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山東省東營市特殊教育學校,山東東營 257000
作為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所以教育從業者的教學教育思路需要不斷變換,避免將特殊兒童群體放置于單獨的封閉環境中,而是要積極采取主體性藝術教育活動保證特殊兒童的社會性,通過具體的教育活動實踐才能讓其具備更加活潑的性格,并且在探究實踐活動中找到獨特的藝術興趣,進而調節學習狀態和自身心理狀態,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
當前的教育領域中,封閉性的教育環境讓特殊兒童難以在群體環境中提高自身的活動參與熱情,缺乏社會性的教育策略也對特殊兒童有著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特殊兒童對主體性藝術教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在其中難以體會到具體的樂趣,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也會影響師生之間建立密切聯系,影響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關系發展。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主體性藝術教育活動設置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教學支持資源不足、創新教育理念無法和主體性藝術教育活動融合等問題。
特殊兒童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因為自身特殊條件對人際關系以及相處具體法則缺乏了解,所以教師在創新教學改革背景下需要級應用融合性教與理念以及主題性藝術教育活動體現出教師對特殊兒童的關愛,師生之間在主題藝術活動中密切互動才能建立更加和諧的關系。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手工課程為特殊兒童策劃一次以增強特殊兒童認知情感以及實操技能為主題的藝術性教育活動。引導特殊兒童積極參與到藝術教育活動中,并且和教師共同完成手工制作任務。在這過程中教師除了需要啟發特殊兒童內在的認知情感,幫助其正確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還需要通過具體的手工制作激發特殊兒童內在的藝術潛能。手工制作作品完成之后,教師還需要特殊兒童給予更多鼓勵,讓其在藝術性教育活動中充分感知主題目標,并且通過評價在活動中受益,增強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具備更強的理解能力。
特殊兒童在家庭環境中對父母會有更大的依賴,所以教師在設計主體性藝術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想要實現和兒童的密切互動,可以從家校合作角度入手,聯合家長讓特殊兒童放棄對主體性藝術活動的抵觸心理,在家長的帶領下完成活動任務[2]。
例如,教師在設計主體性藝術教育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增添親子音樂活動項目,讓家長和特殊兒童在主體性藝術教育活動中有更加活躍的表現,活躍現場氛圍的同時也能讓特殊兒童內在的藝術潛能得到充分發揮,進而實現自身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在此之前,教師則需要對原有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干預措施進行總結應用,確保家校合作的個案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效。趣味性的游戲活動以及熟悉的家長都會讓特殊兒童對主題性藝術教育活動有更強的探索欲望,并且在良好的活動氛圍中積極通過實踐操作以及理論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
特殊兒童自身的反應能力需要得到大力培養,所以教師在設計主題性藝術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增添更多繪畫主題的活動,讓特殊兒童的智力水平以及思維能力不斷提升,進而具備基礎的核心素養[3]。
例如,在繪畫主題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特殊兒童根據生活主環境的變化找到其內在需要的主題內容,對人臉、生活場景等進行腦海構思和具體描繪。特殊兒童在其中可以實現反應能力的鍛煉,同時也能將內心真實的想法進行表達和傳遞,有助于特殊兒童體會到不同的樂趣。除此之外,繪畫主題還可以讓特殊兒童及盡快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讓該群體有更強的努力動力,積極通過繪畫藝術教育活動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藝術素養,這樣才能在小組繪畫活動任務中有更加敏銳的觀察力和行動力。
針對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教師需要基于更高程度的重視,融合主體性藝術教育活動對特殊兒童進行綜合培養。這樣才能讓特殊兒童的學習需求和成長需求得到班組,在這樣的背景下更能突顯出教育本身的價值和意義。除此之外,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對特殊兒童的成長也有著積極意義,所以教師在設計主題藝術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和兒童建立良好關系,確保主題活動教育意義在兒童身上充分突顯,幫助特殊兒童群體克服更多困難,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時有更加愉快的課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