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菲菲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改革日趨深入,作為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的音樂教學,已經成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音樂教育者,有責任、有義務為國家培養出具有健康的審美觀念及審美能力的學生和具有品德素養及富有創造精神的學生。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一改過去那種傳統的教學觀,而不要片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應樹立新的教學觀,以便創設良好和諧的學習環境和育人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教學中,我們要始終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真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要改變過去那種“一言堂”“滿堂灌”和“填鴨式”教學,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切實感覺到自己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從而由被動聽講變為主動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克服學習中各種困難的動力,而良好情景的設置則能很好地起到這種作用。在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講解與所學歌曲有關的故事,講音樂家的事跡。通過聽優美動聽的歌曲,懸念的設置,問題的提出等多種方式創設情景來導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強烈愿望。如:我在引導學生欣賞《祖國不會忘記》時,首先利用投影儀給學生出示為祖國突出貢獻的各條戰線的先進人物,結合學生身邊的好人好事,師生共同討論,這樣活躍的氣氛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歌曲的印象、知識的理解,而且還拓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作為新世紀、新時代的音樂教師,理應不斷汲取新的科學知識、理論知識,關注音樂界的變化,不斷加強基本功訓練,切實提高專業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要,才能進而勝任音樂教學。
《九年義務教育音樂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音樂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情感的培養。”因為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具有聲情并茂,以情動人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具體場面,景物的觀察,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反應,適時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
21世紀,是一個高科技迅猛發展,綜合國力的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紀,同時也是一個教育競爭激烈的新時代。我們只有立足現實,從課堂抓起,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不斷加強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以及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才能為我們的教學增添一道靚麗風景,為我們國家民族的日益強大,增加一個重要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