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明明
我國的各大高校作為國家知識進步的核心組織群體,在對于人才的培養方面需要肩負起很大的職責。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政教育在教育之中所存留的比重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在思政教育中,資助貧困生、扶持貧困生,讓貧困生學會擔當、學會自強,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影響我國高校教育總體的教學質量。
對于高校思政育人資助工作而言,學校需要先制定統一的貧困生的判斷條件,這樣思政育人資助工作才能有序開展。
要判別一個學生是否是貧困生,負責資助的人員必須在決定資助前就進行詳細考察,具體要按照學校方面制定的貧困生判斷標準進行對比。例如,這個學生家里是否參與低保、家里是來自城市還是農村、家中爸媽的年平均收入情況、家里人從事什么工作、家長是否存在離異或者患病等等。 此外,負責資助調查的人員對于學生本人在校的表現也應加以關注,例如學生成績是否優秀、是否有抽煙、喝酒等不良記錄、平時花錢是否節省,與同學之間是否能夠和睦相處、道德品行具體如何等等,然后對這些情況進行綜合的表格總結,最后再進行分析與資助計劃設定。進行調查之時,申請人所寫的申請補助具體內容也應該加以關注,例如其中有特別情況的,該地區是否真的為貧困地區、家里父母的收入或疾病是否存在虛報等等,對于不是十分確定的情況,可以派專人出差實地考察。最后,進行調研與數據考察的過程中應該以保密為調查原則,禁止把學生及其家里的情況四處宣揚,從而影響學生的學業進程以及學生在學校內的人際關系。
在思政教育模式下所進行資助育人工作,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簡單的資金方面的資助與扶持,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資助工作應該弄清楚貧困大學生目前所處的困境,以及他們心理上是否足夠樂觀,是否存在過于消極的想法,對于困難有沒有自己的應對與解決計劃等,然后在對此進行相應的資助計劃制定,以期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困境。
在詳細幫扶的過程中,第一,因為在資助扶貧開始之前對資助的學生開展過詳細的調查與貧困分析評定,扶貧人員就可以在這時依據所判定的結果報告從中篩選出最需要幫助的學生,對他們的心理狀態加以重視,平時的時間花費、喜好等等,是否有奢侈揮霍的現象、是否兼職打零工、學習努力程度以及最終考試情況。接著,約定一個時間與貧困生進行面對面的單獨談話,鼓勵他們還很年輕,要培養堅強的意志相信自我,積極走出困境,未來還有更多的天地等著他們去闖蕩。此外,因為家庭并不富裕,貧困生普遍性格都比較軟弱,與人交往是一大短板,幫扶人員應該讓他們養成善于交往的意識,這對他們在校的學習進步和今后的求職之路都有很大好處。最后,還可以為他們介紹兼職,這樣既能夠改善他們的資金困境,也有助于讓他們在實踐中摸索與進步,從而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
對于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下的扶貧工作而言,為了保證其扶貧力度的專業性以及有效性,必須一步一步的進行長期而持續的探索,因此,對于扶貧資助工作應該建立校內的相關部門,讓更多貧困生能夠走出困境。
具體而言,高校首先要推進資助工作的實施計劃,鼓勵更多的教職工參與資助教育工作,讓他們對資助工作發表意見,選擇一些合適的、有愛心、有耐心、有意愿幫助貧困生的校內員工組成扶貧資助部門。接著,在組建貧困幫扶部門以后,為了保證貧困生幫扶工作的有效進行,要建立相關的工作培訓與監督制度,使員工學會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各種數據、信息的分類與篩查。此外,為了表示對于所創建資助部門的重視,進入資助部門還應該設立基本的門檻,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資助工作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對我國各大高校來說,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資助育人工作還有待改善,校方應該意識到貧困生是一大不可忽視的群體,是將來發展我國社會的重要構成部分。要以資金補助的方式幫助貧困生,然后通過進行思政教育改善貧困生的思想觀念,讓貧困生學會自信自立,自強不息。以教育部門的補助政策為核心,做好資助部門的構建,充分發揮出思政教育模式下資助育人工作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