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珂 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即興表演能力考驗的是舞蹈演員表演的靈活性與經驗性,是民族舞蹈表演的獨特之處,同時,即興表演互動性極強,有利于提升表演的效果。因此,即興表演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生活力的重要體現方式,同時即興表演課堂的缺失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活力缺乏的重要因素。
即興是指通過眼前情景而激發出表演者的表演興致與靈感而進行的行為與動作的展現。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舞者未經事先安排與思考的情況下,即可根據伴奏音樂或表演情境直接進行現場創作表演即為即興的內涵之所在。在同種音樂背景下,不同舞者根據現場環境情況而創作出的即興表演會存在一定差異,即使是同一舞者,環境狀況不同時,其即興創作的舞蹈也不盡相同。
作為舞蹈表演形式的一種,即興表演自千年前就已出現,是舞者抒發內心情感與情緒的獨特表現方式。即興的價值極為豐富。
首先,學生掌握一定舞蹈表演基礎后,通過即興表演可以進行舞蹈表演動作的再創作,有利于提高舞蹈表演技巧的靈活性,是學生提升對舞蹈內涵理解與接受能力的重要途徑,學過即興訓練學生可以領悟到舞蹈表演的內在魅力之所在。
其次,在民族民間舞教學過程中進行即興表演有利于學生鞏固與吸收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內容,學生可以自行進行舞蹈表演方式的探索,進而形成獨特的舞蹈風格,使舞蹈動作更具創新性與獨特性。
再次,學生可以針對所學舞蹈動作進行多向思維的思考,從而提升動作的連貫性,使舞蹈技巧的運用更加自然流暢,真正實現活學活用的教學目的。
最后,通過即興表演練習,學生的即興表演能力會逐步提升,在不同表演情境下的臨場發揮能力有所增強,學生可以掌握即興表演的技巧,以免在表演時出現失誤。
舞蹈教學主要是針對具有舞蹈學習與表演能力的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是舞蹈學習者自身舞蹈表演與創造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舞蹈學習的過程較為復雜,環節頗多,而其中的首要環節就是從自然向自覺的轉變。具有舞蹈學習潛力卻未專業進行舞蹈學習的學生通過舞蹈教師培訓可以提升對舞蹈的感知能力以及動作模仿能力,進而理解舞蹈的內在價值,完成舞蹈知識體系的構建,進而具有一定的舞蹈表演及創作能力。這一改變的過程就是自然向自覺升華的過程,此時是即興表演的準備階段,學生并不具備即興表演的能力。
完成第一階段的升華后,學生的即興表演能力尚不具備,只是處于萌芽時期,必須經過二次升華,才可以掌握即興表演的能力。
總體來說,學生只有了解舞蹈表演動作的規律,把握住風格規律的特點,就可以在充分理解舞蹈內涵的基礎上將自身的情感與獨特思考融入舞蹈表演過程中,進而重塑舞蹈表演動作,呈現出具有獨特創造力的舞蹈表演形式。同時,學生要進行舞蹈個性探尋能力的訓練,將舞蹈當中的獨特之處找尋出來通過再創造而進行重新演繹。
在多元化的舞蹈表演方式當中,即興表演只是其中的一種,然而這種表演方式難度較高,且并未形成規律。舞者在即興表演時,要對音樂節奏加以分析,了解音樂的情感基調,同時還要根據現場表演環境確定所要呈現舞蹈的具體風格。然后,根據舞者自身所掌握的舞蹈知識與技能進行舞蹈的創作和表演。此時,舞者在即興表演過程中不能過于緊張,一旦情緒波動過大就會破壞即興表演的效果。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演變,舞蹈已成為舞者情感與思想表達的重要藝術方式,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引入即興表演有利于教學成果的實現。舞蹈教學是活力極強且富有創造力的藝術教學形式,舞蹈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出具有創造能力的舞蹈表演者,而不是簡單機械的舞蹈動作模仿者。民族民間舞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舞蹈表現力與創造力,通過即興表演訓練促進這些能力的提升,進而推動舞蹈教學的穩定與持續發展,賦予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生機與活力。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中,即興的運用極為關鍵。只有具備實踐應用能力,才可以探尋到良好的即興素材,并創造出獨特的即興作品,進而展現出舞者的情感及獨特思想。良好的理解即興運用,才可以提升即興表演者的即興創造能力,進而展現出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獨特風格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