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閣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孫氏鎮董村管區大董村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一方面,幫助學生加深課堂知識印象。全球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均具有特殊性,各個詞語構成方法、句子之間的結構、語言習慣方面均存在一定的規律。閱讀則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幫助學生發現其存在的規律。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課堂中各種文字、詞語,幫助學生加深課堂知識印象。對小學生而言,理解能力是建立在認讀文字的先決條件之上,綜合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內容,通過對教材內容實施開闊、判斷、分析以及對比等思維活動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字詞的意義、蘊藏的感情。另一方面,促進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發展。語文表達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內容。對一些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來說,能夠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機會,使得學生能夠自己組織語言,來解釋教材中的各種詞語及句子的意識,然后針對整個段落或者課文內容進行全面的概括,同時通過討論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表達自身對于教材的理解。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不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動性,同時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并且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教學,并希望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也就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之上不能再照本宣科地輸出知識,而是應該注重對學生自我認識的培養,而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閱讀教學作為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也就意味著教師必須要對自身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進行有效的改變,進而才能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這對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生由于處在一個特殊的年齡段,他們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也將學習到很多有趣的知識,比如《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經過大致了解之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的問題:“假如你是諸葛亮,在那么短的時間內,你還可以想出什么辦法?”“假如你擁有現在的科技,你準備怎么安排?”相信這樣的提問必定會激發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強烈好奇心,進而也能有效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熱情,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閱讀這一能力的考察隨處可見,大到對詩詞歌賦的誦讀,小到部分文章句段的說明,而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則能從中有比較直觀的反映。但是縱觀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情況并不容樂觀,因此,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學以致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其最終目的也是希望學生今后能夠將所掌握的閱讀能力,更好的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與此同時,通過建構比較完善的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結構教學體系,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小學生好奇心強,自控力差,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前進行有效引導和導入,力求在課程開始階段就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欲望。為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對課文的背景資料及相關信息進行詳細查閱,搜集豐富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趣味性內容,作為導入給學生呈現出來,還可以將導入部分設置成趣味性小游戲,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材中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散發著濃濃的“語文味”,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語文味”——從內容和形式的關系中散發出來的。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僅僅強調課文內容,往往忽視了文章的形式。其實,語文閱讀教學不但要汲取文章的思想,更要通過閱讀文章獲得更多的感性經驗與知識,促使學生更為深入的理解人物性格與形象,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閱讀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閱讀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作為教師進行教學時,應當保證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學生的接受能力,通過不斷的實踐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沙漠中的綠洲》這篇文章時,為保證學生對本篇文章有更好的理解,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鼓勵學生對文章進行自主學習,對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標注,將學習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尊重學生的意志,通過自由、平等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在教師對本篇文章進行講解時,為幫助學生進行直觀的了解,教師可以播放與沙漠、綠洲相關的視頻,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在對文章進行講解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對啟發教學的應用,切記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多想、多做、多問。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該從自身做起,不斷學習,吸收最新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提高自身專業修養與課堂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與學生觀,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進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