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翠
以往的閱讀教學,教師們注重講解知識,給與學生學的機會不多,無法及時有效地消化吸收掌握,而且講解中往往存在灌輸,造成學生興趣不高,積極性無法調動。為此,廣大初中語文教師想提高閱讀教學水平,就必須積極構建“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多位學生提供自主學的機會,以保證學生閱讀充分,確保閱讀效果。“少教多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是一種大膽的嘗試教學,需要廣大初中語文教師積極的探索和掌握。
在“少教多學”中,學生們不再僅僅是認真聽講的旁觀者,而是轉變為教學參與者,主體地位得到全面落實。學生能夠積極主動與老師互動,向老師提問題,與老師共同研究閱讀中的問題并開展討論交流,課下認真深化閱讀,形成自己的認知,積極的價值觀,在思考研究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少教多學”教學的實現打破了以往直接灌輸式的教育知識的傳統閱讀教學模式,通過引導學生多讀多學獲得知識,提高了教學效果。通過進一步的學習閱讀,學生的閱讀面不斷延伸,推動學生學會自主地開展思考獲得見解,這也是學生應當具備的核心素養之一,這樣學生就能夠善于思考,獲得閱讀教材中的知識。
通過多讀,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鍛煉并不斷提高。課本中或者讀本中的著作的成功離不開對時代的描寫和自身的心得體會,這就要求學生們在學習閱讀時掌握作品產生的社會背景、典型人物,以及這些典型人物各種行為產生的原因、社會對人物的影響。帶著問這些問題,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和領會作者的意圖,閱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就能很好地通讀全文,得到更多的啟發,閱讀也就輕松完成了。
為初中生提供的閱讀內容多是不同時代、不同作家的思想集大成,代表著人類最高的智慧,是每個時期文明的結晶,其中蘊含著深邃的思想和迷人的藝術成果,令人為之著迷。同時,這些著作是作者自身的思考,閱讀他們的著作就能實現與作者的思想交流,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或受到啟發,或受到鼓舞,獲得精神世界的極大滿足。學生就會由此愛上閱讀,喜歡讀書,學習的興趣也得到了極大調動,主動性會越來越強。
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只能充當旁觀者和知識的接納者,無法參與其中,參與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初中生正處于個性發展階段,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學習或者解決問題,這是他們的優點。因此,教師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發揮出主觀能動性,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多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獨立思考的機會。“少教多學”重在學生參與,教師引導。教師要堅持自己的輔助引導定位,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在《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的閱讀教學中,安排學生先自我閱讀理解,然后鼓勵學生結合閱讀內容和自己身邊的人物故事,講述一些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的故事。《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借助于回憶先生的幾件小事來表達敬仰和愛戴的心情,是以小見大的典型表述方法。因此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嘗試著描述身邊人的二三事來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此外,還可以將課堂時間賦予學生,引導他們自由表達分享故事,引導學生多體會文章的內涵,豐富自己的情感,把握好閱讀實質。
教師要注重落實好“少教多學”,盡可能的減少教的內容,多鼓勵學生加強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量。通過對閱讀內容的拓展,對教學內容舉一反三,學生的理解和領會文章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還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獲取更多的知識點,對課本知識充分理解和領悟、融會貫通。在實際中,教師要避免盲目的拓展,多跟學生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基礎和知識需求,合理的拓展延伸。這樣才能避免陷入漫無目的知識拓展中,避免學生陷入困惑,對教師拓展的內容一知半解、毫無頭緒,從而喪失興趣。教師要做到舉例言簡意賅、簡單易懂,這樣進行舉一反三,才能保證知識拓展取得相應效果。
“少教多學”閱讀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交流,因此要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多討論交流。在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在交流中就能產生新的思想火花,獲得更多的感悟。這對于喜歡受到關注和愛表現的初中生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為此,他們肯定會多讀,多溫習、反復讀,多感悟,從而養成喜歡閱讀的習慣。
“少教多學”模式教學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需要全體初中語文教師共同努力探索研究,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教學方法,集思廣益。相信,經過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教學水平會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