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萍
德州市德城區區直機關幼兒園,山東德州253000
幼兒時期,孩子對于未知五彩繽紛的世界充滿了好動、好奇心,形成了心理發展要去和愿望。幼兒此時注意力不集中,十分分散。幼兒的問題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有限,缺少形象思維意識[1]。對幼兒展開有意識、有目的的教育,培養幼兒思維能力,使幼兒形成感性認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游戲活動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要求。使用游戲可以挖掘幼兒內心真摯的童趣。走進現實生活,趣味化、具體化游戲活動,能夠啟發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幼兒愉快、輕松的玩耍,進入思維空間、想象空間,能夠形成創造能力。
幼兒教育中可以開展各種各樣風格的游戲。幼兒在游戲中模仿各種角色,實現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認知培養。養成行為習慣,能夠糾正幼兒行為和素質。角色游戲的進行,最初幼兒只是單純模仿某種角色的活動與動作,并不明白自己的角色要求和任務。比如在角色扮演醫生和病人活動中,扮演醫生的幼兒最初只知道給扮演病人的幼兒打針。但是在教師的不斷啟發、引導中,幼兒漸漸明白和了解了自己的工作還包括照顧病人、喂病人吃飯和吃藥。游戲中,幼兒學習各種生活知識,并且形成了社會責任感,明白了各種現實生活的活動。在游戲中加深知識印象、鞏固知識理解,能夠培養幼兒知識認知素質和能力[2]。
對于游戲來說,想象活動屬于重要內容。幼兒游戲過程中,將想象和假想作為條件。游戲中,幼兒經常說的話是:我是爸爸,你是媽媽,他是兒子。如有一位小朋友坐在椅子上來回晃,此時教師詢問幼兒:你在做什么。此時幼兒給出回答:我是賽車手,椅子是我的賽車。幼兒進入游戲當中,不僅能夠將自己想象成各種角色,同時還能設計各種有趣的劇情,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幼兒游戲中思考和解決各種問題。比如在角色扮演中,幼兒有的當醫生,有的當護士,還有的扮演病人。扮演醫生的幼兒,如同真的醫生一樣,為病人聽診和開藥。護士則要為病人打針和量體溫,攙扶病人吃藥。病人則要模仿出頭疼腦熱、腿疼腰酸等病癥。在游戲中,幼兒思維變得十分活躍,在所有幼兒的配合中,才能讓游戲情節與內容變得足夠豐富。
情緒體驗對于幼兒來說無處不在。幼兒世界是情緒世界。不同情緒對于幼兒的學習、生活與身體健康作用不同[3]。
因為幼兒年齡小,所以幼兒往往不會掩飾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體驗。幼兒的喜怒哀樂完全表現在行為和表情上。比如在角色扮演中,扮演媽媽的幼兒喂扮演嬰兒的孩子吃飯,扮演媽媽的孩子就會學媽媽的樣子一直加油打氣,鼓勵寶寶多吃,一直交流。在寶寶耐心吃飯中,表現十分開心。寶寶不聽話以后,扮演媽媽的幼兒就會表現出生氣樣子。游戲過程中,幼兒感受到了各種情感和情緒,學會了情緒控制和情感表達方法。
眾所周知,游戲是自由自愿、有趣的活動。游戲過程中,幼兒按照自身喜好選擇活動,幼兒此時并不會演示自己的情感。幼兒沒有外在壓力和精神負擔的擺弄各種材料和玩具,根據想象玩游戲,扮演不同角色。幼兒自發組織角色游戲,分工的時候,不同幼兒說出自己的扮演的角色。如某次游戲中,彤彤說自己可以扮演特種兵隊長。教師觀察中可以看到,彤彤的確很好的完成了任務,照顧到了每一名“手下的士兵”。幼兒在活動中充滿干勁和自信。幼兒在游戲中能夠收獲自信,不斷成功。
人們常說,生活中到處都是美,只不過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人情美、情操美、生活美、自然美、藝術美,對于幼兒來說充滿了魅力能夠吸引幼兒,讓幼兒保持愉快、興奮的狀態,感到生命的滿足。并主動追求生命中各種美麗的事物。比如在游戲美麗家園中,教師組織幼兒一起設計家園,幼兒尋找各種顏色的材料、積木、工具,裝飾、裝修自己的世界。活動中,幼兒大膽的美化、裝飾游戲環境,展現幼兒創造力、審美力,能夠為幼兒的審美素質培養,奠定支持,提高幼兒的審美素質和能力。
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是非常好的教育模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以及身心發展規律。游戲中有許多意外因素,這些意外因素不確定性突出。幼兒進入活動,全身心參與其中,肯定了幼兒游戲主體性,發展和培養了幼兒的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對幼兒適應社會,了解科學、了解自然有很大的幫助。教師需要合理使用游戲教育方法,打造自主探究契機和活動,讓幼兒走進游戲,在寓教于樂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