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黎丹
(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樂縣平樂鎮福興中心校,廣西 平樂 542401)
根據各種文獻資料顯示,大多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引導解決,很容易使得留守兒童走向歧路,甚至是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對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大多數具有敏感、易怒、孤獨等情感,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針對小學生的這些情感特點,重點解決學生的內心問題,幫助學生解決一些身心上的困難。教師要從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制定合理的疏導教育計劃,培養學生健康、向上、樂觀、勇敢等美好的品質,防患于未然的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越來越重視,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但同時人們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注度仍舊不夠,很多的留守兒童的心理,出現一些影響未來發展的不良因素,需要社會積極關注,建立健全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輔導機制,給留守兒童更多的心理幫助。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主要有留守兒童教育缺乏全面落實,缺乏正確的心理引導人,教師專業心理素養欠缺等。首先是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落實,很多學校雖然響應社會的號召,專門建立針對學生的心理疏導課程,但大多數只是流于形式,沒有正確進行定期的心理輔導教育,使得學校表面工作做得好,但學生根本沒有收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仍舊亟待解決。
很多地區的學校由于地域、環境、經濟等限制,學校建設不完備,基礎文化課程都難以保障正常的教學進行,更不用說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門的心理引導人,只能由任課教師或者班主任,在日常任課時隨便提點幾句。因為沒有專業的心理疏導教師,且很多專業教師的心理素養欠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值得關注,很多留守兒童因為受到錯誤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學生的未來心理發展,將走向更加不良好的境界。
針對當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需要國家、社會和學校共同合作,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教育普及機制,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位,使每位留守兒童真正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性。同時教師積極的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幫助留守兒童發現自己的問題,克服留守兒童的內心盲區,幫助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走出一些情感上的陰影,走進屬于兒童孩童時代的溫暖陽光下。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游戲心理小游戲,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慢慢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性,幫助學生打開心扉,構建師生、生生交流的心理情感氛圍,使學生們自愿分享自己的心理問題,大家幫忙一起解決,這樣既增進彼此的情感,又有效的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制定相關的心理健康疏導計劃,幫助每一位學生都順利地走出心理的牢籠,能夠快樂健康地度過童年時光。從積極心理學的視野出發,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要樹立積極的目標,不僅要幫助個別留守兒童消除心理問題,更要培養全體留守兒童,積極的個性品質和健全的心理素質。這樣的目標才和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相符合。
教師要學習保護留守兒童的內心情感世界,通過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行為,給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體驗,幫助學生能夠自主發現自己的內心問題,并積極解決自我問題,逐漸建立健全且強大的內心世界。針對目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應該是單純的預防和疏導教育,更應該從而根源上解決問題,幫助留守兒童發現自身的閃光點,并不斷發揚光大,幫助留守兒童建立未來發展的正確心理狀態,從而幫助其自主創造幸福的生活。
同時教師要積極發現留守兒童的閃光點,鼓勵兒童多學習一些正能量的知識,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從兒童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發現其長處和優勢,用激勵和贊美的語言,讓兒童在尊重、鼓勵中增加自信、樂觀等積極情緒體驗。且教師還要積極與兒童的父母溝通,雖然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健康的心理教育,但這并不能代替父母的愛,因此家長要多關心兒童、表揚兒童。雖然留守兒童的父母不能每天陪伴兒童,但父母可以利用現代化的通訊設備,經常和兒童溝通和交流,雖然不能做到陪伴身邊,但該給予兒童的關愛和照顧不能缺少,使兒童在積極的環境中培養積極的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視學生的內心情感,拓展心理教育的范圍,有效保護兒童的內心情感世界,讓兒童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培養積極向上的內心情感,促進兒童的茁壯成長。留守兒童擁有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兒童的錯誤行為,甚至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聯系整個社會,幫助兒童進行全方位的心理教育,使兒童接受正確的心理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