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湘琴
(山東省老年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身體是人類肉體呈現所在,是精神靈魂的載體,而身體的健康問題乃是生命之本。身體的各方面需要互相依托扶持、身在心內、心在身內,須臾不可離也。而現代醫學上表示身體不止是肌肉骨骼形成的堆砌物,還是生命本身所存在的重要體現。身體是人類之所以可以證明自己是高等生物的一種體現,具備著親和自然的能力,人類社會發展的體系的象征。而太極拳不僅利于身心發展,還具備著修身養性的能力,使人能達到陶冶情操、延年益壽的目的。
太極拳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拳術之一,由明朝張三豐帶動發展使得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太極拳,太極拳不僅結合了陰陽五行之變化,對人體的骨骼、氣血、內臟都具有修養的作用。太極講究快中有慢、慢中有快的變化,虛虛實實,若隱若現、剛柔并濟、以意帶力的拳法在不斷的學習鍛煉中達到對太極拳揮灑自如,一動一靜、隨心所欲盡在掌握之中從而養生防身。太極拳中分了很多派系,其中陳氏太極拳最為著名。作為中華武術瑰寶的太極拳在世界范圍內都較為出名,在練拳是對自身素養,體質都有提高的作用。除此外太極拳還衍生出很多器械套路如太極劍法、太極刀法、太極掌法等等。拳術套路中分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等等。在電視影劇上就能看到道家掌門張三豐,曾把太極傳授給張無忌,在傳授時講到想要領悟全部意境需要把固有的套路,忘掉從而隨心而于隨風而動,以慢制快,以靜制動、剛柔并濟從而發揮出太極拳的全部能力。
太極拳在日常生活時進行鍛煉對身體太極拳要求身體放松心中平靜自然,從而能達到整個身體的松弛狀態,使大腦得到放松。長期打太極拳對情緒的活躍和大腦的調節起到作用,長期堅持大腦功能從而得到改善,對老人身體的慢性病起到消除的作用。氣沉丹田,運用腹式呼吸,在打拳時對呼吸深度加大,改善呼吸方面的技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素質、身體機能得到增強。而生病的病人,鍛煉太極拳對病癥還具備著抑制功效,特別是神經衰弱、心臟疾病、高血壓以及呼吸方面的病癥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現代把拳術與中醫學中的導引、吐納相互結合,從而運用在太極全書之中,意欲形合,使心臟生理正常,進而可以把氣血引導與周身達到暢通。對于人體全身的血液循環依賴于心臟的推動作用,而太極一道和中醫相互結合之后在身體等各個機能進入放松狀態下,使拳術的運行與血液循環符合并且達到促進血液循環,使心氣旺盛,心血充盈,進而達到練拳養生的作用。在古人的認知中經絡就是人體的氣血循環的經脈,而人體的經絡系統在拳術中還具備著四種功能,其一,拳術與經絡系統的聯合作用相結合;其二,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運輸作用相結合;其三,把拳術與經絡的感應傳導作用相結合;其四,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相結合。
太極拳講究著陰陽五行,太極二字出自《易經》而太極二字的含義就是“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從而也反應出古人對自然和人類的哲學思想。太極的核心便是相互轉換過程的自然規律,人的出生到老去,樹木一年四季的變化,太陽朝起夕落等自然所存在的規律。太極注重陰陽變化,從而兼具形神一致,太極拳的套路找事演繹了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從中蘊含了生命的精神。太極拳的內功與中國古代的哲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無極而太極,體現了太極需要心境神合、純無雜念。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太極拳理論始終貫穿陰陽變化的理念。而陰陽是一個很復雜的東西,例如人體向陽為陽,所以人背部屬陽,腹部為陰,而腹部內有存在著五臟六腑,五臟皆為陰,六腑為陽,從而達到人體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變化萬物相生相克,水火亦為陰陽,水為陰,火為陽,相生相克,宇宙自然界事物形成規律亦確如此。
人體哲學是心靈和肉體的關系問題,而肉體的存在是唯物論的主要體現。太極在哲學的理論上遵循萬物循環的規律,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天地,氣血的循環就為一種規律的體現,而太極拳能夠存進這種循環的速度從而改善人體各方面機能。太極拳和身心的融合能達到醒悟自身的作用,讓自己對自我的認識對自然社會的認識,達到更高一種層次從而實現整體的價值升華。太極拳可以修養身心,讓身體去感悟世間、感悟自然,適應自然規律的變化,順應變換。身體在規律循環達到哲學性的意味。太極拳中講述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等運用,就是通過周身的變換達到具有規律的變動,順勢而為。太極包含之廣乃含世間萬物,而萬物繁衍相同,陰陽調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循環反復,陰陽二字又包羅萬象,一呼一吸之間調節身心,一陰一陽之中互為轉換。在太極練習中有動有靜,以靜而應動,以動則制靜,皆為靜動結合,劃分為陰陽也。陰陽無限循環變換,日月之交替,人之生死,四季之變幻,循環往復皆為太極陰陽也。
結語:結合上文綜上所述,身體觀視域下太極拳的哲學意蘊,在身體觀上,太極拳上,太極對身體的益處上,結合哲學理論進行講述。太極拳自古以來對修身養性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太極運動規律符合人氣血的運動規律,符合傳統哲學的身心合一的理念。太極注重生命循環的規律,追尋萬物歸一的理念,適應規律從而利用規律達到更具滋養生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