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關鍵字:語文 高年級 閱讀能力培養
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源,學習如何掌握最合理的閱讀方式,如何將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積極主動閱讀的人,已成為現如今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對各國學生重要的測試內容之一,閱讀能力的培養已然受到國際化的關注程度。
教師在對學生閱讀情況作出評價時,過多的關注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忽視了閱讀的能力培養,忽視了學生在閱讀中思考的過程,沒有結合實際觀察學生是否掌握了閱讀習慣。部分教師缺乏鉆研精神,缺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閱讀的先進教學理念。教師對學生布置的閱讀讀物內容狹隘,大部分學生獲取讀物的方式單一,在教學中教師很少向課外拓展知識,導致學生閱讀內容缺乏延伸,而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閱讀習慣給予高度重視,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枯燥的讀物使學生精神很難集中,教師對掌握學生心理方面缺乏經驗,使得學生的閱讀水平很難得到提高。
傳統的閱讀教學落后觀念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帶來了消極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觀念落后是導致學生閱讀能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過于注重教材的表面內容的講解,為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堂中忽略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急于進入下一個環節的教學,導致學生既沒有對閱讀的思考,也沒有對閱讀能力的掌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素質教育難以順利展開,高考政策以試卷形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為了學分,學生只能一味地死記硬背,這就未能使學生真正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教師不僅要通過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能力,還應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能力。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閱讀前的指導,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明確重點閱讀預習課程內容的要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注重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拓展延伸,教師在課堂中應充分結合教材與教材內容相近的讀物,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從而將課外讀物更好的服務于教材,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深入理解;教師應倡導學生讀書寫字并重的理念,讓學生在讀書時將優美的詞句進行標注,摘抄,以便于應用到寫作中去,學以致用;用心評價學生在閱讀中所總結的心得體會,培養學生自信的閱讀態度,給予積極的鼓勵,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成就感。
在教育教學中,教育工作者應轉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智力、生長環境、學習能力方面入手,因材施教,確定不同的教育教學目標,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制定不同的讀書計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閱讀作業,客觀評價學生的成績,使每個學生都能從閱讀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部編版的語文教材也將都在教科書中加入了閱讀專題模塊,例如語文書四年級上冊、語文書四年級下冊、五年級語文書上冊、五年級語文書下冊的一個單元后,都加入了快樂讀書的課程,根據學生年級的不同,編制了不同的閱讀內容,五年級下冊的快樂閱讀內容是讓學生通過在課堂閱讀古典名著,這能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讀書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針對高年級的閱讀水平,可以添加更富有深意的閱讀課程內容。閱讀時可以發揮分組合作力度,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閱讀量、閱讀速度上形成競爭交流模式,刺激學生閱讀積極性,在小組中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信息化帶給人們的便利,但是也使人們在紛繁雜亂的信息中迷失自我。教育的基礎改革之路還有很多 不盡人意的地方,學生受閱讀的時間、興趣、能力、習慣的影響,使教師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中對學生的監管發揮不到極致,喪失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系統性的培養,讓教師空有專業知識水平,卻在專業領域得不到展現。通過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能力的問題分析,希望能為小學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上提供參考和借鑒,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從而促進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能力教學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