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連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紫城鎮上書小學,廣東 河源 517400)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和義務。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閱讀能力和技巧才能進行后續的學習。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忽略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一味地追求閱讀數量,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語文教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時刻保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教育的不斷發展,其最終目的都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展學生的發展面。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學生主動在課堂上與教師互動、與學生互動,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1]。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學生進行自我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當學生自己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時,其學習的內部動能就會增強,進而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一旦被激發,學生就會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舉個例子,在教授《觀潮》時,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問學生是否見到過大潮,之后讓學生自己想象大潮應該是怎樣的。接著,先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表述大潮的景象,之后再進入課文中,用問題的情景模式讓學生主動去學習這篇文章,鍛煉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語文閱讀教學需要興趣的參與。但是,部分教師過于“迷信”興趣的作用,帶領學生開展興趣閱讀過程中給予學生的自由超過了語文學習的限度。部分學生的閱讀讀物與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毫無關聯,甚至威脅到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如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很難不受外界信息的干擾,而教師在學生興趣閱讀過程中監管存在疏忽,導致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學生的興趣閱讀是存在一定限制和要求的,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課后拓展需要給學生劃定閱讀范圍和規定具體閱讀要求。興趣閱讀訓練并不意味著一味地自由和放縱,教師要嚴格把控學生興趣閱讀讀物的題材和內容,并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記錄和總結。教師根據學生興趣閱讀過程中的記錄和總結判斷學生的閱讀情況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情況[2]。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過程中適當的記錄和總結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形成良好閱讀習慣。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盡可能讓學生興趣閱讀范圍與教材內容有所重合。激發學生興趣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前提,但是教師要確保對于學生興趣閱讀的讀物有一定的監管和限制。確保學生不受不良信息侵害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行興趣拓展閱讀,培養學生隨手記閱讀筆記的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利用豐富的閱讀內容提升閱讀的新鮮感,以此提升課堂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更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方式。比如,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提前設計好PPT或者與教學相關的短視頻,在正式閱讀前為學生播放生動有趣的視頻或者PPT,這樣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吸引到課堂閱讀中,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3]。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為學生搜集一些與抗戰時期相關的視頻,同時在視頻中要有與狼牙山五壯士相關的介紹,像五壯士都叫什么名字或者是擔任的職務以及性格等,在閱讀之前播放給學生觀看,通過這樣的視頻調動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讓學生觀看完視頻之后能夠深刻了解《狼牙山五壯士》所講內容,以此拓展閱讀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當學生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對五壯士的看法大膽地描述出來,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當閱讀課堂結束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希望自己在做完一件事之后能夠得到人的認可與鼓勵,只有教師及時給予表揚才能夠將學生的內在潛力徹底激發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吝嗇對學生的鼓勵和可定,讓學生可以真實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與愛護,充分滿足他們的內心需求,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進閱讀教學活動中,提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比如,在教學《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時候,這篇文章中主要是在大自然中狼與鹿兩者之間的平衡關系,以及數量變化對森林所造成的影響,當學生對這篇課文閱讀完之后可以鼓勵學生描述一下自己的理解,如狼和鹿之間的關系,還有鹿與森林的關系或者是狼和森林的關系等,學生的回答無論正確與否教師都要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對于回答不正確的可以給予引導,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所遇到的好詞,好句以及修辭手法及時記錄整理。如,在閱讀的時候看到修辭手法運用特別好的語句或者是一段排比句,可以隨手摘抄下來,并多加閱讀,以此增強語感,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4]。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將會有更多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融入現代小學的語文的教學中。在小學生的主要課程中,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它對于培養小學生思維習慣和人生觀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