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新疆 阿克蘇 843000)
在職業院校少數民族國語教學必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實際應用和專業性,加強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語文聽說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國語教學中重要目標之一。學生經過幾年的國語學習后,依然在實際的交際語境中很難用流利、規范的國語表達。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國語實際運用能力,成為廣大國語教師待解決的問題。在國語教學中,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方法,但未必就掌握了策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策略性的對學生進行聽說能力的培養,借助當今現代化設備和網絡提高學生們的國語學習興趣,同時構建語言氛圍,培養和提高學生國語實際運用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使學生國語應變力和應用能力提高。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了大量的實用型技能人才,對于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尤其重要,關系學生掌握技能,穩步就業。少數民族學生的國語水平影響學習專業質量,尤其是聽說能力欠缺,有些實踐性操作可以寫出來,但表達不出來。職業院校學生的國語水平與就業率緊密結合,去企業聽不懂工作人員和技術總監的話,有問題及時反饋不出,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國語聽說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國語綜合水平。
國語教學中,有的學生的“說”與“寫”的能力表現不平衡,有的學生能寫,但不一定能說;有的學生能“寫”得很好,但是“說”的能力不如“寫”,學生學得語言只能應付考試,但在實際運用中表達不全或說不來。聽說能力優秀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適應能力和交際能力強,聽說能力較低的學生在課堂上難以理解教師的授課,學習國語壓力大,自信心下降,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
職業院校承擔著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職責,要保證全校學生的教學質量,就必須要做好國語教學工作,要重視國語教學的質量,尤其是學生的聽說能力。在職業院校中,少數民族學生的國語聽說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就業。學生聽說能力好的就業率高,企事業單位搶著簽單。有些學生實際操作和理論知識好,但表達不出來,去現場面試表達不出自己想要操作和創新的部分,就業單位一般都有顧慮。國語聽說能力的欠缺導致職業學校的少數民族學生在就業時容易碰壁和影響就業率。
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害怕說,尤其是農村來的學生更不愿意說,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學國語教師教學偏重理論教學和應付考試,這樣會使學生產生一個錯覺,他們認為國語課程只要考試考好就行,在中學階段基本都是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就算學好國語。教師對語音和聲調都不重視,到學校看到其他學生說得好,自己又碰壁,至此許多學生害怕說,不敢說。甚至在學生們的打擊下,失去了信心,干脆就不說。
聽說課應該滿足學生實際需要,讓學生學習國語的目的是學會使用國語,“學以致用”需要體現在教學之中。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聽說的實際性、社交性才會激發學生對聽說課的興趣。教師在選用教材時堅持以學生生活和專業內容為中心。上課時激發學生積極性,不能用傳統聽說教學忽略學生的實際要求,忽視學生自身的個性,并且把學生認識生活,表現生活的創造力讓教師單調死板的知識技能傳授負遷移式教學活動所代替。
當前國語聽說教學中,常見的就是教師把課本中的內容講一遍,讓學生死記硬背,或運用所學內容造句等。通常教師講課就占去一半時間,學生沒有充分練習和運用所學知識的時間。由于學生多,教師通常都是剩余時間讓學生自己練習。每次的課堂實踐活動都源于教師課堂教授,學生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自我展示的機會,久而久之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對聽說課失去興趣,在課堂上就講起母語。因此要明白一點,聽說課絕不是脫離實際生活,應該用生活中例子啟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敢于說和發表自己意見。
“說”是學習的產出過程,少數民族學生大部分只有在國語課堂中才說國語,一下課便用母語交流。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大量的口語訓練。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慢慢培養學生開口說的能力,讓學生們懂得學習語言是說出來的,說錯了沒關系,在錯誤中成長,城市的學生基礎好敢于開口,性格比較外向,課堂上相對積極、活躍,表達欲望強烈。相比較而言,偏遠農村來的學生基礎差,顯得內向、膽怯,課堂上很少主動,課堂訓練時總是猶豫不決、瞻前顧后,很難表達自己心中所想。對于性格外向的學生,我們可以對其適當增加難度,引導學生自學。而對于性格內向的這一部分學生,要多鼓勵,在內容上可以降低難度,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從情感和認知上幫助學生,要讓學生克服膽怯心理,主動開口,營造一種輕松的語言學習氛圍,讓學生感覺不到焦慮與壓抑。
1.堅持課前3-5 分鐘自由交談,讓學生簡單地介紹自己,自己覺得感興趣有意義的事情,經歷等,這一過程應淺入深。為了培養學生的連貫表達能力,提高他們興趣,教師還可以定期給學生布置話題,要求學生課后準備,第二天課前輪流匯報。
2.課余時間教師在與學生相處時,就所觀察到的事物、現象,要求學生用國語闡述,教師糾正,再由學生表述。經常進行這種即景反應訓練,學生自然會在交際中反應迅速,國語就會自然得到提高。
3.角色扮演。“課程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的理念,是語文聽說課堂教學改革的依據和準則。為此,在進行國語語文聽說教學時,我常把一個班分成四個小組,各指定一個情景作為表演的劇本,讓他們自己選定導演、演員,自定道具,自分角色進行排練,在全班進行表演。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極大地烘托課堂學習氣氛,也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盡情地表演,過足明星癮。
國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國語的實際運用和交際能力。創造語境主要是指創造交際的氣氛與環境,給學生以現場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學校在規章制度中嚴格規定,學生在校園內必須講國語,創造國語氛圍,讓學生們主動講國語、用國語,來提高學生們國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對話是最真實有效的口語交際行為,對話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傳達目的,并不在乎對方說話是否符合語法。對話時,講話者可以及時獲得聽者的反饋。從反饋中,及時了解自己講話的效果,調整自己的講話方式和策略。在會話中,學習者可以練習各種口語交際策略,最后形成一種下意識的、自發的語言能力。
1.基礎訓練:漢語拼音是學講普通話的基礎和工具,新生入學后加強進行漢語拼音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每個學生必須會認讀、會寫聲韻母表、字母表,發音要準確,對一些容易弄錯的音節要進行辨析,拼音規則要求熟練掌握。復習后進行測試,發動語音和說得好的優秀同學分層次對不達標的學生進行糾正發音幫助,通過測試必須讓每位同學都能掌握漢語拼音,為開展聽說訓練打好語音基礎。2.朗讀訓練練習:朗讀,就是運用清晰的普通話語音,有感情有技巧的讀書,把視覺形象變做聽覺形象、準確、鮮明、生動感人。運用泛讀法、伴讀法、接讀法、換組讀法、表演性朗讀、對話讀、高低音讀等不同的朗讀方法進行朗讀訓練,達到預期效果。
3.復數訓練:教師提前布置文章,讓學生們進行預習和朗讀。每天早讀和晚讀時,對文章進行復述,就是把自己讀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加以整理,重新講述出來給大家聽。復述時不是背誦,不能一字不差背誦出。復述時也不是朗誦,全部讀下來。要求學生把讀到的內容意思表達出來,這對于培養學生語感、熟悉語境、積累詞匯、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極大的作用,是聽、說、讀、寫幾種能力的綜合訓練活動。復述訓練要求較強的閱讀、聽辨能力,還要求較強的記憶、想象能力。
總之,少數民族國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生的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聽說課作為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及理解能力的專門技能課,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并給予正確指導,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