事變”后,曾任鳳城警察大隊長和公安局長的鄧鐵梅,深感亡國之痛,于1931年10月召集舊部150余人,在鳳城顧家堡宣布成立東北民眾義勇軍,后改稱東北民眾自衛(wèi)軍。“九·一八事變”到10月份舉起抗日義旗,這個時間幾乎是同步的,可見其愛國之心切、抗日之急迫。
隨后,東北民眾自衛(wèi)軍多次抗擊日軍,并擊斃日軍繳獲步槍300余支、輕機槍3挺、迫擊炮2門和大批彈藥,搗毀了日偽行政機關,解救出監(jiān)獄中的抗日人士。1932年3月,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派代表苗可秀與鄧鐵梅聯系,救國會委任鄧鐵梅為東北民眾義勇軍第28路軍司令。隨著隊伍的擴大,軍需成了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鄧鐵梅部發(fā)行了“東北民眾自衛(wèi)軍通用鈔票”。由于是抗日武裝,鈔票的發(fā)行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因此發(fā)行的鈔票信譽極高,幣值穩(wěn)定,并保證兌現。鄧鐵梅鈔票從1932年發(fā)行到1934年結束歷時兩年多,為抗日義勇軍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保障,為抗日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同時期,與鄧鐵梅部齊名的還有另一支武裝,就是位于遼東地區(qū)的唐聚五領導的遼寧民眾救國會和遼寧民眾自衛(wèi)隊。救國會設政治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唐聚五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軍事委員會設遼寧民眾自衛(wèi)軍總司令部,公推唐聚五為總司令。遼寧民眾自衛(wèi)軍成為東北義勇軍的一支重要生力軍。
1932年8月,張學良決定在通化成立遼寧省臨時政府,領導遼寧人民進行抗日斗爭,并委任唐聚五為遼寧省政府代理省主席兼遼寧民眾自衛(wèi)軍總司令。同樣的道理,也是由于軍需的問題,成立了遼寧民眾銀行并發(fā)行了鈔票。
義勇軍的事跡能傳遍全國乃至全世界,應該與—人的文章功不可沒,他就是唐聚五的秘書處處長李季。他負責頒布律令,為全軍草擬傲文函電,負責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和編輯《救國旬刊》。在隨救國會去南京請愿之時,李季代表遼寧十萬義勇軍草擬《呈國聯調查團呼吁書》,成為義勇軍對外宣傳的第一手資料。由于文章寫得慷慨激昂,在發(fā)表后,遂成為激勵全國人民抗戰(zhàn)的傲文。本人藏有李季本人大約在1948年寫的自傳,自傳里記錄了他的抗日生涯,可謂一氣呵成,字字珠玉。
也正是由于義勇軍的事跡傳遍全國乃至全世界,才有了田漢聶耳的創(chuàng)作素材與激情,誕生了《義勇軍進行曲》。每當藏家看到這幾張與義勇軍有關的鈔票都會百感交集,都會想起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歷史,緬懷先烈,珍惜今天,并為之奉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