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花
(德陽科貿職業學院,四川 德陽 618200)
一、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問卷調查,學生心中優秀老師主要具備以下幾個標準:
(一)善于發現學生的問題,并能給予正確的引導或指導。
(二)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講的內容符合公司技能需求,學生能聽到懂,會操作。
(三)具有責任心和耐心,對于學生的問題能夠細心的講解。
(四)尊重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真誠的關心學生。
(五)上課有激情,具有教師的形象氣質。
(六)具有奉獻精神,能夠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多與學生交流。
高職院校根據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改革以及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應該具備的技能構建了一支綜合型教師隊伍即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其中專任教師具有較強專業理論知識并具備一定的實踐教學能力,兼職教師是聘請的一批精通企業行業的技術人員。而實際的結果并未達到院校想要的教學效果。
首先專任教師理論知識較強,教學經驗豐富,能夠很好的把握課堂,與學生相處,善于觀察,能夠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問題,并能及時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教學的設計學生易于接受;但專職教師由于除了要承擔大量的教學任務以外,還得參加科研項目、發表論文、出專著、出教材等等,大量的工作任務讓專任教師鮮少有空閑時間去生產一線鍛煉,實踐經驗缺乏,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也少,培訓時間不足,高職院校一般組織的專職教師的培訓多數集中在教學設計上,每一年能夠外出參加培訓的專職教師寥寥無幾,能夠被送入企業進行實踐能力培訓的更是屈指可數,這就導致了專任教師的知識更新速度慢,教學內容陳舊,實踐能力提升緩慢等問題比較突出。
聘用的行業技術人員實踐經驗豐富,對于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運用嫻熟,但是由于理論知識以及教學經驗欠缺,無法很好地將實踐操作能力和寶貴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并且很多不善于與學生交談,不善于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不能及時地調整教學,改變教學方式,造成學生不易接受其教學,無法掌握真正的專業實踐技能,未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具備教學和實訓能力兼備的企業人員難以聘請。
二、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職成[2015]9 號)中提出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提出,圍繞提升專業教學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健全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的培養和繼續教育制度,增強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職教教師培養能力。通過文件可以看出,提升職教教師的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推進校企合作,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的建設,采用學歷教育+企業實訓的培養方式;
(二)完善以老帶新的青年教師培養機制;
(三)建立教師輪訓制度;
(四)專業教師每五年企業實踐時間累計不少于6 個月。
三、對于高職院校提高專任教師的生命力,具體實施方式建議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新進教師和教學方式陳舊的教師生命力的提升
提升方式: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進行教學能力的培訓和經驗分享;新教師和教學方式陳舊的教師開展公開課,針對教學過程中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討論交流。
(二)理論知識較強,實踐能力較弱的教師生命力的提升
提升方式:行業人員對理論知識較強,實戰能力較弱的教師進行企業各崗位必備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培訓。
(三)理論知識較強,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生命力的提升
提升方式:理論知識較強,實踐能力也較強的教師在企業兼任職務,不定時地接受工作任務,隨時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設置最適合當前學生課程及課程內容。
四、除了學院加強措施提升教師能力之外,教師生命力的提升還需要教師從自身入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
(一)學歷的提升。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可以在校內外進修上一級學歷的某些課程,一邊承擔部分教學、科研任務,一邊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提升學歷層次。
(二)教學能力的提升。對每一堂課每一個環節進行精心的設計,課中能很好的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操作、總結以及評價,課后能讓學生自覺的進行課后訓練及下次課的預習;通過微課視頻的制作,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從而進行教學的思考和調整,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教學目標。聽同行教師上課,將其好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教學設計應用到自己的課堂上。通過在講授、實訓、輔導、答疑、評價、比賽等各個環節不斷總結、積累經驗,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能力。
(三)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項目的研究是一種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工作。參加科研是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的思考、研究,通過調研,實驗得出問題的解決方式的過程,通過科研科研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將科研結果應用到教學中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將科研結果應用到行業領域,可以提高行業的發展。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案討論、論證、文獻資料的查閱、實踐操作、數據的測試分析、結果的總結評價等過程中能夠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科研可邀請行業專家開展學術交流,可以加快科研項目研究的進度,并且讓教師熟悉行業更多的新知識及新技術。
(四)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教師平時應多關注行業最新資訊,多關注專業方面的最新發展動態,學習行業最新技術,跟進行業發展的步伐;多聽同專業教師實踐教學,改進自身專業實踐教學的不足;利用業余時間,參加行業技能培訓機構的崗位技能培訓,提升教師的各崗位的職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