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廣西省百色市田林縣潞城中學,廣西 百色 533304)
在新課標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數學學科的性質特點,把握思想品德教育時機,正確地進行德育滲透,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呢? 本人嘗試在多年初中數學課堂上探索這個問題,通過學科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強調,數學教育包括兩個不同的側面,即數學學科課程的“教學方面”和數學學科課程的“教育方面”。數學教學的“教育方面”體現了新課標教育目標的本質屬性。
名人說過:“教師是具有兩種人格的人,一種是“經師”,一種是“人師”。人師就是教行為,即是教做怎樣的人的問題;經師就是教學問的人,就是說,除了教學問以外,學生的品質、學生的學風、學生的生活、學生的習慣,他是不管的,人師則是這些東西都管。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是要采取“人師”和“經師”兩者合一的,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教書是本職,育人是天職,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兩者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進步則中國進步。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發展時期,特別是處在青春發育的初中學生,正由兒童向青年過渡。他們思想單純,愛好學習,追求上進,充滿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他們知識經驗少,辨別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受到各種思想的影響,例如,我們在進行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經常要求學生上網尋找一些數學資料,大多數學生都喜歡按教師的要求上網尋找資料,但仍有部分學生從中混水摸魚,不是上網尋找資料,而是上網進行各種游戲活動。若老師不加以正確引導,某些學生就會沉迷于網上游戲之中,甚至上網成癮。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采用“經師”與“人師”相合一,既教書又育人,使青少年向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
新的課程標準將數學的教學目標具體闡述為相互聯系的四個方面,即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情感與態度。這種四位一體的目標要求,使得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學思考的方法,總結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要有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的理想。這充分說明,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必須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人才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數學課的教學過程中,從備課到各個教學環節的落實,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始終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在進行備課時,總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再深挖教材的思想性,然后確定兩個目標,即德育目標和學習目標,通過課堂上展現出來。
例如我在進行對銳角三角函數的備課時,是這樣確定兩個目標:
1.通過探究使學生知道當直角三角形的銳角固定時,它的對邊與斜邊比值是固定值,引出正弦的概念。
2.理解正弦概念并能根據正弦概念正確進行計算。
3.經過概念的發現與學習,使學生認識數學中存在很多規律。從中學會思考,善于發現。
1.通過探索―感悟―學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培育堅忍不拔的意志。
2.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通過畫圖、觀察、比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法。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指出“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边@充分說明了德育在整個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應該重視德育的教育,特別是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更應該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那么如何在新課程中實施思想品德的滲透呢?當然是要以教材為載體,充分利用教材,發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結合學生的實際和現實生活的實例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進行滲透。
我在上八年級上冊的《軸對稱》內容上有英國博物館的圖形,我在學生觀察圖形時,適時適度指出,在博物館內藏有很多中國的文物,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通過追其根源,讓學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國家、人民就要受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為中華民族崛起而發奮讀書的斗志。這樣學生既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加深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思想。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知識的應用與現實生活相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攝取有關思想品德的信息,及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我校一個名叫李羽的初中生,讀到初一時,由于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放棄學習,和父母親進行八渡筍加工,工作又苦又累,好不容易能和外商打交道時,無法運用英語進行洽談,結果無功而返。假期,讀大學本科的哥哥回來和外商洽淡,一帆風順。這事讓他悔恨不已。他立即聯系學校,要求重新回到校園,努力學習,為自己的將來學好文化課?;氐綄W校后,他履行自己的諾言,認真學習,利用空余時間到校外補習班學習,將已遺忘的知識重新補回來,后來,他考上重點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出色的商人。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想品質教育是歷史賦予每位教師的光榮任務。我們應勇于承擔重任,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人師”與“經師”相結合,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做到自然的、有效的、及時的、恰如其分的,使學科內容與思想品德內容做到和諧統一,恰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滋潤萬物,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