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奎
(遵義市生態環境局余慶分局,貴州 遵義 563000)
近年來,環境意識調查的結果表明,我國環境宣教的客體-公眾生態環境意識普遍有所提高,但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環境意識仍存在明顯的差異。生態環境宣教的主體,總體上仍然存在著宣傳教育機構不健全、力量薄弱、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與當前的環保訴求不能較好匹配,各地區生態環境宣教隊伍能力建設發展不平衡。因此,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仍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這不僅需要法制約束,還離不開公眾的參與。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保障公共利益,彌補政府的信息漏洞。要加強公眾有效的參與力度,前期的環保宣傳和教育工作就必不可少。因此,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既對環保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又能從環保實踐中保障了公共利益。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傳播生態文明思想,踐行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各級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主業主責,需要時刻牢記服務生態環境建設的初心和使命,并為之不懈努力奮斗。
工作思路上強化“三個圍繞”:圍繞環保中心工作、圍繞解決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圍繞建設“兩型”社會和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開展環境宣傳教育活動。實際工作中力求“三個突破”:在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形式上取得新突破;在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關心、支持、參與環境保護上取得新突破;在加強管理提高環境宣傳效果上取得新突破。新形勢下,做好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要努力實現“四個轉變”,即環境宣傳主體要從由環保部門一家“唱獨角戲”“單兵作戰”向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大合唱”“集團軍攻堅戰”轉變,形成合力,增強實效;生態環境宣傳形式由封閉式轉向開放式,由單向灌輸轉向雙向互動,從單純依賴環保系統宣傳向多元化、多部門、全方位環境宣傳上轉變;生態環境宣傳方法要從單個環保宣傳活動向系列化持久性的環境宣傳活動上轉變;生態環境宣傳手段要從文字、圖像向信息化的網絡、動漫和文字、影視相結合的高科技手段上轉變,不斷打造更好的生態文化產品。
在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入校園方面:要始終把學校作為生態環境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把培育師生良好生態環境保護行為和“小手拉大手”作為重要載體常抓不懈。
以省、市、縣、鄉(鎮)“四級”財力投入方式,籌集環境教育系列培訓、課程開發等資金,確保各級生態環境宣傳教育既能進課堂,又有資金保障。同時,邀請環境教育領域專家,結合地方生態環境特色,聯合教育部門,開發系列環境教育課程。以示范課形式傳授相關課程要點,為學校、基地提供課程參考。并通過課題研究等方式鼓勵相關學校教師、基地人員結合自身實際,設計特色環境教育課程,共同推動遵義市環境教育事業發展。
在生態環境教育進企業方面:首先,要重塑新名片,如:遵義生態環境公眾號。現有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功能單一,影響力弱。要結合當前的形勢任務和工作需要,對現有公眾號的內容設置、功能區分、服務對象、管理模式等進行更新、完善和優化,使遵義生態環境公眾號真正能成為服務企業、服務民眾的“生態文明陣地”。其次,要開辦大講堂——組織百萬公眾環保大講堂,扎實推進環保法規宣教“進企業”活動。結合生態環境執法改革,按照“市局牽頭定專題、設課程、聘老師,分局組織分行業、定時間、抓監督,相關單位落實人員、場地”的思路,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宣傳教育活動。重點抓好抓實企業普法宣講活動,引導企業經營者自覺學法、懂法、守法;其次,探索建立排污行業環保信用體系,增加剛性約束力,推動排污行業綠色環保型經營發展。
一是要堅持人才創新。偉大事業始于創新,發展是當今世界不變的主題,而破題之要在于人才。當前,要解決好生態環境宣傳教育系統人少事多任務重的矛盾,前提是要科學合理地培養、調度和使用好人才資源。
二是要開展管理創新。要始終堅持“有為才有位”的管理理念,切實將管理作為履行工作職責、提升能力素質、服務美麗中國的重要遵循。在挖掘內部潛力上,堅持用“四會”來管控流程,即年初任務部署會管方向、季度形勢分析會管得失,工作總結會管進度,年度現場會管全局,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加強檢查調研和跟進督導,使生態環境宣教工作始終在規范的程序內運行。
三是要探索技術創新。當前,隨著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以及電子新媒體在新聞媒體的廣泛運用,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優勢提高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質效勢在必行。要迅速學習掌握5G先進技術,讓萬物互聯互通互享技術運用到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譬如,在教育短視頻傳播、大講堂遠程教學、遠程電視電話會議、生態環境全天候監測等領域,要提前儲備、精準施策、舍得投入,讓新技術、新材料成為服務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新動力。
總之,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對環境保護具有先導和前驅的重要作用。生態環境相關行業工作者應明確環境宣教工作的重要性,認清當前生態環境宣教工作形勢,抓住環境宣教工作主要特征,提出搞好生態環境宣教工作的建議,增強全民環境危機意識,實現公眾環保素質大提升、社會環境文化大發展,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