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爽
相信很多家長都看到過這段話:“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還恰巧你的種子不會開花,只是一棵大樹,但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是一種幸福……”也相信很多家長也聽過“陪著蝸牛去散步”的故事:“孩子就像故事里的蝸牛,我們對慢吞吞的蝸牛又急又氣,又拉又扯,結果蝸牛受了傷,越爬越慢甚至不肯向前爬了……”
很多家長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孩子動手能力弱,書寫慢,知識理解能力不透,家長每天都在努力追趕孩子,搞得親子關系一度緊張,孩子每天刷卷子、寫作業到很晚,但結果一直不盡人意,孩子就像被拉扯的蝸牛,傷痕累累,成績沒有進步又累得筋疲力盡,讓人倍感迷茫和無望。但遇到這兩個故事,我在想,如果我們的孩子就是花期晚呢?如果她就不會開花呢,那為什么我們還要急待開花結果,又如果她就是那只上帝給我們安排的陪我們散步的蝸牛呢,與其拔苗助長,拉著蝸牛奔跑,不如放慢腳步,靜下心來陪她成長。善待自己,善待孩子,陪著蝸牛一起去散步的過程中,也許我會看到另一番的風景!
因此,我們應該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走出迷茫,反思在孩子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誤區和彎路,尋找適合孩子并高效的學習方法。
首先,反思三點學習誤區:
誤區一:輕視教材,忽略基礎,看重拓展。
看到教材,總覺得里面內容很簡單,然后跳過教材,總想給孩子拓展更多、更難、更深的內容,希望她能知道得更多,但結果,基礎知識沒掌握扎實,還沒跟上老師的步伐,能力自然也提升不上去。
誤區二:偷工減料的完成作業。
因為忽略基礎,追求完成作業的速度,對老師布置的基礎性作業,例如;英語讀課文,老師要求讀五遍,偷偷減料,甚至改成讀一遍,聽寫單詞僅讓孩子口頭說一說,或者選擇難一點的書看一下就好了,好多預習工作也都停留在表面,只是讀一遍課文。這些偷工減料的做法自然都反映在每課的單詞聽寫、每單元的測試卷子上,單詞寫的不準,馬虎落題。
誤區三:唯分數、為分數,盲目地刷題。
為了提分數,總想讓孩子多見到一些題,盲目地買卷子,整套的刷題,但刷題后不進行總結,不進行錯題積累,不反思錯在哪里,孩子到底哪里不會?
因此,我建議家長反思問題并做到如下:
扎實落實老師布置的每項任務,例如,每次老師布置的聽寫,在家聽寫至少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而且要求必須落實到筆頭,口頭的背誦一律都不可以,必須扎實基礎。
1.作業不打折扣地完成,而且要比老師要求的還細致。
2.完成作業后先讓孩子認真檢查一遍、家長再檢查一遍。然后對孩子每天的書包進行檢查,翻看孩子的三科教材、作業本、練習冊和筆記,看書本上聽課的筆記內容,看作業本和練習冊是否有錯題,錯題是否都改正完畢,有哪些錯題是可以作為類型題積累下來的。
3.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的書籍有紙質的尤斯伯恩系列的、培生系列的、外研社系列的、黑潭小學系列的、Raz系列的和美國國家地理系列的,還可以利用網上的伴魚繪本,口語的練習可以通過少兒配音,單詞的積累可通過百詞斬和小打卡軟件,結合詞匯書,大量的集中地背誦和默寫。
總之,做到正確、積極地配合老師,扎實落實校內任務,勤和孩子與老師溝通,教育孩子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我們能總結階段性的、局部性的、零碎的對與錯,但我們可能真的無法找到培養孩子的標準路線,也就無法做到總是對的。教育孩子的每一步路都是不可復制的,我們只能在每一步路上不斷思考,耐心地陪伴孩子慢慢成長。讓我們一起用心地對待孩子,讓我們一起和孩子共同進步!我相信我們家里的每顆種子都能守得云開見月明,靜待花開終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