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芳
(東營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東營 257335)
產教融合,其是指職業學校根據所開設的具體教育專業,開辦相應的專業產業,把產業和教學緊密集合起來,讓產業和教學二者相互促進、相互支持,推動學校發展成為集合人才培養、科技服務與產業發展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基地。2017 年10 月18 日,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推動高校教育發展。相比于傳統的課堂教育教學,產教融合的模式,具備了更多顯著的特點,比如實踐性更強、打破課堂教學局限等等。鑒于產教融合所具備的這些特點優勢,越來越多高校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到這一模式,并且結合自身專業教育的實際需求,推動闡教融合模式的構建。
在高校教育中,涵蓋了很多不同的專業,車輛工程便是其中之一。車輛工程專業主要教育目標,就是培養車輛工程專業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于這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更加旺盛。構建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對于高校車輛工程專業教育來講,能夠起到多方面的積極作用。
1.能夠對學生的創新力與創造力形成激發。在當前新時期,教育教學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而創新力與創造力,就是核心素養的構成部分之一。傳統理論課堂,對學生創新力和創造力的關注不足,這使得學生這方面素養較為薄弱。依托產教融合,給學生提供實踐空間,可以從中激發學生的創新力和創造力,提高車輛工程人才培養的效果。
2.能夠促進車輛工程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從教師教學層面來講,車輛工程專業教師,很多理論水平較高,但是實踐能力偏低,這不符合當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需求。立足產教融合,將教學和產業結合,這樣也可以讓教師在實際產業中接觸到實踐,對行業發展、一線生產等形成認識了解,從而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業務水平。
3.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產教融合的構建,需要依靠地方產業的力量,助力高校教育活動。對于車輛工程專業而言,依靠產教融合培養專業人才,能夠為地方經濟發展輸入新鮮血液,尤其是對地方汽車相關產業,能夠產生明顯的帶動作用。
產教融合是一個并不復雜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理論教學和實踐生產的結合。但是,要構建起具體的產教融合模式,在方法途徑上,還需要加強考量。對于不同的高校,自身的硬軟件條件并不相同,所適合的方法也有差異。具體來說,產教融合模式的構建,主要措施有以下幾種:
產教融合模式的構建,可以是學校自建產業,然后將專業教學融合進來。從實際來說,一些高校本身就具有專業實踐基地或是技術中心,也具有場地和設備,實際上已經具備了構建產業的基礎。對于這類具有條件的學校,就可以之間產業,打造校辦產業,然后將專業教學融合進來。對于車輛工程專業來講,就可以立足學校自身的條件,建立汽車維修、產品設計等不同的汽車產業項目,然后將這些產業項目,與車輛工程學生的專業學習對接起來,給學生提供實踐練習的機會。比如針對車輛工程專業學生教學《機械制圖》以后,就可以帶領學生進入校辦企業的產品設計中心,進行汽車零部件的圖形繪制,了解汽車零部件結構,同時掌握制圖技巧。如此一來,就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
學校自建產業,這只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可行。對于不具備條件的學校,則可以選擇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來構建產教融合模式。具體來說,校企合作共建,一般是學校提供場地、設備和理論支持,企業提供產品、工人和生產技術,雙方合作建立產業中心。企業從產業中心中獲取利潤,學校從產業中心獲得教育教學的空間。二者相互結合,各取所需,實現了合作共贏。不僅如此,還可以在產業中心,由企業的技術人員、思政人員等,對學校學生展開拓展教育,針對一線生產技術,或者是職業思想道德等展開培訓,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除了以上兩種模式之外,對于一些條件特別有限的學校而言,還可以立足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方法,構建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所謂的訂單式人才培養,就是依照企業需求來培養人才,完成培養之后,將人才輸送到合作企業。這種培養模式之下,企業就需要提供相應的教育支持,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和教育空間。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在學校接受理論學習,同時到企業實習參加具體工作,對理論知識實現利用,同時積累實踐經驗。訂單式培養,由于具有定向輸出人才的特點,事先一定要和學生充分商談,完全征得學生同意之后,才能開設相關的訂單式培養班,如此才能保證學生具備學習動能。
產教融合在新時期對于高校教育具有積極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力和創造力,同時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在具體實踐中,需要結合學校自身實際,可以自辦產業,也可以校企合作共建,還可以基于訂單式培養構建產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