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擁有56個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達到1.2億人,民族成分多,具有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基于分布區域、歷史沿革等因素的差異,風俗文化和宗教信仰均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也造成了我國民族工作和教育的復雜性。基于對我國少數民族教育的整體性分析,考慮社會、歷史、自然條件,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等原因,排除藏族、蒙古族這兩個有一定教育基礎的少數民族外,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教育普遍落后,教育差距明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教育才開始迅速發展。
相比而言,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比較落后,無法跟上現代化教育的快速發展,而且受地區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響,整體教育水平并不高。當其他地區的教育得到快速發展的時候,少數民族聚居區如偏遠山區、草原、沙漠等地帶,社會生產水平低,經濟落后,發展困難,造成了它與社會發展的不協調。
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師通常來自本民族,受地域和條件的限制,很難留住好的教師,引進專業課教師的難度也非常大。此外,因為辦公條件比較差,導致一些優秀教師轉行、考研、轉學。地區差異和人才引進困難是少數民族地區面臨的嚴重問題,直接導致其教育落后于其他發達地區。最近兩年,國家通過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大力支持,開放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學生可以走出去學習,看一看新的世界,不過卻造成了當地大學生不愿意回家工作的局面,導致當地人才短缺。
隨著基礎教育的快速發展,教育工作改革正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一方面,少數民族地區面臨著教育經費短缺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教學資源滿足不了現代化教育的要求,造成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內部設施設備嚴重不足的局面,教學場所需要面臨改革,而且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另一方面,少數民族地區教師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比較差,教師的整體待遇不高,教育基礎薄弱,學生教育困難的問題比較突出。
要從根本上解決民族教育發展問題,就要在思想上落實相關的管理,將不利于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的舊思想舊觀念提升到新層次,將教育教學事業當成區域發展的大事,從思想源頭上落實教育改革。當地教育部門應當做好少數民族人民的宣傳工作,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應當積極鼓勵中東部地區的畢業生扎根少數民族地區,積極開展人才的引入工作,重點進行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升、福利提升,保障教師團隊的基本權益。另外,拓寬教師招募渠道,鼓勵師范院校和非師范院校的學生積極參與到地區支教活動中來,給少數民族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師資支持。
加速發展民族教育,需要大力發展信息技術融合,加速信息化技術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落地生根,應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信息化水平進行整體的篩查,定點定向投入資金優化教育資源。針對部分有條件的學校,架設局域網并建設計算機機房,減少和發達地區的信息化差異,應當針對教師群體做好信息化的培訓,讓學生能通過教師的專業化指導,享受與發達地區同樣的教育信息。
做好民族的融合和發展,積極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民族語言和漢語的學習,很多少數民族辦學往往都是側重于本民族語言的學習,應當積極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雙語教學,規范學生的漢語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發展。
總而言之,當前還有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問題尚未解決,而在國家政策向著少數民族教育問題傾斜的背景之下,更應當靈活辦學,做好教學改革,扎實少數民族地區的辦學基礎,幫助各民族學生享受統一的教育、均等的教育,以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促進我國的文化建設。