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輝 秦嗣德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西方現代性思潮的影響以及社會文藝風氣的改善,帶動了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上的自由,不同于“文革”期間的題材及其表現形式的限制,藝術家對待現實生活的態度以及創作形式都有了極大的變化,這一時期的美術作品不論是傷痕美術的反思與追問,還是鄉土寫實主義的憂傷與感懷,都呈現出新時期現實主義繪畫的多樣形態與面貌。特別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之后,以中央美院劉小東為代表的新現實主義繪畫的興起,體現了中國藝術家對以現實主義創作手法來反映當下的現實生活以及精神變遷的時代訴求,正是這種新的現實主義創作理念,突破了對權威和個人崇拜的癡狂,擺脫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束縛,并開始進行一種以全新視角、多元形式以及多樣性語言表達的實驗探索,從而啟發了中國人物畫“新現實主義”創作理念的形成與發展。
“新現實主義”創作理念,我們并不能簡單理解為是對傳統現實主義的復興,而是更傾向于一種全新的現實主義精神的時代建構,體現出中國藝術家以飽含現實關切以及人性關懷的現代性意識,并以現實主義創作手法來反映當下的現實生活以及現代審美變遷的時代訴求。正如,中國水墨人物畫領域涌現出像田黎明、張望、張江舟等一批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文主義理想的藝術家,正是他們立足于“徐蔣”人物畫體系所建立的現實主義繪畫原則,并各自以全新的視角來表現當下的時代生活,來真切地抒發自己的審美理想與情懷,從而為中國水墨人物畫的現代性發展注入全新的時代內涵。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正處于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強大,需要積極、昂揚的精神動力與之相呼應,這就需要中國人物畫家運用新的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社會各階層勞動者的精神狀態,以歌頌普通勞動者的崇高精神之美。正如,中央美院邵大箴先生在文章中指出的:“新現實主義藝術家應堅持從當下現實生活出發,真誠地表達在當下社會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藝術家以自己的創作視角來干預現實生活,可以運用寫實、寓意、象征抽象等多種多樣的手法來抒發自己的內心真切的感受”。由此可見,在“新現實主義”人物畫創作中,我們除了對現實的關切、人性的關懷之外,更多的強調藝術家對社會認知的態度以及藝術個性與心性的表達,并以此創作出更具人文關懷意識和時代審美內涵的藝術作品。如此,有著時代擔當的中國人物畫家,他們往往把飽含現實關切以及人文關懷的現代性意識熔鑄在自己的創作中,其飽滿的生命激情以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無疑讓作品彰顯出經久不衰的時代魅力。如今,秉持“新現實主義”創作理念的水墨人物畫家,他們不再遵循“文革”時期慣用的矯飾現實主義手法,而是在創作中逐漸擺脫對現實場景的簡單再現,并不斷嘗試新的觀察角度,新的水墨語言以及新的材料技法來表現對象,藝術家在賦予人物畫以新的時代活力以及昂揚的精神動力的同時,更是凸顯出中國水墨藝術獨特的學術品格與時代風范。
回顧百年中國人物畫的現代性發展歷程,面對西方現代性藝術的沖擊,前輩畫家在分別從啟蒙現代性以及審美現代性兩個不同維度切入,由此形成了以徐悲鴻、林風眠為代表的兩條不同的現代性發展路徑。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現代社會轉型以及社會主義文化建構的訴求日益高漲,人們普遍呼喚并期待有著現實品格并承載中國時代精神的現實主義藝術的回歸,如此對于中國人物畫家來說,現實主義藝術的回歸不單單只是簡單挪移“徐蔣”人物畫的寫實手法,而是應當在汲取中國寫意精神以及西方現代主義形式表現的有益養分基礎上,以重建出體現我們時代精神以及多元現代性文化內涵的現當代中國人物畫體系。
當下,隨著中國經濟、科技以及文化藝術等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具有中國寫意文脈傳承并能體現中國當代精神的“新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正處于不斷發展、反思以及演進當中。正如,當代水墨人物畫家張望先生認為,擁有強大生命力與包容性的“新現實主義”,其內斂的“求實精神、人文精神、批判精神”等現代精神的匯合,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繪畫精神的價值所在;在張望看來,畫家們關注現實、反映生活并弘揚時代精神是中國當下藝術創作的主流,致力于“新現實主義”創作的水墨人物畫家,應當用手中的畫筆來關切現實生活、表現時代生活,進而弘揚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張望先生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與理論探索,總結出“新現實主義”創作的“四新”理念,其中指出中國人物畫創作的“四個新”體現在:一是新的人文關懷,藝術家對現實的關照要充滿人文精神,傳遞的是正能量;二是新的社會形態表達,藝術家要關注社會發展的新前沿;三是新的觀察視角,包括觀看社會新的角度與方式,并由此產生的對社會認知和藝術表達方式的差異;四是新的藝術語言的表達,在藝術語言上探索適合當代審美訴求的創新性表達。張望先生提出的“四新”理念,即創作中以“新的人文關懷、新的社會形態呈現、新的觀察視角和新的藝術語言表達”來表現當下時代生活,并更好地呈現藝術家的獨立品格以及時代風范,而這些無疑是對“新現實主義”創作理念做出全新的詮釋。如今, 正是以張望先生為代表的水墨人物畫家,他們正以現實主義精神為底色,并以現代性繪畫語言拓展為方向,著力去表現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人文精神與審美理想,以期回應中國人物畫現代性發展的時代訴求。
面對當代多元文化語境,如何在吸納東西方現代性藝術成果的基礎上,以全新的藝術視角以及創新的水墨語言,來直面新的社會問題以表現當下的現實人生,這無疑成為當代中國人物畫家必須面對的新課題。對于中國人物畫來說,“新現實主義”就是以寫實的現實主義精神為底色,結合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形式表現,通過“語言的轉換”以及“價值的重構”來完成水墨人物畫語言和圖式的現代性轉換。
新時期以來水墨人物畫家所推崇的“新現實主義”人物畫風與“徐蔣”寫實人物畫體系相比,其在繪畫形式表達上無疑有著新的審美追求,并在筆墨語言的現代性拓展上有著全新的嘗試,從而在創作實踐以及學術理念上有著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與此同時,“新現實主義”人物畫在精神內涵上,蘊含著“現實關切與人文關懷”的雙重現代性意識,一方面體現在,藝術家要以現實主義手法來表達對普通民眾現實生活的關切,并對社會不公現實以及丑惡現象進行深刻揭露與反思,從而彰顯出現代性的反思精神;另一方面,“新現實主義”繪畫通過畫家的現實關懷來體現一種現代人文關照,即通過描繪現實生活中人性光輝的一面,來展現出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除此之外,對于秉持“新現實主義”創作理念的水墨人物畫家來說,他們在通過運用畫筆關切現實人生的同時,應當考慮如何在 創作中把自我的生命狀態融合到時代生活當中,進而把生活看作一種境界,并在生活的境界里去感受生命的崇高以及時代精神的真諦。如此看來,“新現實主義”人物畫家其創作不單只是寫對象的形貌體態,而是在關切現實生活以及自我生命狀態的同時,賦予生活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種人文之境。我們從田黎明、張望的水墨人物畫創作實踐中不難發現,他們通過描繪現實的生活情境來關懷時代人生,同時通過呈現時代的生命意象來契合時代的審美訴求;正是他們在創作中把自我的生命活力融合到時代生活氣象當中,并以獨具個性的藝術語言來營構出他們心中的詩性世界,從而讓他們的作品傳遞出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新現實主義”理念的回歸,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多元現代性的烙印以及多樣性的內涵特征,其既體現了時代新的審美訴求,同時也是當代社會多元化發展的客觀必然。如今,推崇“新現實主義”創作理念的中國人物畫家,他們正以關切時代生活出發,通過“新的人文關懷、新的觀察視角、新的藝術語言”來表現新時代精神影響下的社會新形態、新氣象;與此同時,在新的時代語境下的當代水墨人物畫家,他們通過水墨語言創新以及筆墨個性表達,并在文化根性上去發掘東方寫意精神,進而實現水墨人物畫現代性語言的時代表達,為時代文化語境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展現出有著鮮明的生活氣息并富有時代特色且形式多樣的中國藝術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