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昱 (呼倫貝爾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地方經濟一體化是在當前區域經濟發展大環境下所呈現出的一種經濟發展方式和社會發展趨勢。地方經濟一體化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一切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條件和因素,實現城鄉結合、統籌管理,從而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幸福生活指數,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從音樂學專業發展的角度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對于服務地方經濟一體化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就此問題,本文在分析當前音樂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上探討了具體的培養途徑,以期能夠從中找出具體有效的方法更好的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因此本文不僅對于地方經濟發展理論研究具有實際意義,而且對于高校音樂學專業發展也有深刻的價值。
從當前我國音樂專業的設置看,整體上可以分為兩個模塊,即音樂學和音樂表演,其中音樂學專業主要以音樂教育教學、音樂藝術指導、音樂藝術管理與服務等作為主要培養方向,音樂表演則主要培養從事舞臺表演人員,向各大劇院、院團輸送表演人才。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各地方高校在專業上又有著很強的融合性和個性化,如有的院校將音樂學與音樂表演兩個專業合一,統稱為音樂學;有的院校則是根據自身的條件規劃專業方向,如有的院校以音樂學專業以音樂教育為主,有的則是培養音樂理論研究人才等。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哪一種專業設置或者具體的專業方向,都有著音樂人才培養的目標,這也就說明了音樂學在專業設置上的獨立性和專門性。
音樂對社會乃至社會中的個體的成長、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以及精神生活的滿足等方面的載體作用是廣闊的,而音樂學專業學科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1]從地方經濟一體化與音樂學專業的關系看,主要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地方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為音樂學專業學生提供了諸多的就業崗位。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積極的進行經濟產業化結構調整,呈現出從第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的趨勢,而在此期間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促使了第三產業的積極發展。音樂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產品和載體,對于滿足人的心理需求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積極打造以音樂藝術為品牌的服務行業正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這就為音樂學專業學生提供了可以施展才華的廣闊發展空間。二是音樂學專業學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更好的優化地方的經濟發展。如音樂學專業中表演方向的學生可以參與到地方的音樂表演團體中,或者自己進行創業,開設培訓中心,創建表演團隊等,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促進地方音樂文化事業的發展,更加的能夠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只要有平臺、有思路,就會更好的將地方的音樂人才聚攏起來,實現共贏。
在地方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正確認識當前音樂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可以更好地找出有效的培養途徑。筆者認為,就音樂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學生專業素質較為薄弱。相對于專業音樂院校的學生而言,地方高校中的音樂學專業學生在整體的專業能力方面略顯薄弱,很多學生在入學之前并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或者系統的音樂教育,很多情況下都是考前進行突擊,因此沒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有的學生甚至對基本的樂理常識、視唱練耳等基本的音樂素養還沒有熟練的掌握。還有學生在具體的專業方向如聲樂、器樂等方面也沒有進行科學的、系統的訓練,正是由于這些基本素質的缺失,從而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專業上很難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是學生專業單一。從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看,復合型人才在就業和創業方面占有著很大的優勢。而當前音樂學專業學生所學習的專業方向較為單一,比如聲樂專業方向的學生缺乏鋼琴的修養,而表演專業的學生缺乏理論的基礎等,也正是由于這種專業的單一性,造成了學生在就業和創業過程中的困難。以至于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更有甚者,很多學生已經完全拋棄自己的專業,從事到別的行業中。因此這種專業的單一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音樂人才的流失。
三是學生缺乏從業的思想。現在很多音樂學專業學生只是抱著一種能夠順利畢業的態度,在他們的意識中,只要能夠完成學業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即可,而沒有過多的從人生規劃的角度進行考慮,所以很多學生在校期間,并不重視自身的專業發展,浪費了自己的學業青春,阻塞了自身提高和發展的空間。這說明當前音樂學學生缺乏必要的專業發展意識和從業意識。
四是缺乏實踐能力。在教學中重視音樂中的理論教學,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2]音樂學專業學生的實踐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教學實踐,另一種是社會實踐。教學實踐的形式主要是學校組織的各種演出和教學匯報音樂會。如學校沒到節慶的時候組織學生進行演出以及學期末、學生畢業的時候組織音樂會等。有的學校比較重視教學實踐,如定期舉行雙周音樂會或者學校藝術節演出等,而有的學校在這一方面則舉行的較少,因此難以給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從社會實踐的角度看,現在的音樂學專業學生更多的體現出與社會脫節的現象,他們進入學校之后只是囿于學校的環境,缺乏接觸社會的經歷,不了解當前社會就業的壓力和缺乏對職業競爭的意識,因此在實踐能力的自我培養上沒有得到很高的重視。
針對地方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背景和當前音樂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是開設必要的音樂理論課程。針對學生對音樂基礎理論薄弱的現狀,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增加音樂理論的課程,從音樂學的角度看,學校和教師需要對音樂學這一概念進行充分地了解。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具體的分為音樂學學科和音樂學專業兩種。音樂學學科實際是一個傳統概念,其范疇主要是各種音樂學科知識,如音樂基礎理論,包括樂理、視唱練耳;音樂學專門理論,如音樂史學、民族音樂學、音樂美學等,作曲技術理論,包括和聲、曲式、復調、配器等;而音樂學專業則包含音樂理論和具體專業方向,如聲樂方向和器樂方向具有音樂表演的性質,但是在進行表演方面學習的同時,還需要有音樂理論的教學。目前的現狀在于只重視表演方向的教學,而較多的缺失音樂理論教學,這說明在音樂學專業教學層次方面具有不完善化,這也是造成學生音樂理論基礎不扎實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改善這一狀況,有必要開設相應的理論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從而能夠深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在聲樂演唱和器樂演奏中,掌握必要的美學常識,可以更好的輔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情感,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此外,學校還可以增設鋼琴調律、晚會導演、舞臺主持、舞臺表演、音響燈光等實踐技能型課程,全面培養學生掌握各項專業技能,更好的具備就業、創業的能力。
二是加強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的情況,學校方面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文化建設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知名度,還能夠提高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整體文化素質,現在很多企業已經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合唱隊和樂隊,從這一發展趨勢可以看出,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可以給音樂學專業學生提供鍛煉實踐能力的機會,幫助企業搞好文化建設。其次學校還可以與地方文化研究單位合作進行音樂采集、研究等工作,通過學生的音樂采風活動、撰寫田野調查報告等方式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得到充分的運用。如很多地方擁有著豐富的民間音樂資源,這些音樂資源仍然處于尚待開發之中,通過音樂學專業學生的加入可以壯大地方音樂研究人員的隊伍,形成音樂采集、研究、表演、評論的一體化線條,對于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地方民間音樂資源而言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三是學校提供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實踐,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優化學生整體素質的需要。[3]大學音樂藝術教育應重視藝術實踐與教學的關系,[4]音樂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各種音樂活動來實現。針對當前地方高校中音樂學專業的綜合性,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如以原創音樂會的形式就能夠體現出音樂學專業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學校應當給與學生一定的平臺,鼓勵他們進行作品的創作、表演和評論,是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以聲樂音樂會為例,作曲專業的學生進行聲樂作品創作、聲樂專業和器樂專業學生負責演唱和伴奏、理論專業學生進行評論工作,由此將音樂創作、表演、欣賞三大實踐能夠有效的統一起來。除了學校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自我展示平臺之外,還需要高度重視教學匯報音樂會的作用。教學匯報不僅能夠體現出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而且在更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駕馭舞臺的能力。當學生將來參與社會工作之后,便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促進地方音樂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發展。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高度重視音樂學專業學生實踐的培養,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從而更好的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這說明在高校音樂學專業的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進行高度的結合。從學生自身專業的角度看,首先自己要對自己的專業能力現狀進行定位,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到充分發揮優勢,努力的彌補劣勢,這樣才能夠更加的適應于社會的競爭。從地方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角度看,地方與高校的聯合能夠真正的體現出雙贏的關系,其中地方經濟的發展為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提供了就業的崗位和創業的機會,也客觀上提高了高校音樂學專業的教學水平,而高校音樂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也能夠對地方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起到反哺的作用,因此從這一角度看,對于兩者的發展而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