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靜
(同江市第二實驗幼兒園,黑龍江 同江 156400)
引言:小班幼兒喜歡游戲活動的開展,這一點毋庸置疑。在游戲化教學中,手指游戲的運用為了培養孩子們動手操作、練習互動等能力,教師可以扮演好“監督者”的角色,指導他們如何操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手指游戲教學中,幼兒積極的思考、大膽的想象,他們對于游戲活動及語言表達充滿自信,手指靈活性越來越高,才有機會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教師們必須完善教學體系,促使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教學工作順勢走向更大的成功。
小班幼兒教學中運用手指游戲的意義具體表現為:首先,它能穩定幼兒的情緒,使他們入園以后放松下來,不再抵觸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接觸,慢慢學習新的知識,從而提升認知水平[1]。比如,指導孩子們玩《拇指》小游戲,先豎起自己的大拇指,一邊比劃一邊說:“大拇指是爸爸,平時喜歡開汽車,滴滴滴!”再豎起自己的二拇指,一邊比劃一邊說:“二拇指是媽媽,家里衛生全靠她,擦擦擦!”…三拇指、四拇指、小拇指,也讓孩子根據節奏大膽想象后說出類似的內容。有的幼兒說“哥哥”,有的幼兒說“姐姐”,表達過程中緊張情緒就得到了很好的緩解,游戲時間非常放松,對其交流能力的提高來說大有助益。其次,它能強化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并且促進孩子們創造力的發展。一般而言,教師示范的手指游戲是為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實現語言的鼓勵以及行為的指導,將使課堂煥發新的活力,構建起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然而小班幼兒也是需要表現機會的,他們年齡雖小,卻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發現事物、主動求知的欲望非常強,在游戲化教學中多給他們創造機會,是教師必須完成的艱巨任務。比如,專門開設手指游戲的體驗環節,鼓勵幼兒進行手指游戲的改編,不限類型,任何想法都值得被肯定。如果發現有的孩子不敢參與,教師就要詢問他們:“有什么顧慮?”“為什么害怕呢?”明確告知幼兒說什么話、做什么動作都不會被批評,只要拿出自己的勇氣來他就是最棒的。小班手指游戲的課堂教學,最好不要有固定的限制,這一階段專注于他們大膽表達、大膽想象等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等,整個啟蒙教育質量將越變越高,成功揭開了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
小班幼兒教學的常見形式是集體教學,在《幼兒教育指導綱要》的指引下,教師可以把集體教學活動中融入創新的元素,有效運用手指游戲,啟發孩子們不斷地創造奇跡,對于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而言非常有利[2]。關于集體教學內容的安排,手指游戲最好和知識技能結合在一起,唱一唱、玩一玩、動一動,孩子們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手指游戲上,久而久之,愛上了集體教學,個性化的發展之路可以走得一帆風順。比如,讓他們玩“好朋友”手指游戲,教師示范:“一根手指頭,出來遛一遛,遇見大石頭,摔個大跟頭。”“兩根手指頭,街上走一走,相互見了面,輕輕點點頭?!薄叭种割^,路上晃悠悠,看見小朋友,牽手往前走?!薄八母种割^,走啊走啊走,來到城門樓,……?”此刻停頓下來,鼓勵幼兒發現規律、填補空白,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活躍,手指游戲的互動價值就會提高。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核心素養的形成,集體教學定然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
小班幼兒教學中運用手指游戲,需要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尋找孩子們感興趣的知識內容,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我們的啟蒙教育事業真正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目標指日可待[3]。比如,很多幼兒午睡時處于興奮狀態,組織他們玩“數羊”手指游戲,使其安靜下來,慢慢進入夢鄉。平時多念童謠,徹底放棄傳統的、強硬的教學手段,孩子們非常期待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長期以往,綜合能力自然得以全面的發展。
總之,幼兒教師運用手指游戲,培養孩子們動手操作、主動認知、大膽想象的能力,對于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利。教師尊重幼兒、理解幼兒,通過手指游戲開發他們主體的創造力,枯燥乏味的教學變得十分有趣,也更容易達成寓教于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