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宇
(遵義市綏陽縣儒溪中學,貴州 遵義 563305)
從2013 年至今,輾轉幾家單位,我始終扎根于農村高中數學教學,感觸頗深。一方面,看到一個個農村地區學子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成果跨出“農門”,實現自己的夢想,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另一方面,對比之下,發達地區同學的平臺更高,整體成績更好,也更大可能地進入更好的大學。我從事8 年的農村高中教育教學,感受到很多無法輕易改變的困境。
由于生源情況不夠好,學生學習底子相對薄弱,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積累存在嚴重問題,必然對高中階段的教學產生沉重的阻力。很多學生學習習慣不夠好,不能及時完成預習,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夠高,課后作業很多情況是在應付老師的檢查,沒有擺正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被動的接受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部分學生學習態度堪憂,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昏昏度日,無心學習。很多學生已經不是行與不行的問題了,而是學與不學。沒有端正的態度,無論如何也出不了成績。
很多同學不知道為了什么學習,生活找不到方向,渾渾噩噩,目標不明。所以我會建議同學們有空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和其他地區的同齡人溝通交流,知道比自己優秀的人其實更加努力,讓自己找準定位,明確目標。
在農村地區,很多家長疲于生計,外出務工,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雖然現在是信息時代,仍然有很多家長連QQ、微信都不會用,或者不怎么關注老師發布的消息,導致家校溝通比較困難。一個學生的成長必然無法脫離原生家庭,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舉足輕重,這樣的現象我們都能看見,但誰都難言解決。
很多時候,我認為素質教育應該是我們高中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所謂“因材施教”,不就是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讓更多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嗎?我想,很多農村學子上一個一般的本科大學或是專科大學,以后都能夠取得很好的發展,我們多強調素質教育,多培養正確三觀是很有必要的。
“愛是人類最高尚的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為了能使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成績和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能夠熱愛學校、熱愛學習,應從關愛人手,做學生心靈上的摯友,讓愛成為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當學生學習上有進步的時候,教師要適時給予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當學習上有困難的時候,教師應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教師要及時與家長聯系,共同關心學生的成長,形成教育合力,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別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鼓足學習的干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讓學生主動學習,關鍵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信心,而主陣地是課堂。針對學生基礎知識簿弱,領悟知識的能力偏低,自主學習的習慣較差這些特點,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一般高中不能和重點高中一樣比進度,我們可以適當慢一點,用更多的時間來夯實基礎,講的淺一些,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建立信心,找回學習上的自信。
在教學中要轉變評價方法,使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有所提高。《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對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評價中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倡導學生在評定中學會合作與交流。目前,大部分農村高中招生困難,學校的生存受到嚴重的威脅,造成這種局面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我們身處農村高中的第一線,要努力促進教學方式的改變,不斷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實現生成性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地更新觀念,以適應課程有效教學的需要,真正體現教學改革的優越性,給學生一個輕松的課堂,相信面臨的困境一定會得到改變。
總之,我們不得不克服種種困難,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努力奮斗,拼搏不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共產主義教育事業奮斗終生。當我放下教鞭的一天,能夠對自己說: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終其一生的付出,我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