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兵
(江蘇省濱海縣水利建設鉆井工程公司,江蘇 濱海 224500)
某水庫工程位于河流上游地帶,集水面積為72km2,總庫容約3618萬m3,是具有防洪、養殖、灌溉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庫,設計灌溉面積達到5.1萬畝。由于該水庫修建年限相對較長,在水庫大壩河槽部分的抗滑穩定性較差,導致下游壩坡存在局部滑動問題,嚴重影響水庫運行安全性。且水庫壩基部分缺乏防滲施工,在壩坡出逸段未進行有效保護。綜合考慮技術、經濟等因素,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技術對壩體進行加固,在大壩沿線布置防滲墻,根據水庫實際情況,將防滲墻厚度設計為0.4m,高程約在62.3m,墻體長度為650m,嚴格遵循相關技術標準進行施工,以實現對堤壩進行有效加固。
塑性混凝土主要有粘土、砂以及水泥等材料攪拌成漿,為了改善混凝土特性,可適當加入膨潤土或者外加劑,具有良好的極限應變能力,使墻體應力狀態得以優化。其具體優點有:其一,彈模量低。與普通混凝土相比,塑性混凝土的彈模量可以通過調整配合比例進行人為控制,初始彈性模量值相對較低。其二,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初始模量較為穩定,受外界圍壓影響較小,且強度會在圍壓作用下不斷增強,提高墻體的防滲性及安全性。其三,變形性能良好。在配合比設計時盡量保證塑性混凝土與周邊土體的彈性模量處于一致狀態,以增強其變形性能。墻體承擔較大變形時,在內部不會產生較大應力,此為塑性混凝土防滲墻顯著優點。其四,抗滲性能良好。在塑性混凝土材料中摻入適量膨潤土及粘土,使墻體抗滲性能得到提升,其滲透系數一般為10—10 cm/s,此外,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防滲效果會隨著時間增加而越來越強,廣泛應用于土石壩工程基礎防滲系統。
(一)施工材料準備
為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必須在充分掌握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選取各項材料。水泥對混凝土的強度。彈性模量有直接影響,應根據工程性質確定水泥標號,以滿足工程建設需求,每一批次材料進場前,必須進行嚴格的質量驗收,禁止應用不達標材料。在塑性水泥混凝土中,膨潤土和粘土是關鍵材料,能夠有效降低其彈性模量,要求其膠粒含量及黏粒應當達到相關標準,將含黏量控制在50%以上,同時還可摻入適量的粉煤灰,增強混凝土抗侵蝕性。
(二)臨時設施布置
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中需要采用吊裝、鉆孔等大型機械設備,為保證施工順利進行,必須布設施工平臺,保證設備安全運轉,同時修建導向槽,為后期施工提供積極指導。防滲墻的中心線應與導墻中心線保持一致,便于檢查防滲墻的平面位置,通過導墻頂面高程,可控制混凝土澆筑面標高。將測量基準點設置在導墻附近,在施工中定期檢測導向槽沉陷情況,避免出現變位現象。此外,導墻還能夠保護槽段主體,避免出現坍塌現象,提升孔口的穩定性。
(三)槽段施工
通常情況下,在施工之前應選取主河床部位的槽段進行試驗施工,確定防滲墻底部高程,為后期施工提供參考。試驗施工過程中,應詳細記錄各項施工參數,劃分土層情況,選取適宜的鉆進速度。正式施工時,將鉆機安放至指定位置,核對孔號及孔位,明確主孔及副孔的具體位置,主孔采用沖擊鉆進成孔的施工方式,副孔劈打成孔。嚴格控制鉆進速度,避免對周邊鉆孔造成影響。
(四)槽段澆筑
待清孔作業完成后,檢驗孔底沉渣厚度,將其控制在10cm以內,并按照規定標準驗收成孔質量,采取必要的糾偏措施。隨后將導管下放至指定位置。通常采用直升導管法進行混凝土澆筑,導管間距控制在3.5m以內,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大于6m,以免后期難以拔出。定期測量槽孔內部混凝土面標高,直至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停止施工。
(一)在進行槽段劃分時,應嚴格控制槽段長度,不得出現過多的槽段接頭,盡量減少工程量,優化施工效率,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若施工地段存在較多的漂石、孤石等,應適當縮短槽孔長度,防止槽段過長導致泥漿供應不足,降低槽壁的穩定性。待鉆孔施工結束,應檢驗其各項指標是否滿足標準要求。
(二)槽孔清孔驗收合格后,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塑性混凝土澆筑作業,不得間隔時間過長,以免出現槽壁坍塌的現象。在槽段澆筑時,先將適量的水泥砂漿注入導管內部,檢驗導管的通暢性,隨后方可正常施工,待混凝土上升至指定高度才能提升導管,保證澆筑作業的連續性。不同槽段之間應加強連接,以提升墻體的連續性,先澆筑槽段的混凝土初凝后,在兩個端頭孔處安放鉆機,確定孔位后進行劈打鉆進,直至達到原來的孔深,并將其作為下一個槽段的主孔,確保墻體的連續性。
(三)在混凝土澆筑時,常見問題有以下幾種:一是堵管,應清除導管內部雜物,確保通暢之后方可繼續施工。二是漏漿,一旦出現漿液滲漏的現象,應及時提升導管,查明問題出現的具體原因,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待檢驗合格夠重新下入導管。三是孔壁坍塌,為預防這一問題,必須保持將漿液面標高滿足施工要求,并適當儲備防滲漏材料,諸如稻草、黏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