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遵化市水利局,河北 唐山 064200)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現階段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有效整治河道,能夠進一步增強其防洪排水和排污能力,推動社會健康、有序發展。因此為有效發揮水利工程的基礎設施作用,相關管理部門和施工單位應當加大河道治理力度,針對其存在的防洪、污染和管理問題,提出有效應對策略,實現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保障水利工程充分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基于我國發展進入到新時期,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應當按照河流流域特征開展科學的規劃治理工作,即是將合理利用水資源為核心,整合現代化治理技術,與當地自然環境相結合,注重保護流域內的水文和植物資源,確保河道內部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平衡性;其次要深入貫徹生態水利理念,促使河道與自然環境建立和諧共存的發展關系,在治理工作中要堅持就地取材的原則,注重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降低洪水對河道的沖擊破壞;最后要通過河道治理提高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提高水體凈化能力。
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則是河道的防洪排泄能力不足,其原因是河道淤泥積累過多,在水土流失以及自然災害的影響下,就會對河道造成較大的破壞性。同時在河道治理施工過程中,由于建設能力受到較大的限制,并在河道的兩側沒有建設護岸,在超負荷運行中,河道中的淤泥量將會大幅增加,就會導致河道的防洪能力較差,一旦遭遇大風災害可能引發坍塌或凹陷等問題。
隨著社會發展新時期的到來,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工業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對河道水體產生了嚴重的污染。促使河道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水體出現營養化現象并日益加劇,致使當地自然環境受到較大的影響。如果河道周邊環境出現不可修復的損害,就會限制治理工程的開展,不利于提升治理效果。
目前階段在河道治理工作中,比較常見的問題還包括多頭管理、治理責任不清等。這是因為河道治理涉及到多個部門,在實際治理工程中,就會出現多頭管理的現象。在缺乏統一管理制度約束的條件下,各個部門之間的職責權限出現交叉和重復等情況,致使治理責任劃分不明確,就很容易出現職責漏洞,出現問題后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嚴重影響河道治理效率。
針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問題,要想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泄能力,則應當開展并加強河流疏浚工作,施工單位首先根據不同流域的河道水體進行全面的分析,并積極采用河道疏浚方式提高抗洪能力。具體對策是在治理施工中,開挖一條縱向的排水溝槽,在槽邊利用土方堆積成為土埂,從而促使河水可以通過水槽進行排水。另外要開展河道清淤施工,即是應用挖泥船等機械設備,根據河道淤泥的實際情況,對河道底層1-2m 進行淤泥清理,這一過程中應先清除大體積混凝土塊和殘樁,采用分層、分片的方式將淤泥起出并清運出河道,提高防洪排水能力。
對水利工程河道水體污染進行治理,應當建設組合式生態擋墻,按照設計圖紙建成墻面,然后在墊層上鋪設平整的砌塊,再插入錨固鋼筋,最后澆筑混凝土。在施工中,應當在植生孔中回填200mm 厚度的種植土,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河段需求種植適當的植物,以改善河道的生態環境。同時要建設生態護坡,即是平整護坡施工面層,按照地基土的要求鋪設碎石墊層或者反濾土工布,再澆筑素混凝土,通過設置四聯生態護坡塊,以形成完整的植物護坡體系。除此之外,施工單位可以在河道中根據實際現狀種植凈化效果較好、生存能力較強的水生植物,降解河道中存在的有機污染物,盡可能的凈化河道水,整治河道水質。
由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一項長期工程,在多頭管理的情況下,為有效加強治理效果,應當進一步強化組織管理。比如結合當地實際現狀,聯合涉及部門成立專門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小組,抽調各部門的優秀人才,明確治理責任和分工,根據部門職能合理劃分治理權責,避免出現管理混亂、無人管理的局面。另外要建立現代化管理機制,制定責任追究制,一旦發生嚴重河道治理問題,則要追究相關管理人員或部門的責任,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以提高河道治理的積極性,確保各項治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實。此外,各個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溝通聯系,形成協調配合的綜合治理工作機制,保障河道治理穩步推進。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當前社會發展建設的重要要求,目的是更好的發揮水利工程河道防洪排泄的功能、維護生態環境平衡。因此相關管理部門和施工單位要明確新時代下河道治理的要求,針對存在的常見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提高河道治理的實際效果,促使河道整體風貌與周邊環境形成統一協調的發展體系,進一步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