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軍
(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校,重慶 409099)
在高中的教學工作中,物理是一門重要的教學科目,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是老師和家長廣泛關注的問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物理的教學重心和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行高中物理的教學工作,以提高物理的教學質量,就成為一個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一)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理念在2014年由我國教育部提出,并且把“核心素養”作為了我國普通高中的育人目標,從此“核心素養”已然成為了一個人全面發展必備的素質。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促進個人的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二)物理核心素養。物理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物理的學習,逐漸形成正確的三觀,能夠具備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成為有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人才。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包括四個維度,分別是:物理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
(一)教育理念固化。很多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堂上注重對學生物理知識點的傳授,雖然教師講課十分認真,但學生的接受度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由于高中物理內容比初中物理內容復雜很多,需要教師進行大量的講解和實驗,所以很多教師將時間都花費在知識和及技能的傳授上,忽略了對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塑造。
(二)教學內容實用性不高。物理實際上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很多生活中的現象都能用物理原理進行解答,并且很多操作也可以用物理知識來實施,并且能夠幫助人們解決很多問題。然而很多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過度重視概念和原理的傳授,忽略了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導致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
(三)教學方法時效性差。在新課程改革以來,很多教師都開始進行教育方法的轉變。但是,很多時候都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的配合度不高,導致實效性差。從而使得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很賣力,學生很淡定,導致物理核心素養培育效果不夠理想。
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育時要堅持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要在國家立德樹人理念的前提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培育;要結合時代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培育,要符合時代發展的規律,為時代的發展做貢獻;要立足中國國情,將學生培養成熱愛祖國、積極向上、艱苦奮斗的全面發展的,具備核心素養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高中物理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高中物理核心素養要求在物理教學中要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放在教學的首位,要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處在主導位置,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應加強物理知識的實用性講解。高中物理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能夠用物理的角度看問題,能夠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能夠抓住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能夠通過提出物理問題、經過假設、實驗最終得出結論。高中物理雖然比初中物理更加深奧和難理解,但是不代表高中物理的實用性低。物理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能夠具備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生活實踐能力是其中一項重要技能,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內容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是學習物理的關鍵。教師在傳授物理知識時,應注重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以生活中常見的,易理解的例子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激發同學們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難題的興趣,從而增加了物理教學的實用性,也促進了高中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三)轉變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中物理教師群體始終堅持不懈的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傳授,但有時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付出是不成正比的。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教學方法使用不恰當,教學方法是貫穿在教學過程始終的線索,教學方法不恰當會使教學效果事倍功半。高中物理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學會的,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因此會有一些學生落后于正常的教學進度,這時教師就因該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幫助后進生;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應該把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應該把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表現、做實驗時的表現、在合作中的表現等等都納入到評價標準中去,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結束語: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高中生是國家培養的建設祖國的人才,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實國家“立德樹人”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學要繼續深化物理核心素養的培育,從而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奮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