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偉
自主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經驗總結和主動探索的方法來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讓學生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付出下獲得最佳的學習回報。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應該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讓其在更加輕松、愉快的狀態下更好學習。下面本文就在分析初中語文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重要性的基礎上,找到具體的培養與提升方法。
良好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更好學習和發展來說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而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多數學生必須要具有的一種能力。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也明確了學生的學習目標,通過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促進學生自主規劃學習,讓其學會如何正確學習,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自主學習需要以興趣和愛好作為基礎,而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喜好,只是照本宣科的開展課堂教學。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教學情境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動性,進而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引導學生更好的自主學習,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紫藤蘿瀑布》是初一的一篇教學文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運用來實施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在網絡上搜索到紫藤蘿花開時的圖片或者是視頻,讓學生在親自觀察的過程中更好地去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慨,在學生融入課堂后讓其進一步去閱讀、理解文章,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意識的提升,讓其更好的自主學習。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和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這樣的模式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有著一定的干擾。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在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下更好地去理解教學內容,強化其對教學的自我理解和分析,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對初二《回憶我的母親》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概括文中母親的形象,并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厚情感”是一個重點教學內容,教師在授課中要發揮學生主體性,教師引導學生去通過不斷地閱讀、理解更加全面地進行母親形象的概括,并體會文章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在學生出現偏差時給予糾正,保證學生學習和問題分析的自主性。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僅僅依靠教師的引導或者是幫助遠遠不夠,而是需要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方法,只有以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作為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獲得應有的效果。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目標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而保證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掌握自我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法,在《漁家傲·秋思》這一古詩的學習中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查找資料,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進而更好地了解古詩所要表達的情感。而在《魚我所欲也》等古文學習過程中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共同的努力更好地翻譯文章,了解文章的內容與中心,通過多種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真正做到課堂民主,給予學生 充分的尊重,并從學生的愛好、發揮學生課堂主體性以及改變教學方法等角度出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進而為其更好學習和日后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