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
英國科學家通過對900名學齡前兒童的調查研究后得出結論:即使是每兩周輕微體罰孩子1次,對孩子也會產生影響。同時,科學家相信,那些沒有受過或很少受過體罰的孩子其智力發展得較好。
學齡前是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也是健康心理形成的基礎時期。如果對他進行體罰,無論出于何原因、何動機,將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無論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體罰都會影響孩子正常發育。無論采取任何方式,哪怕僅僅一兩次都會在孩子稚嫩的心理留下難以愈合的“創傷”。
沒有哪一對父母是不疼愛自己的孩子,也沒有一對父母是愿意打罵自己的孩子。但當孩子不聽話時又感覺自己的威信受到了挑釁,當孩子為自己解釋時認為孩子在狡辯頂嘴。聰明的家長會聽取孩子的意見與孩子溝通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因為“簡單”“粗暴”必然就疏于說服的表面,而虛假的威嚴既得不到孩子的信任,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大部分家長都有將孩子視為自己私有財產的舉措,如:我的孩子除了我以外的人堅決不允許批評。偶爾會以個人心情的好壞為轉移,心情好時對孩子格外關心和親切;心情不好時則不理睬,甚至拿孩子當出氣筒。往往孩子的一點點小事都會引火上身,孩子還處于蒙圈狀態。這樣的家庭孩子往往背負著成人全部的希望和寄托,因此也信奉“嚴師出高徒”動不動對孩子又打又罵,使孩子整日生活在驚慌和不安中,個性受到壓抑。
在幼兒園畢業班的孩子就意味著很快就會結束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孩子不管從做事的認真程度,還是自理能力等各個方面都表現得很棒。你掃地就有人為你拿簸箕,你整理教室時就有人爭先恐后地上前幫忙,起床后也會主動將床鋪整理整齊等著你來收床,美工課后也會將畫箱放回原處。
記得有一年帶畢業班的時候,有這么一件事在我每次喝水時都會浮現在我的面前,還會讓我忍不住偷笑。有一次集體課后嘟嘟小朋友快速沖進我的辦公室,起初以為發生了什么事情,也飛快地追了過去,但當他走出辦公室的那一刻浮現在我眼前的是:雙手舉著裝滿水的水杯,不知“啪”的一聲正好倒在了我的身上。我忙扶起嘟嘟,沒事吧,摔著哪了?別的孩子撿起杯子,老師嘟嘟把你的杯子摔壞了。沒事。我已經深深地被孩子的這種行為所感動,為他拍打著身上的灰塵。
體操課時孩子們對我手中的stick非常感興趣,我也脫口而出,我將把這些漂亮的stick獎勵給今天表現最棒的小朋友,一節課下來小朋友個個表現都非常棒萱萱因為沒穿舞蹈鞋,所以沒有得到stick。一個stick引發我這么多的思考,第二天接體操班的小朋友活動時他們班的劉老師告訴我:她媽媽昨天狠狠地批評了她,她今天說不想上體操課,一節課下來,孩子都為一個小小的stick而努力,原來家長也一直鼓勵孩子得到stick。
我又一次意識到stick在孩子和家長心目中的分量,盡管stick不是評價孩子進步唯一的標志,但孩子的心目中用什么來讓他們感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呢?又用什么來激勵幼兒呢?僅僅口頭表揚幾句稱贊的話語是不能長久的,也無法讓孩子給爸爸媽媽交代,孩子活潑不好嗎?我不禁想到了如何更有建設性和發展性地去評價一個孩子,但是我們又不能不約束孩子,因為我們擔心孩子出事,擔心的事情太多太多,我們漸漸地只希望孩子聽話,只希望他們平安無事,現在幼兒園已不是孩子們的樂園,不知道這些孩子們的悲哀,還是老師的悲哀。
改變孩子從父母開始,我們常用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這樣的關系來形容當下的親子關系。當復印件出現問題時應該去修改原件而不是埋怨孩子。許多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對自己要求卻很低,同樣的問題出現“雙標”現象。家長往往忽視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榜樣的力量。如果父母能不斷追求進步給孩子積極的影響,孩子會從中受益無窮。作為父母如果改變一小點,會讓孩子的生活更精彩。
作為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其次,營造和諧平安、民主的家庭氛圍;再次,反省自己,以信生威;最后,以平常心對待孩子,促進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
成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來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對于嬰幼兒期的孩子來說:調皮就像打噴嚏,是控制不住的。別看孩子年齡小但他們也屬于一個擁有自己思維的獨立個體,不要小瞧他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