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前芳
(中共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委黨校 陜西咸陽 712042)
本文通過中國抗擊新冠疫情提出了:什么是中國力量?中國力量的內核力是什么?
制度優勢是中國力量的外護力。通過抗疫凸顯中國力量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保駕護航,只有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才能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依靠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基礎的中國制度,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是抗疫勝利的物質保障。
文化基因是中國力量的內燃力。中國抗擊新冠疫情除了制度力量的保駕護航,文化力量更是它的內燃力。從個人自覺到家庭守望,從國家擔當到全球贊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根基上不斷實現著文化的再生產,從中衍生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奉獻精神、斗爭精神等,這種利他性的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的強大內核力。
中國力量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力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化結合的力量。
二零一九年十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就在全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展望如何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進而實現兩個百年目標之際,一場考驗不期而至,湖北在春節來臨之時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由于春節前人口的乾坤大挪移,疫情如泛濫之堤,澎湃而至。面對如此大的災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以恢弘的魄力、必勝的決心打贏了這場狙擊戰,集中體現了中國力量,展現了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它能迅速、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這場災難帶給中國的損害是巨大的,但中國人民相信福禍相依的道理,堅信中國力量一定能戰勝這次疫情。這場災難也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共產黨一切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以及中國人民空前的凝聚力。中國力量以蓬勃之勢灑向世界各地,那么中國力量的內核力是什么呢?
力量本意為力氣,有份量。古詩文解釋為強力也。后引申具有了“作用”“能力”的意思,作用的尺度影響是為力量。力量是影響形式的形成。國家力量就是國家的形式對國家的世界產生了作用的影響,作用的影響越大,力量就越大。中國力量就是這種以國家的形式產生的對世界的影響,這種越大的力量,始終都是以存在的實際形式來發生的。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中國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科技力量等的聚合成果,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就是以國家形式彰顯出中國力量對世界的影響。中國力量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力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化結合的力量。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從十三個方面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顯著優勢,這十三個方面的優勢正是中國力量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之治”的密碼所在,更是中國力量的內核力。然而無論我們怎么樣彰顯自己的力量,世界評價體系對中國的發展似乎永遠心存芥蒂。中國經濟、科技等方面的高速發展,引來的是中國威脅論,中國政治體制更是他們詬病的長論,所謂人權是他們緊緊不放的利劍。但中國抗擊這場百年未遇的新冠大疫所彰顯的中國力量讓世界為之震撼,與其他國家面臨的抗疫難題與局面相比,中國各方面的優勢力量毋庸置疑。災年是一塊試金石,中國不僅打好了自己的阻擊戰,更是不惜一切力量幫助各國迎擊疫情,中國在贏得世界盛贊的同時,更讓世界重新審視中國。
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談到,為什么全世界都應該對中國克服這一流行病有信心的三個理由:一是中國有承諾。中國的動員在全球衛生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起作用的原因得益于中國的政黨系統發揮作用。二是中國有能力。中國“封鎖”了擁有1100萬人口的武漢;挨家挨戶測量體溫;在農歷新年假期后推遲數億人次返回工作崗位;在數天時間里建設擁有千張床位的醫院;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馳援武漢;中國的大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全力保障抗疫期間的物資供應等等。三是中國準備好完善治理體系。中國不斷改善其信息收集、反饋、糾錯和決策系統。歷史很可能要感謝中國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如何應對病毒蔓延開了先河。羅伯特·庫恩的話可以歸納為三點:中國抗疫體現出制度的優勢,能力的卓著,方法的妥當。抗擊疫情只是直觀體現中國力量的一個爆發點,新中國的發展史,正是中國力量的聚集史,特別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讓中國力量在世界舞臺持續綻放。為什么短短幾十年,中國就有這樣輝煌成就呢?
中國力量在現代世界舞臺的持續爆發,特別是這次抗疫凸現的能量讓人們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在推動著它的發展。辯證唯物主義講,事物的發展是由其內外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中國力量的內外因素既它的內在核心力量是什么呢?
制度優勢是中國力量的外護力
制度是一個國家正常運行的保障,而制度的優劣是以一個國家能否強盛、能否化解危機為標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是共產黨人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確立的,依據我國的實踐成果,四中全會總結出了它的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而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十三個優勢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黨的集中領導地位,也是我國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領導一切的核心力量,只有黨才能凝聚各方力量,做到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次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再次證明了這一點。鄧小平說:“社會主義國家有個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做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這次疫情爆發后,黨中央立即成立聯防聯控機制,全黨上下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按照專家的意見,科學規劃,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全國各級職能部門迅速動員起來,與抗疫相關的各大企業不計成本、不講條件復工復產,甚至在金融機構的幫助下要什么就轉產什么;1萬多各個系統醫護人員奔赴戰“疫”前線,通過獨特的“一省包一市”的對口支援,更多的醫護人員分批次不斷地奔赴湖北各地;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完工……使湖北在很短的時間內醫護人員短缺得到了改善,物資告急情況得到緩解,各種情況步入正軌。這種強大的合力,這種規模和速度所彰顯的中國力量,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驚嘆,連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賽都感嘆:“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從新中國發展歷程看,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共產黨制勝的法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輝煌成績的秘訣之一。只要于國于民有利,中國共產黨總會舉全國之力,調動各方資源,集中力量,實現了從落后世界到趕超世界的跨越。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探月工程到蛟龍深潛,從三峽工程到青藏鐵路,從西氣東輸到墨子通訊,從北京奧運會到上海世博會,從高鐵大動脈縱橫延伸到脫貧攻堅上下助力等,正是全國上下一盤棋,各族人民擰成一股繩,造就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一次次自然災害面前,在一場場危機和挑戰面前,我們總能化危為安,正是因為我們有正確的領導、堅實的文化思想基礎,才能上下一心,形成共同抵御風險的力量。
集中力量辦大事重點在于集中力量,這么大這么多人的中國,誰能做一聲令下,萬眾一心,八方支援,上下齊動。只有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能做到。西方國家一直詬病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體制,由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優越性在一次次危機面前凸顯無疑,相比國外疫情發生后政府的種種扯皮、推諉和不作為,以及對民眾生命的漠視,他們所謂的民主政治不過是一張虛偽的假面具,而民眾追求的自由、權利在大是大非面前就是對其他人的不負責任,孰優孰劣一目了然。抗疫如同一面照妖鏡,妖魔鬼怪畢現原形。
中國力量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另一個顯著優勢,既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習近平總書記說:“打疫情防控阻擊戰,實際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戰。”在重大災難面前,是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巨大考驗。中國的抗疫措施,貫穿整個抗疫過程,也貫穿整個社會,中國政府投入了巨大資金。停工停課,公共場所全面消毒,免費檢測病毒,免費治療新冠,建設專門醫院和方艙醫院,武漢等嚴重地區“封城”,“封城”期間專人安排全城食物供應等,除了這些主要措施,還有很多相互銜接的細節措施,以及對應的資源和人員調配工作,這些措施其實都有一個特點:消耗非常多的人力物力。而如果把這些措施放到歐美,折合成錢的話,簡直就是天文數字,而錢由誰來承擔正是他們頭痛的問題。總之,中國抗疫采取的措施,如果在西方國家全面施行,成本可能達到中國的幾十倍甚至上百上千倍,由于他們的制度原因,無論是政令還是財權都使他們不能或者不愿意全面采用中國措施。中國能在這次疫情中扛下來了,確實應該感謝我們是在中國!我們有那么多的公立醫院,我們有那么多的公有制企業為基礎,另外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兩個奇跡,一個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一個是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強大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鑄就的綜合國力,成為抗疫戰爭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了這一基礎,我們才能在這次災難面前有信心戰勝它,才能在全面打贏疫情阻擊戰的同時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所以說制度優勢是中國力量的外護力。
文化基因是中國力量的內燃力
一個國家、一種制度無不受到文化的影響,文化基因是價值取向的基礎。人口如此多的中國,在面對疫情時,上下一心,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是需要怎樣的凝聚力!而這種凝聚力源于什么?我們封城時沒有像外國人那樣要自由、要人權。我們有的是源源不斷的“逆行天使”,有的是鋪天蓋地的志愿者,有的是各行各業的相助者。中國抗擊新冠疫情規模之宏大、成效之顯著、對全世界抗疫貢獻之卓著除了制度力量的保駕護航,文化力量更是它的內燃力。世界文明古國隨著時代發展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只有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為什么?是因為流淌在中國人血脈里的文化基因——利他性,這種文化基因塑就了中華文明,更塑就了新時代中國力量,它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內核,注入了集體主義、奉獻精神等新時代新中國精神內涵。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才能治理好國家,才能使天下公正和諧。從個人修為到家國情懷到人類大同,這種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源于中國人的價值觀——利他性,與西方利己性形成鮮明對比。從中華民族經歷幾千年的王朝更迭到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生動實踐,這種文化基因綿延不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更是開創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樣態和精神品質。從“紅船精神”到“延安精神”,從“雷鋒精神”到“北大荒精神”,從“抗震救災精神”到這次的“抗疫精神”等等,這些精神是利他性在新時代的極致體現。每一次的自然災難和艱難險阻,不僅沒有阻斷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反而在自我革新的過程中形成了新的凝聚力。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傳承與發展中形成新的文化價值體系,并在新中國人民的生動實踐中催生出不朽的精神力量。這次抗疫,就是中國力量的一次檢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行動生動詮釋新時代中國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更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的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中國人沉淀在骨髓的文化基因讓每個人都有一種精神追求,每每在關鍵時刻,這種精神就匯成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就是舍家為國的愛國主義精神,眾志成城、攜手相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大愛無涯、救死扶傷的奉獻精神,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等等,這種風貌成為創造抗擊疫情的“中國規模”“中國速度”的精神動力。中國在全球疫情爆發后更是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了中華民族的使命擔當,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諾言,充分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是中國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價值取向。從個人自覺到家庭守望,從國家擔當到全球贊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這種利他性價值取向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的強大內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