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娟
(江西省豐城市尚莊中心小學,江西 豐城 331131)
近年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我國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既要保證學生能夠熟悉掌握課本中的語文知識,還要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朗讀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快速理解課文內容的含義,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及學習質量的提升。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探究,有利于提高相關人員對這一方面的認識,采取科學合理的策略進行教學優化,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朝著更好地方向不斷發展。
在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對朗讀教學的重視性不斷提高,采取了一些合理的措施進行教學優化,但是能夠取得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難以實現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目的。就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都是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課文朗讀,或是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預習朗讀,但是學生在課堂上擁有的朗讀時間較少,無法通過朗讀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也難以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由于教師對朗讀教學的認識不夠充分,未能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導致學生存在朗讀意識薄弱的情況,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1]。
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朗讀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通過朗讀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以有效提升。然而部分教師對朗讀教學的認識不夠全面,認為朗讀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檢驗,且朗讀內容局限在語文教材上,難以保證朗讀內容的多樣化,這就嚴重影響到學生朗讀能力的發展。同時,部分教師比較重視教學的進度,經常選擇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朗讀,未能重視其他學生的能力培養,導致部分學生缺少表現自我的機會,其朗讀的興趣也不斷降低,這顯然無法滿足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需求。
根據以往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來看,學生能夠用來朗讀的時間較少,其朗讀時間普遍保持在10分鐘以內,難以發揮朗讀教學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方面的作用。基于這一情況,需要提高教師對朗讀教學的認識,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朗讀時間,促使學生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具體來講,教師需要根據課本內容對課堂的時間進行合理劃分,確保學生能夠具備足夠的朗讀時間,從而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升國旗》一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總結出來的文章中心進行朗讀,并將其融入到文章中,使學生能夠產生更加深刻的記憶,還可以布置一些朗讀任務,使學生能夠帶著目的進行課文朗讀,從而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2]。
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做到主動朗讀,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此提高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課文朗讀中,并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只有保證學生能夠真正喜歡上朗讀,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巨人的花園》一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表演朗讀法應用到朗讀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使學生的朗讀技能得以提升。例如:在《觀潮》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帶領學生一同進行課文朗讀,使學生能夠通過朗讀對潮水產生一個基本的認識,并在腦海中想象出這一畫面,而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身想象出來的畫面進行描述,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的圖片和視頻,使學生能夠快速進入情境,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發展。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不斷優化朗讀評的機制,鼓勵學生進行朗讀,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信心,從而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不斷發展。在進行朗讀評價的時候,盡量少用簡單直接的方法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而是要選擇委婉的語言,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使其能夠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例如:有些學生存在朗讀速度過快的情況,此時教師可以做出評價:“這位同學的朗讀能力很好,可以看出這位同學在上課的時候很認真,不過可以的話請放慢一點朗讀速度,等等其他同學。”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保證學生的自信心不受傷害,且能夠鼓勵學生不斷成長和進步。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一些激勵性的語言來進行朗讀評價,仔細觀察每一個學生在朗讀過程的表現,找出學生身上存在的優點,鼓勵學生發揚自身的優點,使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自信心,以良好的狀態進行朗讀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綜上所述,為實現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目的,需要充分了解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現狀,做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朗讀時間,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并注重引導、不斷優化朗讀評價,通過各種策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朗讀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及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